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养殖专业 水生生物实习论文(滴水湖)

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养殖专业 水生生物实习论文(滴水湖)

目录摘要 (2)前言 (2)1.材料与方法1.1站点图 (3)1.2叶绿素的采样、测定、计算方法 (3)1.3浮游生物定性样品的采集方法 (3)1.4浮游植物定量样品的采集、浓缩、鉴定、计算方法 (4)1.5浮游动物定量样品的采集、浓缩、鉴定、计算方法 (4)1.6理化因子的测定方法 (4)1.7 PFU法 (5)2.结果与讨论2.1理化因子 (5)2.2叶绿素的测定 (6)2.3浮游生物定性 (6)2.4浮游植物定量 (8)2.5浮游动物定量 (9)2.6 PFU (11)3.收获与展望 (11)致谢 (13)参考文献 (13)附录:水生生物中文名称与拉丁文学名对照表 (13)滴水湖及上海海洋大学水系浮游生物调查研究摘要:本次调查以上海海洋大学(临港校区)校园水系及滴水湖水系夏季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淡水水生生物为对象,通过理化因子测定、浮游生物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滴水湖及海洋大学水系环境及生物资源状况进行分析总结。

本小组于2011年7月5号在上海海洋大学(临港校区)水系共3个采样点分别进行采样,于2011年7月6号在滴水湖共5个采样点分别采样,并于7月12日结束各种试验测定,通过定性及定量分析得出浮游植物有49种,隶属于7个门,20个属,优势种为衣藻;浮游动物有16种,隶属于4大类,7属3目,定量以枝角类、桡足类为主。

通过定量测定,得出在滴水湖系水系中,浮游植物的总密度为111.6×104cells/L,轮虫的密度为270个/L,原生动物的密度为1660个/L,甲壳类的密度为82个/L。

通过对叶绿素a含量的测定,得出滴水湖水系的平均含量为15.455×10-3μg/L,其浓度范围为8.928——20.534μg/L,其中在3号采样点含量最高,4号采样点含量最低。

关键词:滴水湖水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前言湖泊生物资源与环境正成为人类生存所必需关注的问题之一。

了解和掌握湖泊生物资源特点、种群组成、数量变动、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并科学合理利用及保护资源的可再生性,已成为淡水湖泊及湿地研究工作的重要课题。

为学习掌握一般水生生物资源调查和水体富营养化监测方法,本组于2011年7月5日至2011年7月12日对上海海洋大学(临港校区)水系及滴水湖水系进行了生物资源定性定量、理化因子测定及周边水域生物多样性的渔业环境生物资源调查。

滴水湖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是国内最大的填海造陆开挖的人工湖,直径2.66公里。

总面积5.5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7米,最深6.2米。

1.材料与方法1.1站点图1.2叶绿素的采样、测定、计算方法(1)在采样点取距水面0.5m处和1.5m处水样,混合,取混合水样1000ml,带回实验室于0至4℃冰箱保存,待用;(2)测定时,将水样摇匀后取250ml用抽滤装置及真空泵以d=0.45μm混合纤维滤膜过滤,注意再作一组平行对照样;(3)取出带有过滤物的滤膜折叠,并用吸水滤纸吸干水分,将其折小并放入10ml指型离心管,并作平行对照样;(4)向指型管中加入90%丙酮液8ml,用玻璃棒搅拌使叶绿素充分萃取并溶于丙酮溶液,并作平行对照样;(5)将叶绿素丙酮溶液指型管放在4℃冰箱中,抽提8至12小时,用4000rPm转速离心15分,再用3500rPm转速离心10分钟;(6)吸取离心管中的上清液放入比色皿,以90%丙酮液调零,分别于光径1cm比色皿中测定在665nm,750nm波长的吸光值并记录数值E665和E750;然后在装有上清液的比色皿中加入0.1ml的1mol/L的HCL进行酸化,静置5分钟后,重新测量,得出A665和A750。

(7)将测定的数据带入公式进行叶绿素含量的计算,叶绿素测定公式如下:叶绿素a(μg/L)=27.9×V1[(E665-E750)-(A665-A750)]/V2其中:V1为丙酮定容体积,V2为水样体积。

1.3浮游生物定性样品的采集方法(1)在每个站点,把浮游生物网下面的夹打开,把浮游生物网放入水中清洗,再夹上夹子;(2)把浮游生物网放在水深0.5m处,注意不要有气泡,口不要露出水面,转弯处要圆滑,呈横“8”字型来回拖动3至5分钟;(3)打开夹口,将其收集至60ml塑料瓶中;(4)带回实验室放入4%福尔马林2—3ml,固定样品;(5)镜检,参照图谱等对样品进行分类鉴定,将观察到的浮游植物及动物记录下来。

