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运动养生的概念
传统运动养生的作用
(一)培补元气 (二)平衡阴阳 (三)疏通经络 (四)调和气血 (五)调理脏腑
中国传统功法 锻炼的基本原则
操作要领:流派甚多,且各具特色,但基本方 法、要领却有共同之处。
“三调”为要 松静自然 动静相兼 练养结合 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中国养生功法
(一)太极拳 陈氏、杨氏、吴氏、孙氏、武氏 (二)传统导引养生功法 五禽戏(虎、鹿、熊、猿、鸟) 八段锦 易筋经 (三) 现代导引养生功法 练功十八法 舒心平血功 木兰拳(二十八式)
1、自然呼吸 2、腹式呼吸 a 顺腹式呼吸 b 逆腹式呼吸 3、停闭呼吸 4、鼻腔喷气法 5、三呼一吸和三吸一呼 6、大吸大呼
功法强调呼吸和动作协调一致 当动作是开、伸、起、蓄时——吸气 当动作是合、屈、落、放时——呼气
内容
中国传统功法与养生概述 调息的注意事项
内容
1.放松身体,姿势正确,情绪安宁,然后才注意 呼吸的调整和锻炼。 2.关注四相:风、喘、气、息
风相:呼吸出入有声可闻; 喘相:虽然听不到声音,但呼吸出入尚感结滞不通畅; 气相:呼吸虽然无声,也不结滞,但出入还不够细匀; 息相:在高度安静时出现的深、长、匀的呼吸,气的出入绵绵如丝
3.从自然呼吸入手,逐渐过渡到腹式呼吸乃至更 高级的其它呼吸的方法。
中国传统功法与养生概述
内容
调心
调心: 是指练功者把注意力集中到身体某 一 部位、某一练功姿势、某一事物或某一词 义上来。以致能安静地练功,不断地排出 杂念,从而达到放松身体以及大脑的入静 状态。 包括:意念、感觉、情绪
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
(二)强调整体观,以内因为主的运动
整体观是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同样适用传统保 健体育。“天地一体”、“五脏一体”、“天人 相应”等理论认为:宇宙是一整体,人体五脏也 是一整体。 通过这些锻炼,人的睡眠改善,食欲增加,精神 充沛,身体内部正气逐渐旺盛。不少体弱或有病 的人,就是在身体内部力量逐渐充实的基础上, 摆脱了病理状态,增强了体质,提高了健康。
内容
导引练习基础——强调“三调”、“三练”
调身练“形” 调息练“气” 调心练“意”
这是它区别于其他运动疗法的独特之处。
中国传统功法与养生概述
内容
调身:是指在练功过程中对体位和形态的调整。
要求做到:通过调整身体姿势,使得身体各部位 放松、舒适,符合生理体位和形态,进而使呼吸 轻松,思想集中,为练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调身的姿势 (一)坐式:平坐、靠坐、盘坐 (二)卧式:仰卧、侧卧、半卧 (三)站式:自然、三圆、下按
发展
1973年,在中国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三号墓中有《导引图》。其中有画像 40幅,44个人物全身像。练功姿势,多模仿动物,有鹤、螳螂、龙、猿、 熊等。有四个方面内容:徒手练功,器械练功、行气吐纳、推拿按摩。 此图用生动形象、全面而又概括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功法锻炼。
中国传统功法与养生概述
内容
• 传统运动养生具有医疗和运动的属性
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
(三)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功方法
内:心、意、气等内在情志活动和气息运动。 外: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体活动。 “动中有静”要求:注意力集中,情绪安定, 根据动作的变化,配以适当的呼吸方法,达 到形、意、气的统一。
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
(四)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1.锻炼价值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2.不同的功法有着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 求、风格特点和运动量。 3.不受年龄、性别、体质、时间、季节、场 地和器械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 条件,选择合适的项目来进行锻炼。
传统运动养生的作用
内容
传统运动养生在锻炼时,强调放松机体, 平衡呼吸,安静大脑,可直接作用于中枢 神经及植物神经系统,缓冲不良情绪对大 脑的刺激,降低大脑的应激性反应,从而 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预防疾病的 产生。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称谓:“恬淡虚 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中国传统功法与养生概述
中国传统功法与养生概述
概念
中国传统功法有几千年的历史,又称导引。
• 导引: 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在与疾 病和衰老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和创造的 一项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和理论。 它通过姿势调整、呼吸锻炼、身心松弛、意念 集中和运用等锻炼方法,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 的潜力、调节和增强人体各部分机能,以达到 保健强身、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吕氏春秋》中记载:“阴康氏时,水渎不 疏,江不行其源,阴凝而易闷,人既郁于 内,腠理滞着而多重膇,得所以利其关节 者,乃制为之舞,教人引舞以利导之,是 谓大舞。
中国传统保健体育的产生和发展
