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运动养生法
第四章 传统运动养生法
运动养生法
• 运用传统的导引、吐纳、武术等体育运动
方式进行锻炼,通过活动筋骨关节,调节 气息,宁心安神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目 的,这种养生方法称为运动养生法,又称 为传统健身术。
第一节 运动养生的作用机理及原则
运动养生机理
• 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
则都讲求调息、意守、动形,都是以畅通气血经络、活动
筋骨、和调脏腑为目的。融诸家之长为一体,则是运动养
生的一大特点。
• (四)顺应自然界四时变化而养生
•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的观点,自然界的各种规律性
变化对人体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只有顺应四时变化而进行
各种运动健身活动,才能真正保养好人体的生机而祛病强
身,延年益寿。
• (二)注重意守、调息和动形的谐调统一 • 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的配合,即所谓意守、调息、
动形的统一。意守指意念专注;调息指呼吸调节;动形指 形体运动,统一是指三者之间的谐调配合,要达到形、神 一致,意、气相随,形、气相感,使形体内外和谐,动、 静得宜,方能起到养生、健身的作用。
运动养生的特点
炼,以达到增强体质、抗病防老的目的, 这种养生益寿的方法,称之为气功养生。
• 气功养生是指通过①调心(控制意识,
松弛身心)、②调息(均匀和缓、深长地 呼吸)、③调身(调整身体姿势、轻松自 然地运动肢体),使身心融为一体,营卫 气血周流,百脉通畅,脏腑和调,以达到 强身保健目的的传统养生方法。
• 气功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是我国古
在空调屋内不能见太阳,殊不知这样最易损伤阳气,导致空调病,甚至久而 久之因此损伤脏腑。
• 顺应四时的变化使机体与外界阴阳变化的保持一致,人类才能顺应自然,因
此,夏季参加适当运动,通过各种有益的运动来活动筋骨、调畅气血、养护 阳气是十分必要的。在锻炼过程中,既要避免酷暑烈日,又要“无厌于日”, 适当多接触一些阳光。
•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在气功锻炼的过程中,
调身以使全身的肌肉骨骼放松,有助于中枢神经 系统,特别是交感神经系统紧张性的下降,因而 可以使亢奋激动的情绪得到改善。调息则通过呼 吸的调整可以按摩内脏,促进血液循环,增进器 官功能。同时,可以兴奋呼吸中枢,进一步影响 和调节植物神经系统。而调心,意守以至于入静 时对大脑皮层有调节作用,可以使大脑皮层细胞 得到充分的休息,也能对外感性有害刺激产生保 护作用。因此,炼功中出现的呼吸抑制、交感神 经抑制和骨骼肌放松等,是生理上的“内稳定”, 是人体内在运行最正常的时刻,可以使大脑的活 动有序化,从而大大提高脑细胞的活动效率,使 大脑的潜力得以发挥,更好地开发人的智慧。所 以说,气功可以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益寿延年。
养生机理
• 气功是着眼于“精、气、神”进行锻炼的一种健
身术,它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方法来调整精、 气、神的和谐统一。调心则意念专注,排除杂念, 宁静以养神;调息则呼吸均匀和缓,气道畅通, 柔和以养气;调身则经络气血周流,脏腑和调, 从而做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 还虚”。通过系统的锻炼,可以使“精、气、神” 三者融为一体,以强化新陈代谢的活力,使精足、 气充、神全,体魄健壮,生命自然会延长,推迟 衰老。
第二节 运动养生的特点和优点
运动养生的特点
• (一)以祖国医学理论指导健身运动 • 无论哪一种传统的身法,都是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
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 本要点,以动形为基本锻炼形式,用阴阳理论指导运动的 虚、实、动、静;用开阖升降指导运动的屈伸、俯仰;用 整体观念说明运动健身中形、神、气、血、表、里的协调 统一。所以,健身运动的每一招式,都是与中医理论密切 相关。
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增进机体健康,以保持 旺盛的生命力。
运动养生的原则
(一)动静结合 1.动功与静功结合 2.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二)练养相兼 指锻炼与合理修养并重,与一味注重强度,不顾休息相对而言,对 体弱者尤其重要。 (三)循序渐进 运动养生是通过锻炼以达到健身的目的,因此,要注意掌握运动量 的大小。运动量太小则达不到锻炼目的,起不到健身作用;太大则超 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反而会使身体因过劳而受损。孙思邈在《千金 要方》中指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剧烈运动会破坏人体内外运动平衡,加速某些器官的磨损和生理功能 的失调,结果缩短生命进程,出现早衰和早夭。所以,运动健身强调 适量的锻炼,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往往欲速而不 达。 (四)持之以恒 锻炼身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经常而不间断。“流水不腐,户枢 不蠹”,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收到健身效果,三天打鱼两 天晒网是不会达到锻炼目的。运动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意志 和毅力的锻炼。
