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徒生(儿童文学介绍)

安徒生(儿童文学介绍)


1835年,安徒生写信给女友说:“我 要为下一代创作了。”同年,安徒生的 第一本童话集问世,其中收入《打火 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 豆上的公主》、《小意达的花儿》四篇 童话。这些童话来自安徒生自己的人生 经历,“它们像‘种子’一样藏在我的 思想中,一股涓涓细流、一束阳光,或 一滴苦酒,就能使它们破土而出。”
安徒生晚期童话(1852~1873): 新的故事──内涵已压缩到单纯“故事”的 范围 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 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 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 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 《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树精》(1868)“我们旅行去。去看巴黎 的展览会……这儿有埃及的皇宫,这儿有沙 漠的旅行商队。这儿有来自太阳的国度、骑 着骆驼走过的贝杜因人,这儿有养着草原上 美丽烈马的俄国马厩。……我必须走进活生 生的人群中去。在人群中跳跃,像鸟儿一样 飞,观察,体验,做一个不折不扣的人。”

海的女儿追求的是不灭的灵魂,爱情只是她 的一个必备条件。最终,她放弃了通过获得人 类的爱情而达到不灭的灵魂的曲折途径,而转 向通过善举,因为她得知通过自己的善举,三百 年后同样可以获得不灭的灵魂。因此可以说 她走了一条从海洋到陆地再到天空的路程.。

我国的文献中也不乏有关于美人鱼的记载。《山海 经· 海内东经》中:“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 西晋张华《博物志》中所记载的“鲛鱼”也就是人 鱼。宋代的《祖异记》一书中还对美人鱼的形态作 了详细描述:宋太宗时,有一个叫查道的人出使高丽 (今朝鲜),看见海面上有一“妇人”出现,“红裳双袒, 髻发纷乱,腮后微露红鬣.命扶于水中,拜手感恋而没, 乃人鱼也。”
《丑小鸭》——安徒生哲学最真 实的表现

人内心深处都存在种种渴望——渴望得到更 多人的理解,渴望社会承认和社会接纳,渴 望被欣赏,渴望事业成功和人生辉煌。而在 通往成功的途经中不可避免要历经挫折,经 受这种挫折需要具备一种素质,即意志的坚 韧与百折不挠的性格。
“那只最后从蛋壳里爬出来的小鸭太丑了, 他到处挨啄,被排挤,被讥笑,不仅在 鸭群中是这样,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 “你会生蛋吗?”她问道。“不 会!”“好啦,那就闭上你的嘴吧!” 猫问:“你会不会把背拱起来?会呜呜 咕噜叫吗?”“不会!”“好啦,那么 在和明白事理的人谈话的时候,你就不 要发表什么意见!”

安徒生笔下的皇帝和那些大臣不仅是愚 蠢的、可笑的,还是可悲可怜的。身为 读者的我们在哈哈一笑之余是否警惕自 己离这等可悲可怜的角色并不遥远。 这 一解读,让麻木的现代人从另一面镜子中 看到自己的影子,让人在另一个环境中 反省自身的愚昧和可笑。现代人不曾察 觉的自身的弱点被安徒生以如此诙谐的 方式一点而破。


《拇指姑娘》(1836)“再会吧,美丽的小 鸟儿!”她说。“再会吧!在夏天,当所有 的树都变绿的时候,当阳光温暖地照着我们 的时候,你唱出美丽的歌声,我要为这感谢 你!”于是她把头贴在这鸟儿的胸膛上。她 竟马上惊恐起来,因为他身体里面好象有什 么东西在跳动……

《国王的新衣》(1837)“可是他什么衣服 也没有穿呀!”……。皇帝有点儿发抖,因 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所讲的话是对的。不过 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 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 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拖着一 个并不存在的后裾。

“他每天每个钟头都要换一套新衣服。 一般人们提到皇帝时总是说:‘皇上在会议 室里。’但是人们一提到他时,总是说: ‘皇上在更衣室里。’”(《皇帝的新 装》)

不过人们千万不要以为那儿只是一片铺满了白砂的海底。不 是的,那儿生长着最奇异的树木和植物。它们的枝干和叶子 是那么柔软,只要水轻微地流动一下,它们就摇动起来,好 像它们是活着的东西。所有的大小鱼儿在这些枝子中间游来 游去,像是天空的飞鸟。海里最深的地方是海王宫殿所在的 处所。它的墙是用珊瑚砌成的,它那些尖顶的高窗子是用最 亮的琥珀做成的;不过屋顶上却铺着黑色的蚌壳,它们随着 水的流动可以自动地开合。这是怪好看的,国为每一颗蚌壳 里面含有亮晶晶的珍珠。随便哪一颗珍珠都可以成为皇后帽 子上最主要的装饰品。 ——《海的女儿》

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 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于1829年问世。这是一部富 于幽默感的游记。这部游记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 会的初步承认。此后他继续从事戏剧创作。1831年他 去德国旅行,归途中写了旅游札记。 1833年去意大利, 创作了一部诗剧《埃格内特和美人鱼》和一部以意大 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1835)。小说出版 后不久,就被翻译成德文和英文,标志着作者开始享 有国际声誉。
安徒生童话的艺术特色


一、浓郁的诗意。 安徒生童话中的诗意主要来自作品中艺术形象所表 达的细腻的、丰富的感情。这种细腻而丰富的感情 具体体现为作品具有诗一般浓郁的抒情色彩。 诗意的另一个来源是散见于童话各处的美丽的幻想。 此外,构成安徒生童话中悠远深沉、耐人寻味的醇 美诗意的,"常常是用比较、陪衬等手法,把某些 事物作为描写人物的媒介。

