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科学竞赛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卷共4大题,34小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2.试卷分为试题卷(共8页)和答题卷(共2页)。
请在答题卷上写上考生姓名、班级、考号。
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正确,多选、错选、不选均得零分。
将选出的答案选项字母填在答题卷的相应空格内)1.纳米、光年分别是什么量的单位(▲)A.长度、速度B.长度、时间C.都是长度单位D.都是速度单位2.下列全部不...属于哺乳动物的一组是(▲)A.白鳍豚、穿山甲、蝙蝠 B.企鹅、羊、牛C.鲸、海豚、变色龙D.鸡、喜鹊、天鹅3.人的视觉形成的部位是(▲)A、视网膜B、视神经C、眼球的折光系统D、大脑皮层4.自温州汽车站向西行600千米,折向北行500千米再向东行600千米,最后南行500千米,回到原出发点的(▲)A、正西B、正东C、与原出发点重合D、东北5.为了比较准确地测出一堆相同规格的小橡胶垫圈的数量(估计为1000个),最好采用下列哪种方法(▲)A.将这些垫圈叠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总厚度L,再量出一个垫圈的厚度L1,L/L1即为垫圈的总数B.将这些垫圈叠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总厚度L,再量出10个垫圈的厚度L1,10L/L1即为垫圈的总数C.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M,再测出一个垫圈的质量M1,M/M1即为垫圈的总数D.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M,再测出10个垫圈的质量M1,10M/M1即为垫圈的总数6.小王在学校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的第一个课题顺利完成了,正当高兴时却发现自己家的月季花死了,什么原因呢?他想起妈妈说过前几天不小心往花盆里倒了大量的食盐水,于是小王将土壤带到实验室里与老师一起研究,发现土壤中含的食盐浓度过高。
最后经过老师的分析知道当根生长的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反而会失水而枯死。
对于文中的划线部分,你觉得应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过程 ( ▲)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C、收集证据D、得出结沦8.下列有关日食的图,按其发生顺序正确的是(▲)A、⑥⑤③⑧④①②⑦⑥B、⑥⑦②①④⑧③⑤⑥C、⑥⑧③⑤④⑦②①⑥D、⑥①②⑦④⑧③⑤⑥(第10题)7.下列动物中,在其一生中出现过三种呼吸器官的是( ▲ ) A 、鸟类 B 、鱼类 C 、两栖类 D 、爬行类9.如右图所示,从斜面底端被弹簧弹出的木块在沿光滑斜面上滑出的过程中受到(不计空气阻力)( ▲ )A.重力、支持力、推力B.重力、支持力C.重力、摩擦力、冲力D.重力、摩擦力、推力10.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如图甲所示,怎么样使图甲像变成图乙? ( ▲ ) A .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 B .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 C .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D .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11.某同学想选择一块焦距在10~20厘米之间(大于10厘米而小于20厘米)的凸透镜,他利用光具座对四块透镜A 、B 、C 、D 进行测试。
测试时保持透镜与烛焰的距离均为20厘米不变。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问应选哪个透镜?( ▲ )凸透镜 像的性质 A 倒立 缩小 实象 B 倒立 等大 实象 C 倒立 放大 实象 D正立放大虚象12.同学们在骑自行车上学时,“雨天路滑,要小心慢行”。
这主要是因为雨天地面有水( ▲ ) A.自行车的惯性增大 B.车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减少,刹车后难停下 C.车速快了太吃力 D.自行车自身摩擦增大,骑不快13.坐在岸边的小明同学看到河对岸的修桥工人用手上下挥动铁锤,每隔1秒钟敲打钢轨一次。
当铁锤碰到钢轨时,小明听到敲击声,而工人停止敲打以后,小明又听到两次敲击时。
如果空气中的声速为340米/秒,则河的宽度大约是( ▲ )A 、170米B 、340米C 、510米D 、680米14.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下图中的( ▲ )甲 乙15.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 16.Lehrman 设计了一个关于斑鸠的实验,实验分三个组:(1)全为雌斑鸠,单独饲养;(2)雌斑鸠与雄斑鸠配对饲养,不提供筑窝材料;(3)雌斑鸠与雄斑鸠配对饲养,提供筑窝材料。
然后给各实验组每只雌斑鸠一窝卵,检查它们的孵窝情况。
结果发现:第(1)组的雌斑鸠没有一只孵卵;第(2)组的雌斑鸠,从第6,7和8天,孵卵的雌性斑鸠比例越来越高,但不是所有的雌斑鸠都孵卵;第(3)组中,第8天,所有的雌斑鸠都开始孵卵。
基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认为:( ▲ )A 、雄性配偶能够引起雌斑鸠的全部孵卵行为B 、筑窝材料能引起雌斑鸠的全部孵卵行为C 、雄性配偶和筑窝材料是雌斑鸠孵卵的前提条件D 、实验设计不合理,不能得出任何结论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8题,16个空格,每空2分,共32分)17.“……有一些花的颜色是红的、蓝的或紫的。
这些花里含的色素叫‘花青素’。
花青素遇到酸就变红,遇到碱就变蓝……”(摘自:仇春霖《万紫千红的花》)。
小红在阅读此段文字后,做了如下家庭实验:将一朵紫色喇叭花泡在肥皂水里,喇叭花很快就变成了蓝色。
她又将另一朵紫色喇叭花泡在家庭厨房里的某种调味品中,喇叭花变成了红色。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1)肥皂水的pH__▲_7; (2)小红选用调味品可能是____▲____; (3)喇叭花汁液的性质与化学实验中常用的____▲_____性质相似。
