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报审表中鼎国际离柳鑫瑞项目部上组煤总回风巷风桥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名称:上组煤总回风巷风桥施工单位:中鼎国际离柳鑫瑞项目部施工负责人:唐荣华编制人:肖中华编制日期: 2014年4月2日中鼎国际鑫瑞项目部措施会审表措施审批表上组煤总回风巷风桥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根据矿安排,上组煤总回风巷风桥在上组煤回风巷中开口,开口坐标:X=19482899.72,Y=4166293.34;方位角为270°,先以+3°50′21″施工1-1断面24.36米,沿4#煤顶板按2-2断面施工45.89米,最后以-32°坡施工15.15米与总回风巷贯通,全长85.4m。
采用炮掘配铲车施工,因此为确保施工安全,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一、支护设计1、巷道的支护形式:1-1断面支护形式为锚网喷支护。
锚杆选用M22-ø20-2000mm高强度螺纹钢锚杆进行支护,间距800m,排距800mm。
钢筋网片采用¢6.5×1000mm×2000mm,网片接搭接长度不少于100mm。
喷射砼厚度120mm,砼强度C20;底板铺设C30砼,厚度100mm。
2-2断面支护形式为锚网索喷支护,锚杆选用M22-ø20-2000mm高强度螺纹钢锚杆进行支护,间距800m,排距800mm。
钢筋网片采用¢6.5×1000mm×2000mm,网片接搭接长度不少于100mm。
钢带采用14#圆钢加工制作,规格为4800×100mm;锚索采用ø17.8×6300mm的钢角线,三花布置,间排距2400×1600mm,锚索托盘规格300×300×16mm,锚固剂为超快速CK2350,锚杆安装牢固,托盘紧贴岩面,锚杆预紧力300N.m 以上,锚固力不低于60KN,托盘未贴岩面的要及时补打。
锚索锚固力为200KN。
喷射砼强度C20,厚度120mm。
底板砼厚度100mm,强度C30。
2、巷道断面:1-1断面采用半圆拱形断面,净宽×净高= 5000×3500 mm ;墙高1000mm,净断面积14.81㎡。
2-2断面采用矩形断面,净宽×净高= 5000×3000 mm ,净断面积15㎡,沿4#煤层顶板掘进。
3、临时支护临时支护采用前探梁支护,临时支护采用“吊环”和12#槽钢(两槽钢相向焊接)作前探梁,数量为2根,长3.6m,每根前探梁配备4个“吊环”,其中3个固定前探梁,另一个在移前探梁时替换使用。
因巷道坡度变化,可使用锚链吊挂前探梁,但必须使用“U”环连接,并用¢20mm的螺丝拧满扣。
掘进后,首先“敲帮问顶”,然后及时进行临时支护,上梁时两人以上协同操作,稳抬稳放,防止掉梁伤人,并把板梁紧贴顶板用木楔背紧刹牢。
4、特殊条件下的支护:遇顶板破碎时,采用一掘一支一喷的支护方式,循环进尺控制在1米,即放炮后进行初喷,封闭围岩后支护锚杆、锚索、网片,初喷厚度为30~50㎜。
当顶板比较破碎锚杆不能有效支护时,采用11#工字钢棚支护,棚距为800mm。
施工过程中,由于本巷穿越上组煤辅运巷、运输巷上方,且层间距只有2.6米,因此掘进距两巷的距离10米前必须在其下方10米范围内支设11#矿用工字钢棚,棚距为800mm;工字钢棚规格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加工。
二、施工工艺1、施工方法1、本巷采用湿式钻眼爆破的方法落煤,配铲车出渣至5#煤仓经皮带出煤至8#煤仓,由胶带输送机输送至地面储煤场。
2、手持式风煤钻、7655风钻为钻具,煤矿许用二级乳化炸药,1-5段毫秒延期电雷管,MFB-200型放炮器爆破落煤(矸),循环进度1.6m,最大空顶距离为1.8m,最小空顶距为0.2m。
3、掏槽方式采用斜眼掏槽(附爆破作业图表)4、施工工艺:安全检查→打眼→装药连线→放炮通风→敲帮问顶→锚网支护→出渣→永久支护。
5、工艺流程交接班→安全质量检查、瓦斯检查→进入工作面→并检顶板情况→打眼---放炮、通风→安装锚杆(锚索、钢带)、挂网片→出渣--喷射混凝土→铺设砼底板(巷道施工完毕后)→完成一循环。
三、运输系统1、装运方式工作面采用防爆铲车铲至5#煤仓,经1m皮带至8#煤库经主皮带提升至地面皮带,然后至地面场地。
2、运输路线:工作面----上组煤回风巷----5#煤仓---下组煤运输巷----8#煤仓---主斜井----地面。
四、供电系统①、动力电源从中央变电所500KVA移变(660V) ---下组煤运输巷皮带。
②风机电源从5#临时变电所200KVA移变(660V)------30kw局部通风机(2台)。
五、通风系统㈠、施工过程中,采用局部通风机通风。
通风机安设在上组煤辅运巷与上下组运输联络巷口10~15m的上组煤辅运巷新鲜风流中。
㈡、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1、风量计算及局部通风系统图(1)、按工作面最多人数计算Q掘=4N=4×20=80m3/min式中:N-工作面最多人数(2)、按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计算Q掘=100qcH4×k cH4=100×1×1.3=130 m3/min式中:qcH4-工作面风流中的瓦斯绝对涌出量取1 m3/min(2008年度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4#煤相对瓦斯涌出量2.51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17m3/min,根据经验值,取1m3/min.kcH4-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取1.3(3)、按最低风速计算Q掘=60VS=60×0.25×15㎡=225m3/minV-小工作面最低风速取0.25S-巷道断面15㎡Q掘-掘进工作面的需风量,m3/min(4)根据炸药量计算Q掘=25A=25×16.2=405m3/min根据以上计算,工作面所需最大风量为405m3/min,(4)、根据计算,可选择FBDN07.1 2×30KW对旋式局部通风机,∮800mm 双反边胶质风筒,压入式通风。
