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Mar.2009 第25卷第1期 Journal of Changchun Education Institute Vol.25 No.1
151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王国鸿
(兰溪市第六中学,浙江 兰溪 321100)
在中学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学方法选择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而教师设计和运用教学方法又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教师必须遵循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一、依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师授课的方向,它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学的根本,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
历史课堂教学每节课的具体目标是不同的,但基本上都要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
为实现具体的目标,可以选择适当的方法:为了达到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可以选用情境创意法或情感教学法,通过历史情境的创设模拟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活动起来,引导学生产生心灵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学科能力的培养,则可采用探讨发现法、引导谈话法或范例法等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等。
以高中历史必修Ⅰ第七专题“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为例,《历史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要求是“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在考量、设计此课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三管齐下”,适当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倾斜。
因此,在《美国1787年宪法》“三维目标”教学设计时,应相对侧重后二者,可采取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方式,探讨“美国联邦政府在启蒙思想指导下结合国情是如何进行制度创新的(权力分立和制约平衡)?”这一探究题,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又设计“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有何异同?中国封建君主制和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这一比较题,以此来引导和启发学生认识民主政治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也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精华,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时也有可借鉴之处,从而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依据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也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
历史教学内容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人物、典章制度等,也可以分为历史表象、历史概念、历史规律等,不同类别的教学内容宜选用不同的教学方
法。
讲授历史事件等史实、现象、过程性的知识一般宜选用讲述法;对典型的历史场景、人物特征的揭示,适用描述法;概括性、规律性强的内容可考虑选用启发性的讨论法或谈话法等。
选择恰当的方法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和深入,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如讲授《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节,选用设问法,提出这样三个问题:1.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
这一观点是否正确?鸦片战争能否避免?为什么?2.西方资本主义在16世纪就已经发展起来了,为什么直到 19世纪40年代才大规模侵略中国?在诸多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为什么由英国充当侵略中国的急先锋?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1640年,清王朝于 l644年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200年后,两国强弱形成如此鲜明对照,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此三问使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就集中在掌握重点、化解难点上,一波三折,蕴含着引入人胜的魅力,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仔细地去阅读课文并深入思考。
三、依据学生特征 学生的年龄、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等都影响着历史教学的效果。
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因素,因为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认知活动才能实现。
历史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特别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式的新颖性,创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有一种学习的成就感。
为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各种方法的长处,如演示法、描述法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讨论法的参与性和民主性,谈话法的启发性等,将这些方法加以巧妙组合、运用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
152 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对于学生基础较好的班级,授课时多采用知识串联法,比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或国别范围来讲授历史;也可以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为线索,如孙中山、毛泽东,一个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往往贯穿整个时代。
对于学生较活跃的班级,则可多采用讨论法,比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
对于学生比较沉默的班级,则可多用提问法,用课堂提问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四、依据授课类型
课堂授课的类型也称为课型,是指课堂教学的种类。
它是依据课的不同教学任务而划分的,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两大类型。
单一课,指在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的课,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讲授新知识的课、巩固新知识的课、培养技能技巧的课、检察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课;综合课,又称混合课,是指在一节课内同时完成几种教学任务的课。
课型的不同,也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
因为具体任务的不同决定了课型类别的不同,而教学方法又是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以,针对不同课型应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单一课中的新授知识课可选择讲述法、演示法等,复习课可选择概括性强、简明易记的图示法、概述法等,巩固知识、技能的课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等。
综合课则可选用三段式教学法、四段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例如,高三复习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可以用图示法教学。
图示法教学既能把知识结构化、系统化,给学生指明思维路线,也能把知识高度概括、浓缩,给学生记忆上的方便,还能给学生一种思维方法和记忆方法,也就等于教给了他们自学的方法。
五、依据教师优势
复杂的历史教学需要教师熟练的掌握各种教学方法,但由于个人素质的差异,即使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班级的学生,不同教师运用同样一种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效果也是会有区别的。
从教师的素质和技能来看,有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知识面的广狭、绘画制表能力的高低之分,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发达程度的差异,等等。
因此,教师要基于自我能力,选择容易发挥自己特长的教学方法,加以精心的设计、构思,以尽量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在分析历史人物时,可用分析教学法进行讲授,如介绍孙中山先生思想的发展就可分为御侮图强——变法自强——反对清政府封建统治——反帝反封等几个层次。
用这种教学法进行讲述则眉目清楚、条理清晰 ,学生容易理解。
如果教师掌握现代化技术能力强的,在教学中,就应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录像等现代化方法,给学生生动具体的形象,而且可以精简许多不必要的语言,使讲述本身更生动有力。
如果教师知识面广,在教学中,可以引用诗歌、对联、民谣和其它材料,加强历史教学的形象性,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正确的历史观念,再造历史形象,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是灵活、多样的,当然这种灵活多样的选择,又绝不是盲目的选择,而是在遵循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征、授课类型和教师优势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历史教学的良好效果,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
[责任编辑:贺春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