18.在我国古代学者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有如下记载:“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
”意思说,若鹞鹰在空中飞翔,它的影子随鹞鹰而移动,如鹞鹰和影子中间被窗户孔隙所约束,影子与鹞鹰就作相反方向移动,鹞鹰向东则影子向西移,鹞鹰向西则影子向东移动。
这描述的是光的什么现象? ▲ 。
19.读右图,回答问题:(1) 乙在甲的▲ 方向;(2) 有关甲地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半球,南半球,中纬度 B.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 C.东半球,南半球,低纬度 D.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20.如右图,平直轨道上有A 、B 两辆小车,小车B 的右侧竖直放置一平面镜M ,若A 车静止,B 车沿轨道以速度v 向左移动,镜中A 车的像相对平面镜的速度发射航天飞机 水车汲水灌溉太阳能供热 风力发电 A B C D ° 20°30° 40° · · ·甲 乙 丙 ABM为____▲_____,平面镜中A 车像的大小如何变化?_____▲_____。
21.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1)图中小行星带位于哪二星轨道之间?答: ▲ 。
(2)8大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是 ▲ ,在06年世界天文大会上,哪颗星星失去行星资格?答: ▲ 。
22.如右图所示,要使重为20牛的物体A 保持与水平面成45°角的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应对物体施加___▲___牛的力,此力的方向是___▲___。
23.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 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所示。
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满潮湿的沙子。
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
根据上文,请回答:(1)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4.下面两幅图是从某交通宣传栏和某冷饮厂广告宣传片中选取的。
请 你任选一幅图指出其中违背科学规律之处 ▲_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5题,25、27、28题每空2分,26错误!链接无效。
6分,29题8分,共30分)25.“晶体的熔点与晶体是否纯净有没有关系呢?”为了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小楠设计了一个实验,将水和少量酒精混合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每隔2分钟用温度计测一次温度,她把观察到的现象与测量的温度值记录如下:小行星带第23题 第22题vA温度4 2 0 -2 -4 -6 -6 -6 -6 -6 -6 -8 (℃)状态液液液液液液液固液固液固液固固固⑴该混合物的凝固点是▲℃⑵该实验能否解决“晶体的熔点与晶体是否纯净有没有关系”这一问题?▲⑶下面关于这个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这个实验表明利用水和酒精的凝固点不同不能将水和酒精分开B、在水中加入酒精后,凝固点会下降C、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到实验所用的混合液的凝固点为-6℃D、只要向水中加入了酒精后,凝固点就是-6℃26.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为避免食物变质,必须设法防止或减慢微生物的生长,某校课外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如何保存食物进行了有效的尝试,他们以新鲜猪肉汁为样本进行实验,并制定了一个探究报告:探究内容:酸碱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关系。
①将等量的猪肉汁分别放在A、B、C三只烧瓶内,环境室温恒为25℃。
②将三只烧瓶静置1小时,然后用棉花塞住瓶口。
③在A烧瓶中滴入酸,使溶液pH为4。
④B烧瓶不添加任何物质,使溶液pH为7。
⑤在C烧瓶中滴入碱,使溶液pH为10。
过一个星期后,用显微镜对三只烧瓶进行观察,将观察结果记在表内。
(观察到微生物用“+”表示,微生物较多用“++”,微生物很多用“+++”表示)烧瓶pH 观察结果A 4 +B 7 +++C 10 +(1)根据上述实验收集到的证据,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要研究温度与微生物生长的关系,你认为应该控制▲相同。
27.为了测一小瓶油的质量,某学生采用了如下步骤:A.移动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B.瓶放左盘,称得瓶的质量m1。
C.瓶内倒入油后,称得瓶和油的质量m总。
D.将天平置于水平台上。
E.将游码置于左端零位置。
F.将天平整理好。
该学生遗漏了哪一步骤?补入该步骤,并按正确顺序排列。
(1)缺少的步骤: G.▲;(2)正确的顺序:▲。
(用字母表示)28.牛顿曾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
于是牛顿提出了一个设想,在一座高山上架起一只水平大炮,以不同的速度将炮弹平射出去,射出速度越大,炮弹落地点就离山脚越远。
他推想:当射出速度足够大时,炮弹将会一直运动下去,围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牛顿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
图2是他画的“大炮”草图:(l)根据以上资料和牛顿的“大炮”草图,推测牛顿当年的重要结论是______▲_____。
如今,牛顿当年的推测已变成了现实,人们应用他的推论,利用现代科技制成了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