1.4浮游植物定量样品的采集、浓缩、鉴定、计算方法(1)用5L采水器取不同水层(距水面0.5m和1.5m处)混合水样置于水桶中,然后取样1000ml,加入25ml福尔马林溶液,每个站点用1000ml的取样瓶各取1瓶;(2)带回实验室,转入浮游植物沉淀器,静置24个小时后,用虹吸法吸取上清液30-50ml,上清液冲洗3次转入血清瓶,用上清液定容至50ml;(3)镜检时先将浓缩液摇匀,用移液枪在液面下1cm处,吸取0.1ml,无气泡,不溢出,放入浮游植物记数框中,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记数,操作两次,取平均值换算得其生物密度。

浮游植物密度计算公式:N(cells/L)= (Cs×V×Pn)/(Fs×Fn×v)其中:N:浮游植物密度,cells/L;Pn:Fn个视野中浮游植物的个数。

Fn:视野数。

(50)V:1升水样浓缩后的体积。

(50)v:计数框体积。

(0.1ml)Cs:计数框面积。

(400mm2)Fs:每个视野面积。

(D=1mm2)1.5浮游动物定量样品的采集、浓缩、鉴定、计算方法(1) 用采水器取不同水层(距水面0.5m和1.5m处)混合水样置于水桶中,通过浮游动物网过滤,一般过滤10L水样即可;(2) 按4%浓度加福尔马林固定,在采样瓶中直接沉淀24小时;(3) 将其上清液用滴管吸去(注意不要将浮游动物吸去),估计约余20到30ml时用离心管进一步浓缩,吸取上清液少许,准备定量测定;(4) 镜检时将其沉淀用滴管吹匀,用定量吸管吸取1ml放入浮游动物记数框中,行计数,至浓缩液全部数完。

带入公式计算。

1)原生动物、轮虫类、无节幼体:取浮游植物的50ml浓缩匀液中的1ml放在长方形框中全片计数。

生物密度(cells/L)=(1升水样浓缩体积/计数的标本体积)×计数得到的生物个体2)桡足类、枝角类:把采水器采的20升混合水样,用浮游动物过滤网把浮游动物收集在250ml塑瓶中,用4%福尔马林固定,带回实验室后静置一段时间,吸取上清液,把剩下的水样放在长方形计数框全部计数。

生物密度(cells/L)=全部计数个数(个)/20(升)1.6理化因子的测定方法(1)透明度:将透明度盘背光处平放入水中,逐渐下沉,当恰好看不见盘面的白色时记下绳上的尺度,即为透明度,取三次平均值。

读书以厘米为单位。

(2)水深:采用锤测法。

左手持透明度盘(上浮测深锤)的长绳末端,右手将透明度盘放入水中,等锤着底后,右手使直绳与水底垂直,观察尺度记号,读数并记录。

(3)水温:将地层温度计放入水面以下0.5m,3到5分钟后取出读数并记录,如深度大于2m再将温度计放入离水底0.5m处,方法同上。

从温度表离水面到读完数据时间不超过20秒钟。

(4)PH 试纸测量,比色卡对照得出数值。

1.7 PFU法微型生物群落在水生态系统中客观存在。

用PFU浸泡水中,曝露一定时间后,水体中大部分微型生物种类均可群集到PFU内,挤出的水样能代表该水体中的微型生物群落。

已证明原生动物(包括植物性鞭毛虫、动物性鞭毛虫、肉足虫和纤毛虫)在群集过程中符合生态学上的MacArthur-Wilson岛屿区域地理平衡模型,由此可求出群集过程中的三个功能参数(Seq、G、T90%)。

在生物组建水平中,群落水平高于种和种群水平,因而在群落水平上的生物监测和毒性试验比种和种群水平更具有环境真实性,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符合客观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参数,作出科学的判断。

2.结果与讨论2.1理化因子表1:各采样点理化环境因子透明度(cm) 水深(cm)水温(℃)PH 颜色校1 78 135 29.0 6.5 青褐色校2 98 163 29.8 6.7 绿褐色校3 98 115 29.2 6.8 墨绿色滴1 50 160 29.3 6.9 淡绿色滴2 55 130 29.2 6.7 淡青色滴3 58 120 29.6 7.1 浅褐色滴4 60 128 28.5 7.1 浅绿色滴5 50 162 29.2 7.0 青褐色讨论:(1)理化因子反映湖区客观环境条件状况,对生物分布、组成及生物量都有很大影响,对水域地理特性的了解和环境治理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价值。