春秋前——大舞 战国——道(导)引 秦汉——摇筋骨,动支节 东晋——龙导,虎引,熊经,龟咽,燕飞, 蛇屈,猿据,鸟伸,兔惊…… 隋朝——养生方的针对局部应用 唐代——《养性》理论提升 北宋后期——咽津、导引、服气分部导引锻炼的 方法运用和总结
(一)既能养生,又能治病
养生,又称摄生,就是“治未病”, 旨在通过调养精神和形体,来增强体 质,治疗疾病,保持健康,达到延年 益寿的目的。
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
• 传统运动养生另有一种致病因素,即七情: 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在 一般情况下,大多属于生理活动的范围, 并不足以致病。 • 但是,如果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遭受 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生理活动过所能 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体内的阴阳、气血、 脏腑的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
1.双手托天理三焦
2.左右开弓似射雕
3.调理脾胃须单举
4.五劳七伤往后瞧
5.摇头摆尾去心火
6.双手攀足固肾腰
7.攒拳怒目增气力
8.背后七颠百病消
功法锻炼运动处方
(1)运动形式:以整套健身气功----八段锦 为主,整套训练。针对颈肩部疼痛强化个别 动作。
• 对于头颈部疼痛:可以加强练习“双手托天理三焦 ”式和“五劳七伤往后瞧”式。动作重复练习6遍。 每日早晚2次。 • 对于肩臂疼痛:可以加强练习“调理脾胃须单举” 式和“五劳七伤往后瞧”式。动作重复练习6遍。每 日早晚2次。
中国传统功法与养生概述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万 婕
病例:
丁某,女,55岁
主诉:颈部疼痛5年余 现病史:5年前先发肩部不适,后逐渐发展为 颈部疼痛。以左侧较剧,无头晕, 无手指麻木。 体检:颈部活动可,双侧枕外隆凸下缘压痛,左侧 C2横突压痛明显。臂丛牵拉试验(-),霍 夫曼征(-)。 CT示:C3、4,C5、6轻度后方膨出。颈椎退行性改变。
与现代健身比较
• 精、气、神的养生保健 • 各种姿势、功法的选择、锻炼及运 动运用,都是通过借助动作的延伸, 以活动关节,疏通气血,调畅气机 来达到增强体质,消除疾病,恢复 健康的目的。
中医养生功法中存在很多差异及误区:
误区一:只注重外形的练习。 误区二:只注重呼息的Leabharlann 纳。 误区三:只注重神的“内视”。
中国传统功法与养生概述 中国传统功法——古代导引术
概念
《一切经音义》:“凡人自摩自捏,伸缩 手足,除劳除烦,名为导引。” 唐人王冰《黄帝素问注》中说:“导引, 谓摇筋骨,动支节。”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著作《皇帝内经》 中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预防医学观点。
中国传统功法与养生概述
导引图
运动处方
(2)运动强度 (3)运动持续时间 (4)运动频率 (5)运动注意事项
表一 患者基本资料
组别 功法组 对照组 研究例数 28 26 年龄(岁) 50.23±17.532* 44.00±13.036 治疗前vas评分 6.32±1.679* 6.77±1.883
*功法组和对照组治疗前VAS视觉模拟评分比较p>0.05
静功:以调心,调息为主,以自身的控制 能力来养生治疗疾病。 保健功:运用自我按摩,拍击等锻炼方法, 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进健康为主。
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
(一) 既能养生,又能治病 (二) 强调整体观,以内因为主的运动 (三)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功方法 (四)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
中国传统功法与养生概述
内容
调心方法: (一)默念字句 (二)意守部位 丹田、涌泉、百会、命门
(三)注意呼吸 (四)内视 (五)观想
中国传统功法与养生概述
内容
调心注意事项
(一)用意得当 (二)意念集中 (三)避免三种倾向 (四)不同疾病不同用意
导引主要分类
动功:以调身,调息为主,增强身体姿势 变化对气机运行的影响。通过姿势和呼吸 的调整来养生治病。
韦 驮 献 杵 掌 托 天 门 横 担 降 魔 杵 摘 星 换 斗
第3节.五禽戏
五禽戏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晋陈寿的 《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 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
习练要领
开始练习每戏时,要根据动作的名称含义,作出与之相 适应的动作造型。
第2节.易筋经
易筋经的含义
易:“改变”、“变化”、“变换”, 引申为“增强、
修复”之意。
筋:人身的经络、经筋等系统。指全身的软组织,包
括肌腱、肌肉、肌膜、血管等及其功能
经:方法
“易筋经”主要是指通过一些特定的方法来锻炼身体,
促进人体气血运行,并增强肢体的力量和改善人体各种 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 医疗方法:主要依靠药物的性能和医生 的技巧来进行治疗康复,作为病人来讲, 自身是被动的。 • 传统运动养生旨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自身的锻炼,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心 理,生理活动,取得增强身体体质,防 治疾病的效果。
中国传统功法与养生概述
内容
传统运动养生具有医疗和运动的属性
传统运动养生重视加强人体内部运动, 调整人体内部的机能,也就是精、气、 神的锻炼,它不追求短期内身体的激烈 运动,而是通过姿势、呼吸、意念的锻 炼,慢慢地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来发挥作 用,因此尤其适应体质弱者和慢性病患 者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