《海的女儿》——安徒生自己的 情爱体验和生命体验
一个关于少女精神追求的凄婉故事。对于诗 人安徒生而言,有最强的代表性。 小人鱼身上有着金子般的品格:同情心,仁 慈善良,纯真无私,忘我利他,对灵魂的执 着追求。她用自己的毁灭让人性放出了夺目 的光彩。


“不成,决不能让他死去!所以她在那些漂着的船 梁和木板之间游过去,一点也没有想到它们可能把 她砸死。她深深地沉入水里,接着又在浪涛中高高 地浮出来,最后她终于到达了那王子的身边,在这 狂暴的海里,他决没有力量再浮起来。他的手臂和 腿开始支持不住了。他美丽的眼睛已经闭起来了。 要不是小人鱼及时赶来,他一定是会淹死的。她把 他的头托出水面,让浪涛载着她跟他一起随便漂流 到什么地方去。”
安徒生中期童话(1845来自1852): 新的童话──转向严峻的现实主义
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 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 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 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 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 事》、《演木偶戏的人》等。
安徒生童话的思想特色:温暖的 人道主义精神。



表现:对人的价值,人的情感的热情礼赞。 对下层劳动人民命运的关注,对他们遭受的 痛苦的同情和愤怒。 1、来自于民间文学。民间童话中洋溢着幽默和欢 快,附丽着善最终战胜恶的浪漫 主义情怀。 2、基督教的宗教影响——仁慈的上帝总会给满目 悲怆的人间带来慰藉和希望。

“为什么我们得不到一个不灭的灵魂呢?”小 人鱼悲哀地问。“只要我能够变成人、可以 进入天上的世界,哪怕在那儿只活一天,我 都愿意放弃我在这儿所能活的几百岁的生 命。”

结局时,作者并没有绝望的情绪,而是带着一丝 宗教的意味,努力将我们从“美”引导到“善” 的审美世界。他在最后写道:“天空的女儿也 没有永恒的灵魂,不过她们可以通过善良的行 为而创造出一个灵魂。三百年以后,当我们尽 力做完了我们可能做的一切善行以后,我们就 可以获得一个不灭的灵魂。”


“人生就是一个童话。我的人生也是一个童话。这 个童话充满了流浪的艰辛和执着追求的曲折。我的 一生居无定所,我的心灵漂泊无依,童话是我流浪 一生的阿拉丁神灯!” “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 会有这么多的幸 福!” ——《丑小鸭》

卡尔维诺:“经典在于重读”

列夫· 托尔斯泰曾意味深长地问高尔基:“你 读过安徒生吗?我读过,十年前,我没读懂, 十年后,我终于读懂了,他很孤独,非常孤 独!”

潘延在其《对安徒生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一文中这样解读《皇帝的新装》:“人 们由于怯懦,由于害怕自己的行动跟所 有的人不一样而遭到排斥,往往不敢说 出真相,这种害怕被集体抛弃的‘从众 心理’是普遍存在的,所以为新装唱赞 美词辞的不单是那些不愿失去权位的王 公大臣,还有芸芸众生的平民百姓。只 有不曾入世即不需承担社会角色心理重 负的孩子才能说出真相。”
我们不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
小人鱼为了争取到人间世界 来付出了那么大的牺牲终不 可得,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 的人,又当怎样珍惜人这只 的一次的生命呢?
《皇帝的新装》

《皇帝的新装》揭示的是有关人性弱点的永 恒主题。安徒生在这部作品中没有直接流露 出对于当下现实不满的激烈情绪,他对于皇 帝的态度是远距离的、居高临下的。他所揭 示的,是关于人性的普遍弱点的永恒主题。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忒对安徒生说,如果他的长篇 小说能使他出名,那么,他的童话将使他不朽。 安徒生首次将“童话”从幼稚粗糙的民间传说与 故事,发展成为优美的,饱含作者内心情感的文学 童话,为后世作家的创作留下经典范文。1954年国 际儿童读书联盟第三次大会上设立以安徒生的名字 命名的世界儿童文学大奖--国际安徒生奖,这个 奖项至今仍是儿童文学界最高的荣誉。

“她知道这是她看到他的最后一晚———为了 他,她离开了她的族人和家庭,她交出了她 美丽的声音,她每天忍受着没有止境的苦痛, 然而他却一点儿也不知道。这是她能和他在 一起呼吸同样空气的最后一晚,这是她能看 到深沉的海和布满了星星的天空的最后一 晚。”(《海的女儿》)

《海的女儿》(1837)“现在太阳从海里升 起来了。阳光柔和地、温暖地照在冰冷的泡 沫上,小人鱼并没有感到灭亡。她看到光明 的太阳,同时在她上面飞舞着无数透明的、 美丽的生物。透过它们,它可以看到船上的 白帆和天空的彩云。它们的声音是和谐的音 乐……”

《没有画的画册》便是一个典型,其中的“第 二十二夜”,写一个小女孩,她美丽的玩偶被 顽皮的男孩们“高高的放在花园的树上,然后 跑开了。”“小姑娘的手达不到玩偶,没法把 她抱下来”,玩偶的手只好“在绿枝间伸着, 好象很不幸的样子”,“夜马上就要到来,难 道就这样让她单独的在树枝间坐一通宵吗?” 小姑娘悲戚地想,她感到小鬼和幽灵已经快出 动了,它们“对着玩偶大笑”,小姑娘虽然很 害怕,但并没有逃走,她壮了壮胆,说:“我 陪着你吧!”可她还太小,并没有这样的勇敢, 于是,她只有哭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