(2)从透明度的结果来看校2和校3号点的透明度略高于其他各点。

校园水系透明度高于滴水湖水系(3)从水温可知表层水温似于空气温度。

2.2叶绿素的测定表2:叶绿色a 的测定结果(单位 10-3μg/L )叶绿素a 的测定校1 17.856校2 17.856校3 11.606滴1 19.642滴2 12.992滴3 20.534滴4 8.928滴515.178讨论:(1)从表中可以看出滴3号点水样的叶绿素的含量较其他7个点水样略高,具体体现在水色上。

而3号采样点处于游船停泊处,说明此处污染较为严重。

(2)滴水湖水系个采集点的水样中叶绿素a 含量波动较大,可能是受环境影响或是采样时发生误差。

也可能是整个水系中各点水流量不同而引起的偏差。

(3)从叶绿素的含量大致可以体现出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情况。

2.3浮游生物定性2.4浮游植物定量表4:浮游植物定量计数统计表(单位104cells/L ) 放大倍数:10×40 浓缩体积:50ml 视野数:50蓝藻门 硅藻门 隐藻门 裸藻门 绿藻门 总数 校1 4.8 9.6 0 8.4 65.6 88.4 校2 4.8 6.4 0 8.0 57.2 76.4 校3 21.2 0.4 1.6 1.6 43.2 68.0 滴1 48.4 12.0 0 9.2 37.6 107.2 滴2 51.6 11.6 0 10.4 59.6 133.2 滴3 109.2 6.4 0 5.2 37.2 158.0 滴4 30.4 4.0 0 1.6 28.0 64.0 滴5 41.2 6.0 0 6.4 42.0 95.6讨论:(1)通过对浮游植物定量比较可明显看出,在所采的8个水样中绿藻门、硅藻门及蓝藻门的种属占优势。

(2)从表中可以看出滴3的浮游植物量较大,生物多样性较好。

2.5浮游动物定量2.5.1原生动物定量20406080100120校1校2校3滴1滴2滴3滴4滴5蓝藻门硅藻门隐藻门裸藻门绿藻门表5:原生动物定量密度统计表(单位 103cells/L )放大倍数:10×40 于0.1ml 正方形计数框全片计数表壳虫 0.25 0.25 0.15 0.15 0.25 0.20 0.25 0.4 刺胞虫 0.35 0.55 0.15 0.35 0.15 0.15 0.20 0.45 团睥睨虫 0.10 0.25 0.15 0.45 0.10 0.25 0.35 0.5 绿急游虫 0 0 0 0.40 0.65 0.55 0.35 0.45 总数 0.75 1.30 0.90 1.75 1.55 1.50 1.45 2.102.5.2 轮虫定量表6:轮虫定量密度统计表(单位 103cells/L )放大倍数:10×10 于1ml 长方形计数框全片计数校1 校2 校3 滴1 滴2 滴3 滴4 滴5 剪形臂尾轮虫0 0.05 0 0 0.05 0.05 0.10 0 萼花臂尾轮虫0.10 0.10 0.15 0.10 0 0.05 0.10 0.10 裂足臂尾轮虫0.05 0.05 0.10 0.05 0.05 0.10 0 0.05 晶囊轮虫0.10 0.05 0.10 0.10 0.15 0.15 0.05 0.102.5.3 甲壳类定量表7:甲壳类定量密度统计表(单位:103cells/L )放大倍数:10×10 于1ml 长方形计数框全片计数校园1 校园2 校园3 滴水湖1 滴水湖2 滴水湖3 滴水湖4 滴水湖5 无节幼体0.15 0.05 0.25 0.20 0.10 0.05 0.10 0.10桡 足 类 哲水蚤目0 0.10 0.10 0.05 0.25 0.30 0.05 0.15 剑水蚤目0.15 0.25 0.45 0.15 0.20 0.15 0.15 0.10 猛水蚤目0.10 0 0 0 0.15 0.10 0 0.10 枝 角 类裸腹溞0 0.05 0.20 0.05 0 0 0.10 0 长肢秀体溞0.05 0.10 0.25 0.35 0.35 0.20 0.20 0.40 总数 0.45 0.55 1.25 0.80 1.05 0.80 0.60 0.85表8:浮游动物分布图(单位:10300.020.040.060.080.10.120.140.16校1校2校3滴1滴2滴3滴4滴5剪形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裂足臂尾轮虫晶囊轮虫讨论:(1)浮游动物是漂浮的或游泳能力很弱的小型动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