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与胚胎学中细胞类总结

组织与胚胎学中细胞类总结

细胞名称
光镜特点
电镜特点
细胞功能
细胞特殊性
成纤维细胞
细胞扁平,多突起;核大,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胞质丰富呈弱嗜碱性
丰富的糙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体
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旺盛,分泌形成构成结缔组织的各种纤维和无定形基质,多种生长因子,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
疏松结缔组织内数量最多的
巨噬细胞
形态不规则,胞质嗜酸性,核小色深
大小形态随功能状态不同而有改变
滤泡旁细胞
体积大,卵圆形,顶端不抵达滤泡腔HE染色胞质较浅亮细胞,有分泌颗粒镀银法染色显示为黑色嗜银颗粒,
胞吐方式释放颗粒内的降钙素,促进成骨活动,降低血钙
数量少,滤泡之间或滤泡上皮细胞之间
黑素细胞
散在基底细胞之间,圆形,核深染,胞质透明,突起不易辨认
长圆形小体称黑素体,高尔基体形成
黑色素吸收紫外线,对皮肤深层组织有保护作用
朗格汉斯细胞
散在棘层细胞之间,HE染色胞质色浅,核深染
核分叶而卷曲,胞质内含伯贝克颗粒,
摄取和处理入侵的抗原,传递给淋巴细胞,皮肤内抗原呈递细胞
来源血液单核细胞
壁细胞
胞体大,圆锥形,核中央,有时可见双核,嗜酸性
细胞顶部胞膜向胞质内凹陷形成小管称细胞内小管,分泌小管
快速将冲动传导到心室各部,使心室肌同步收缩
心室的心内膜下层
抗原提呈细胞
DC是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树突状细胞DC,巨噬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破骨细胞,小胶质细胞,肝巨噬细胞库普弗细胞,肺巨噬细胞尘细胞),B细胞
胸腺上皮细胞
呈星形,有突起,桥粒连接
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诱导胸腺细胞的增殖和早期分化,参与构成血胸腺屏障
骨组织表面,常单层排列
骨细胞
胞体扁椭圆形,多突起,弱嗜碱性,胞体位于骨陷窝突起位于骨小管,临近突起彼此相通骨小管以缝隙连接相连,骨细胞借骨陷窝和骨小管进行营养和代谢产物的交换
具有一定的溶骨和成骨作用,参与调节钙磷平衡
单个分散在骨板之间或骨板内
破骨细胞
形态不规则,核6-50个不等,嗜酸性,贴近骨组织一侧有皱褶缘(微绒毛)
扫描电镜下呈双凹圆盘状,中间较薄,周边较厚,侧面呈哑铃型
交换和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网织红细胞,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存有部分核糖体,作为衡量骨髓造血功能的一种指标
中性粒细胞
核呈深染的弯曲杆状或分叶状,染色质呈块状,正常2到3叶居多,分叶越多说明细胞越衰老,胞质呈极浅的粉红色,含许多小颗粒
浅紫色的嗜天青颗粒,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二十,较大,呈圆形,一种溶酶体,消化吞噬细菌和异物;
大量平行排列的糙面内质网,核旁发达高尔基体
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参与免疫反应
来源于B淋巴细胞
肥大细胞
细胞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核小而圆染色深多位于中央,胞质内充满异染性颗粒,被醛复红染成紫色
异染性颗粒内有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胞质中含有白三烯
参与过敏反应。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组胺和白三烯可引起过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有一定抗过敏作用
浅红色的特殊颗粒,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较小,哑铃型或椭圆形,内含溶菌酶和吞噬素
具有很强的趋化性和吞噬功能吞噬细菌和异物,起防御功能。参与急性炎症反应
数量最多的白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核多为2叶,胞质内充满粗大的橘红色的嗜酸性颗粒,颗粒为特殊溶酶体,除含有一般溶酶体酶外,还含有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和阳离子蛋白
皱褶缘有许多不规则微绒毛组成,周边有环形胞质隆起电子密度低的亮区,形成溶骨微环境
很强的溶骨,吞噬和消化,与成骨细胞共同参与骨的生长和改建
数量少,散布与骨组织表面,多核巨细胞,一般认为是多个单核细胞融合
骨骼肌纤维
长圆柱体,长短不等,多核,核扁椭圆形,位于肌膜下方
平滑肌纤维
长梭形,细胞中央有一个杆状或椭圆形的核,胞质嗜酸性,无横纹,单核
不同器官纤维长度不等
尼氏体
颗粒状或块状,强嗜碱性物质
平行排列的发达糙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
活跃合成蛋白质的功能
神经元特有细胞器,广泛分布于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轴突内缺如
神经原纤维
镀银染标本可见胞体内交织成网,延伸到突起内渐成平行排列的棕黑色细丝,HE染色中不可见
微丝和神经丝(一种中间丝)聚集而成
神经元细胞骨架,支持作用,微管参与物质运输
神经元特有细胞器
星形胶质细胞
星形,核圆大染色浅,含胶质丝,部分突起末端膨大形成脚板或终足或神经胶质膜
支持,营养神经元,参与构成血脑屏障(p57)
