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的简介资料
《新童话集》(Nye Eventyr,1843年至1872年间分16册发行)
《故事集》(Historier,1852年和1853年分2册发行)
《新的童话和故事》(Nye Eventyr og Historier,1858年至1872年间分10册发行)
《童话和故事》(Eventyr og Historier,1862年至1874年间分5卷发行)
1838年,《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的第二部分问世。收录童话《雏菊》、《坚定的锡兵》和《野天鹅》。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仍在陆续发表,直到1875年的安徒生逝世。
在西方国家,《丑小鸭》、《皇帝的新衣》和《豌豆公主》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然而只有少数的人可以说出它们的作者。他们跟夏尔·佩罗的故事一样成为人类共同的遗产,和格林兄弟的作品一样,已经成为了真正的民间故事。
在纳森·柯林的介绍和说服下,国王弗雷德里克六世对这个奇怪的男孩产生了兴趣,决定把安徒生送到斯莱格思(Slagelse)的文法学校深造,并支付所有费用。在启程之前,安徒生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帕纳托克坟墓的鬼》(1822年)。这个并不情愿的后进生,先是留在了斯莱格思,后来又去了位于赫尔辛格的另一所学校,一直上到1827年。他在学校中仍然表现的得怪异,不合群,老师也常责骂他。安徒生后来将这些年描述为他生命中最黑暗和痛苦的时期。最后,柯林终于让他毕业了。之后,安徒生去了哥本哈根。[1]
人物名字[1]
大多数的英语(或者是德语、法语)资料使用“Hans Christian Andersen”这个叫法,但是在丹麦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安徒生的名字为“H.C. Andersen”。在丹麦,一个人的姓名只用首字大写字母表示是个被接受的惯例,正如美国人姓名的中间单词用单词的首字大写字母代替。这是没有什么一般准则的,但是要知道各自的正确用法。因此,在丹麦,人名的规范形式为:“H.C. Andersen”、“H.C. Ørsted ”、“N. F. S. Grundtvig”,而不是“Søren Kierkegaard”、“Tor Nørretranders”、“Lars von Trier”。其后有“en”后缀代表着一种卑贱的身份,与“堂”和“德”是相反的,例“Don Quixote de la Mancha(堂吉诃德)”身份的象征。他一直受名字的困扰,曾为发泄愤怒,将有成就且后也有“en”后缀的人名列于一表。
《比珠宝还珍贵》(Meer end Perler og Guld,1850年)
《梦神》(Ole Lukoie,1850年)
《新房产》(Den nye Barselstue,1850年)
《海尔德摩尔》(Hyldemoer,1851年)
《出身并非名门》(Han er ikke født,1864年)
《西班牙客人》(Da Spanierne var her,1865年)
主要作品
戏剧
《阿尔芙索尔》(Alfsol,1822年6月)
《维森贝的匪徒》(Røverne i Vissenbjerg i Fyen,1822年8月)
《圣尼古拉教堂钟楼的爱情》(Kjærlighed paa Nicolai Taarn eller Hvad siger Parterret,1829年)
《幸运的贝儿》(Lykke-Peer,1870年)
游记
《1828年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Fodreise fra Holmens Canal til Østpynten af Amager i Aarene 1828 og 1829,1829年)
《黑白混血儿》(Mulatten,1840年)
《摩尔人的女儿》(Maurerpigen,1840年)
《国王的梦想》(Kongen drømmer,1844年)
《幸福之花》(Lykkens Blomst,1845年)
《小基尔斯滕》(Liden Kirsten,1846年)
《科莫湖边的婚礼》(Brylluppet ved Como-Søen,1848年)
《安徒生童话》
小说
《即兴诗人》(Improvisatoren,1835年)
《奥·特》(O. T.,1836年)
《不过是个提琴手》(Kun en Spillemand,1837年)
《两位男爵夫人》(De to Baronesser,1848年)
《生存还是毁灭》(At være eller ikke være,1857年)
不过安安徒生故居徒生得到了音乐家克里斯托弗·魏泽(Christoph Weyse)和西博尼(Siboni)的帮助,后来还得到诗人弗雷德里克·霍格·古德伯格(Frederik Hoegh Guldberg,1771—1852)的相助。虽然歌唱家的梦想破灭,可他还是被荷兰皇家剧院接纳为舞蹈学徒。同时他开始写作。由于后来变得懒散起来,安徒生逐渐失去了古德伯格对他的厚爱;不过这时安徒生开始得到了皇家剧院的主管乔纳森·柯林(Jonas Collin)的帮助,后来两人成为了终身的朋友。
人物奖项