该风机的吸入量为260~630 m3/min,可满足通风要求。
(5)、按风速验算:4 m/s≥Q掘≥0.25 m/s4×S×60≥Q掘≥0.25×15×603600m3/min≥Q掘≥225m3/minQ掘-掘进工作面的需风量,m3/min4-掘进工作面允许最高风速,m/s0.25-掘进工作面允许最低风速,m/s经验算,工作面风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6)、出风口距工作面的距离L压≤L射=(4-5)×S½=(4-5)×15½=15.5m—19.3m 取10m.(7)、工作面进风风流:地面新鲜风流→副斜井→下组煤辅运巷→上下组煤辅运联络巷→上组煤辅运巷经风机压入→工作面。
工作面回风风流:工作面乏风→上组煤回风巷南→上组煤辅运回风联络巷→上组煤辅运巷(南)→总回风巷→回风井。
(8)局部通风机安装要求:1、局部通风机必须由指定人员负责管理,保证正常运转。
2、风机必须吊挂在顶板上或安设在风机托架上,距离底板不小于300mm。
3、风机开关必须上架,必须采用抗静电、阻燃风筒,风筒距工作面不得大于5米。
4、局部通风机必须挂牌管理,专人负责,实现“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
5、风筒吊在巷道右侧上角,风筒要求逢环必挂,平直不出现拐弯现象。
6、风筒接口要严密不漏风,除工作面20米范围内的风筒外,不得有破口漏风。
工作面风筒不落地。
7、必须保证风机连续运转,双风机双电源实现自动切换,不得随意停电、停风。
(9)、一通三防安全技术要求通风系统合理可靠,保证工作面有足够的新鲜风流,保证工作面每人供风量不低于4 m3/min,保证巷内风速不低于0.25m3/s, 不高于4 m3/s, 保证巷道内和工作面任何地方有害气体和瓦斯浓度不超限。
四、供压风、压水系统压风、压水:利用上组煤回风巷原管路就近延接至工作面后20米,再由高压胶管接入工作面。
风管出口风压保持在0.4~0.6MPa。
五、安全监控系统㈠、便携式甲烷报警仪的配备和使用①、矿井管理人员、带班长、爆破工、电工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报警仪,对其分管范围内的甲烷进行不间断的监测,如有报警现象(甲烷报警点为1%)必须进行处理。
②、爆破工下井担任爆破工作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报警仪,在爆破地点每次爆破作业时进行“一炮三检”工作,并做好记录。
③、当班的带班长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报警仪悬挂在距迎头≦5m范围内,风筒出风口对帮。
当报警时,应停止工作,进行处理。
④、瓦斯员必须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班必须有一名专职瓦斯员,对工作面进行瓦斯检查,并填好记录。
㈡、甲烷传感器及甲烷断电仪的配备和使用1、为加强工作面瓦斯管理,在工作面3—5m处和工作面回风流10—15m处安设两台KJ9701A型甲烷传感器,局扇电源侧线路上加设开停传感器,接入KJ90—F16型分站,并在其远程控制口接一DG0.35/660—2型远程断电仪,以控制该工作面馈电开关回路。
2、瓦斯传感器应垂直吊挂在顶板完好,距迎头不大于5m范围,距顶板不大于300mm 、距巷道帮不小于200mm 的地方。
3、安全监测电缆悬挂高度不得低于1.8m。
4、工作面甲烷传感器断电范围为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断电浓度≥0.75%,报警浓度≥0.75%,复电浓度<0.74%。
5、工作面必须安设甲烷传感器,并采用瓦斯电、风电闭锁装置。
工作面局扇安设开停传感器,与工作面供电电源实行“风电闭锁”。
工作面应安装风筒传感器,安装在风筒末端。
6、风机必须安设局扇管理牌板,由专人负责管理,严禁随意开停风机,风筒吊挂平直,接口严密不漏风。
六、劳动组织与主要经济指标1、劳动组织本巷道由队长或副队长负责制管理,施工组织采用“三八制”,即两班掘进,一班喷浆,每个生产班配备1名机修工,以便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机电故障,每班设队干及带班长各1名,队长或者副队长负责全面工作,带班长负责本班具体施工。
劳动组织:各工种各班人员配备(附劳动组织表)2、作业循环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正规循环作业的完成,迎头施工作业必须根据劳动组织的人员配备,合理安排工序,工序和工序之间尽量做到平行作业,以充分利用工作时间,提高工时利用率。
循环进度1.6米。
(附正规循环作业图表)七、安全技术措施(一)各工序的主要安全技术措施1、交接班①交接班双方必须在工作地点进行现场交接班;现场交接事宜由交接双方带班负责人主持,跟队干部监督;②特殊工种(支护管理工、各种司机、机电维修工等)必须按岗位进行现场交接;③交接班内容包括:工程质量及支护用品的使用、损坏、丢失情况,设备运转情况及注意事项;安全情况及工作面出现的新变化、新现象;遗留问题处理情况及任务完成情况,完成本队日计划的措施及材料消耗、备用品配件等情况,上述内容必须交接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