体积最大,数目最多的一种神经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形成中枢神经系统内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
小胶质细胞
吞噬作用,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室管膜细胞
微绒毛,纤毛
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细胞
进入组织后,可分化为巨噬细胞等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共同构成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体积最大的白细胞,含细小嗜天青颗粒
软骨细胞
近软骨表面幼稚,胞体小扁圆形单个分布,向软骨中心逐渐成熟体积增大圆形或椭圆形并增殖形成同源细胞群,成熟软骨细胞核小而圆,1-2个核仁,弱嗜碱性
丰富的糙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线粒体少
合成和分泌软骨间质的功能
嗜碱性颗粒也属于分泌颗粒,内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胞质内含白三烯
和肥大细胞相似,参与过敏反应,并具有抗凝血作用
白细胞中数量最少
淋巴细胞
含大量游离核糖体,溶酶体,糙面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大小不等,分为大中小三种且可以相互转化。淋巴细胞分为胸腺依赖淋巴细胞,骨髓依赖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细胞,无粒白细胞含细小嗜天青颗粒
电镜下颗粒呈椭圆形,内含基质和电子密度高的方形或长方形的结晶体
释放组胺酶灭活组胺,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从而减轻过敏反应;阳离子蛋白对寄生虫有很强杀灭作用。抗过敏和杀灭寄生虫
细胞做变性运动,并具趋化性,白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核分叶,呈S形或者不规则形,着色较浅,胞质内含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异染性的嗜碱性颗粒,染成紫蓝色,常覆盖于核上
位于软骨陷窝里,
骨原细胞
梭形,胞体小,弱嗜碱性,核椭圆形
骨组织的干细胞,分裂分化为成骨细胞
骨膜内
成骨细胞
胞体较大,矮柱状,表面细小突起,与邻近细胞突起相连,核大而圆位于远离骨表面的细胞一端,核仁明显,嗜碱性
大量糙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合成和分泌骨质有机成分即类骨质,形成和释放基质小泡促进骨组织的钙化,转变为骨细胞
泌酸细胞,体部多
施万细胞
包裹轴突,形成周围神经纤维
是周围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形成细胞,分泌神经营养因子,营养轴突,周围神经再生
又称神经膜细胞,是周围神经系统的主要胶质细胞
卫星细胞
营养和保护神经元
神经节内包裹神经元胞体周围的一层扁平或立方形细胞
触觉小体
椭圆形,含许多横列扁平细胞,外包结缔组织被囊
产生触觉,感受精细触觉
有被囊神经末梢,多见于皮肤真皮乳头内
环层小体
卵圆形或圆形,体积大,
感受较强应力刺激,产生压觉和振动觉
皮下,腹膜,肠系膜,韧带,关节囊等广泛分布
肌梭
梭形,表面结缔组织被囊,骨骼肌纤维
感受肌纤维伸展和收缩时的牵张变化,本体感受器
有被囊神经末梢,分布于骨骼肌内
浦肯野纤维
比心肌纤维短而粗,细胞中央1-2核
丰富线粒体和糖原,肌原纤维较少,闰盘发达
小淋巴细胞
核圆形,一侧有浅凹,染色质致密呈块状,着色深,胞质少,嗜碱性,染成蔚蓝色,含少量嗜天青颗粒
数量最多
大淋巴细胞
体积较大,胞质较多,核染色质较疏松
血小板
呈双凸圆盘形,血涂片上多呈不规则形
凝血和止血
骨髓巨核细胞脱落的胞质碎片
单核细胞
胞核呈肾形,马蹄铁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细而疏松,着色浅,胞质较多,弱嗜碱性,染成灰蓝色,含有细小的嗜天青颗粒
分布很广,在与抗原易接触的部位中较多
脂肪细胞
体积大,球形或多边形,胞质被一个大脂滴挤到细胞边缘,核被挤成弯月状,
合成和贮存脂肪,参与脂质代谢
HE染色中,脂滴被溶解,细胞呈空泡状
间充质细胞
形态与成纤维细胞相似
分化功能
干细胞
白细胞
防御功能
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红细胞
肉眼呈猩红色,无核和细胞器,充满血红蛋白Hb
细胞表面有许多不规则的皱褶,微绒毛和球形隆起,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吞饮泡,残余体,糙面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胞膜内侧较多的微丝和微管,参与细胞运动
吞噬作用,参与免疫应答,分泌功能
来源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疏松结缔组织内又称组织细胞
浆细胞
细胞圆形或卵圆形,核圆多偏居一侧,染色质呈块状,核被膜下呈辐射状,胞质丰富,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
分布在被膜下和胸腺细胞之间,胸腺上皮细胞表面MHC诱导胸腺细胞发育分化
滤泡上皮细胞
核呈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胞质弱嗜碱性,功能活跃时细胞增高呈低柱状,腔胶质减少,功能低下,细胞扁平状,腔胶质多
游离面有微绒毛,糙面内质网较发达,线粒体较多,溶酶体多而散,高尔基体位于核上,含分泌颗粒和胶质小泡
腔内胶质是滤泡上皮细胞的分泌物,即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