国际安徒生奖由国际少年儿童读物联盟(IBBY)于1956年开始设立,每两年一次,授予儿童图书作家和插图画家,以此奖励并感谢他们写出了好书《我的童话人生》。这个奖项由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赞助,并以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名字命名。IBBY是一个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少年儿童图书的公益性组织,成立于1953年,总部设在瑞士的巴塞尔,在世界各国有60多个分会,中国分会就设在北京的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
基本信息
个人概况
姓名: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外文名: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别名:
安徒生
国籍:
丹麦
出生地:
丹麦菲英岛欧登塞
出生日期:
1805年4月2日
逝世日期:
1875年8月4日
个人背景
作家、诗人
其他信息
代表作品:
《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
1人物简介
2创作经历
2.1早期
2.2童话
2.3游记
3成长历程
4人物奖项
5主要作品
5.1戏剧
5.2童话
5.3童话集
5.4小说
5.5游记
5.6诗集
5.7自传
6人物逝世
7人物评价
人物简介
安徒生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丹麦语: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通称安徒生,丹麦作家、诗人,因其童话作品而闻名于世。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包括《小锡兵》、《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和《红鞋》等。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为给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他的作品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出版。他的童话故事还激发了大量电影,舞台剧,芭蕾舞剧以及电影动画的创作。
童话
《牛油安徒生童话美人鱼蜡烛》(Tællelyset)
《国王的新衣》
《丑小鸭》
《美人鱼》
《猪倌》
《豌豆公主》
《幸运的套鞋》
《枞树》
《冰雪女王》
《跳高者》
《接骨木树妈妈》
《钟声》
《老房子》
《幸福的家庭》
《母亲的故事》
《衬衫领子》
《影子》
《卖火柴的小女孩》
《小拇指公主杜克》
《顽皮的孩子》
《红鞋》
《拇指姑娘》
1816年安徒生的父亲逝世,他给安徒生留下了所有的制鞋工具。安徒生也因此辍学在家。在这一期间他在织工和裁缝那里当过学徒,还在一家香烟工场做过工,并且有逸闻称那里的同事们戏称他是女孩子,还脱裤子检查过。1819年的复活节,安徒生在位于丹麦菲英岛北部港市欧登塞的圣克努特大教堂开始考虑他的未来。因为希望成为一名歌剧演唱家,安徒生在1819年的九月来到哥本哈根。由于声音好,他被丹麦皇家剧院雇佣;但不久后嗓子却坏了,并且失业。据指,起初他在剧院里被当作一个疯子,所以受到冷落,甚至差点饿死。
创作经历
早期
安徒生美人鱼2012年10月28日,安徒生的童话处女作《牛油蜡烛》(Tællelyset)在丹麦菲英岛国家档案馆被发现。作品写于19世纪20年代,讲述的是一支不受赏识的蜡烛。当时安徒生还在文法学校学习。
1829年安徒生发表游记《1828年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并取得相当的成功。随后马上又发表了一出闹剧和一册诗集。这三部作品之后,他又沉寂了下来。不过1833年,他从丹麦国王那里获得了一小笔生活费,以此开始了第一次欧洲漫游。在毗邻力洛克的瑞士汝拉,安徒生创作了《埃格内特和美人鱼》。1834年10月,他到达意大利罗马,而这次意大利的旅行后来也反映在了他的自传体小说《即兴诗人》中。
安徒生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通称安徒生,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他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一生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安徒生因为其童话作品而闻名于世,其中最著名的童话故事包括《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他的作品被翻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出版。他的童话故事还激发了大量电影,舞台剧,芭蕾舞剧以及电影动画的创作。1875年8月4日病逝。
游记
安徒生是一位伟大的旅行者,他最远的一次旅程是在1840年至1841年,穿越了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德国(旅途中他第一次乘坐了火车)、意大利、马耳他和希腊,到达了君士坦丁堡。途径黑海和多瑙河返回。而他的重要著作《一个诗人的市场》(1842)就是根据这段旅行经历创作的。1851年,旅行手记《瑞典风光》发表,受到了广泛的赞誉。1863年,在经历了一次有趣的旅行之后,他发表了另外一部旅行手记《西班牙纪行》。1866年《访问葡萄牙》发表,描述了其造访葡萄牙友人Jorge和Jose O'Neill时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