秋冬养阴
• 秋冬养阴 ,系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谓秋冬之时,
万物敛藏,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藏阴精,使精气内聚, 以润养五脏。凡有损失阴精的情况皆应避免。——《素 问·四气调神大论》。
• 秋冬之时既要避免燥邪,又要避免过食辛辣和过量饮酒,
以防伤阴, 同时更要防止运动过度大量出汗损伤阴液。 运动要适可而止,以站桩、放松功等静功为主,即使练习 动功,也不能太过,以微汗即止为上。
• (三)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
•
传统的运动养生法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千百
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使运动
养生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 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源于导引气
功的功法加:五禽戏、八段锦等;源于武术的功法如:太 极拳、太极剑等。然而,无论哪种功法,运用到养生方面,
松静的基础上,意守丹田的方法,进一步把心安 定下来,排除杂念,以达到“入静”状态。“入” 是进入,“静”是安静、“入静”就是达到对外 界刺激不予理采的清静状态。此时头脑清醒,似 睡非睡,即所谓“气功态”。
(二)强调身心统一、松静自然
•
为了达到入静,要求意念和气息必须密切配合,呼吸
放松,舌抵上腭,用意念诱导气的运行。身体也要放松,
以做到的,需要有一个过程。在练习过程中一般容易有两
种偏向,一是急于求成,练得过多、过猛;一是松懈傲慢,
放任自流。因此,练功者必须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多下
苦功,克服松懈情绪。同时,也要强调按客观规律办事,
循序渐进,克服急于求成的想法。人体内部的变化是逐渐
产生的,不可操之过急。只要持之以恒,是会达到目的的。
练功要点
• 气功的门派较多,然在功法上,大致可分为动、
静两类。所谓静功,即在练功时要求形体不动, 如坐功、卧功、站功等;所谓动功,即在练功时, 形体要做各种动作进行锻炼,即通常所说“内炼 一口气,外炼筋骨皮”。
• 无论是动功还是静功,在练功的基本要求上,大
体是一致的。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方面内容。
(一)调息、调身、调心
• 调息即调整呼吸,练功时要求呼吸深长、缓慢、
均匀,此又称气息或练气。在自然呼吸的前提下, 鼻吸、鼻呼,或鼻吸、口呼,逐渐把呼吸练得柔 和、细缓、均匀、深长。
• 调身即调整形体,使自己的身体符合练功姿势、
形态的要求,强调身体放松、自然,以使内气循 经运行畅通无阻。
• 调心即意识训练,又称为意守或练意,指在形神
运动养生则紧紧抓住了这三个环节:
• ①调意识以养神,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乃是身体健康的
根本,这与西方观点有所不同(健康的灵魂寓于健康的身 体);
• ②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 • ③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经脉畅
通,营养整个机体。
• 如是,则形神兼备,百脉流畅,内外相和,脏腑谐调,机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气功、引导 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其拳理来源于《易 经》、《黄帝内经》、《黄庭经》等中国传统哲学、医术、 武术等经典著作,并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道、 儒、释等文化的合理内容,故太极拳被称为“国粹” 。
• 动作要领:1、呼吸要顺畅,动作要舒展,不用拙力,
注意动作与呼吸的配合。2、注意动静、松紧、刚柔、虚 实的关系,做到外静内松,上松下紧,呼吸自然,形、意、 力三合为一。3、体会“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及“无为 而治”一、太 极 拳
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拳术之一。由于其动作舒展轻 柔,动中有静,圆活连贯,形气和随,外可活动筋骨,内 可流通气血,谐调脏腑,故不但用于技击、防身,而且更 广泛地用于健身防病,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是一种行之 有效的传统养生法 。
• 五、武术养生派 • 武术养生以强健身体、攻防技击为目的,讲究意与气
和、气与力合,气贯四梢、动静锤炼。内家拳注重意,如 太极、形意、八卦;外家拳注重力,如长拳、虎拳等。
• 六、民间养生派 • 流传民间,师徒相授,淡泊养生,不求名利,不立文
字,不求推广。
(附:气功养生)
• 运用传统的气功方法进行自身行气的锻
• 三、道家养生派 • 始于老、庄,主张“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以导引、
吐纳、抱一、炼丹、胎息等方法来修道、修真及养寿。
• 四、佛家养生派 • 佛家强调精神解脱,主张“四大皆空”“普度众生”
(大乘),以求得脱离生死轮回的“涅槃”境界。具体方 法则注重“戒、定、慧”三学(小乘),通过戒(持戒以 弃恶从善)、定(禅定以明心见性)来达到慧(智慧,通 达宇宙人生的真正的智慧)。易筋经、罗汉拳等等也是在 此基础上锻炼身心的养生功法。
姿势自然而正确,方可达到身心统一,达到“人静”。
•
所谓松静自然,是指在气功锻炼中必须强调身体的松
弛和情绪的安静,要尽力避免紧张和解除紧张。在一种轻
松自然的情况下练功则可达到神气合一,形神会一,协调
整体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