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沙门氏菌ppt课件

沙门氏菌ppt课件


沙门氏菌 - 流行病学
$
• 传播途径:
• 1.患病者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 2.它们可由粪便、尿、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 衣和羊水排出病菌,污染水源和饲料等,经消化 道感染健畜。 • 3.交配或人工授精可发生感染。子宫内感染也有 可能。 • 4.有人认为鼠类可传播本病。 • 5.人类感染一般是由于直接或间接接触引起,特 别是污染的食物。
沙门氏菌 - 致病性
$
沙门氏菌经口进入人体以后,在肠道内大量繁殖,经 淋巴系统进入血液,造成一过性菌血症,即感染过程 。随后,沙门氏菌在肠道和血液中受到机体的抵抗而 被裂解、破坏,释放大量内毒素,使人体中毒,出现 中毒症状。 根据侵入机体沙门氏菌菌种的不同,在临床上引起四 种不同的疾病: (1)伤寒、副伤寒 由沙门氏属中的伤寒杆菌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 引起。
$
本属细菌包括肠道沙门氏菌和邦戈尔沙门氏菌两个种。 根据沙门氏菌的致病范围,可将其分为三大类群。 第一类群:专门对人致病。 如伤寒沙门氏菌,甲型、乙型、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第二类群: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称之为食物中毒沙门 氏菌群。 如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 纽波特沙门氏菌等。 第三类群:专门对动物致病,很少感染人。 如马流产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此类群中尽管很 少感染人,但近年也有感染人的报道。
沙门氏菌 - 流行病学
$
• 流行概况 • 世界上最大的一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是 1953年于瑞典,由吃猪肉而引起的鼠伤寒 沙门氏菌中毒,造成7717人中毒,90人死 亡。由于沙门氏菌型、菌株不同,使人发 病的菌量也不同,一般使人发病的菌量平 均为107 以上。鼠伤寒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 血清型,在国外占27.7%—80%,其次为肠 炎沙门氏菌占有10.3%。
沙门氏菌 - 流行病学
$
• 发病季节:
•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猪在多雨潮湿 季节发病较多,成年牛多于夏季放牧时发 生,马多发生于春(2~3月)、秋(9~11月)两季, 育成期羔羊常于夏季和早秋发病,孕羊则 主要在晚冬、早春季节发生流产。
沙门氏菌 - 流行病学
$
• 流行形式:一般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 有些动物还可表现为流行性。饲养管理较 好而又无不良因素刺激的猪群,甚少发病, 即使发病,亦多呈散发性,反之,则疾病 常成为地方流行性。 • 发病诱因:下列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环 境污秽、潮湿,栅舍拥挤,粪便堆积;饲料 和饮水供应不良;长途运输中气候恶劣、疲 劳和饥饿、内寄生虫和病毒感染。
$Leabharlann 培养特性 1)需氧及兼性厌氧菌。 2)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培养24h 后,形成中等大小、圆形、表面光滑、无 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的菌落,其菌落特征 亦与大肠杆菌相似(无粪臭味)。 3)鉴别培养基(麦康凯、SS、伊红美蓝): 一般无色菌落。 4)三糖铁琼脂斜面:斜面为红色,底部变黑 并产气。
$
多数菌株能产生硫化氢。
在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和山梨醇中,除鸡伤寒沙门氏
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不产气外,均能产气。
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
$
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
$
• 抵抗力:
• 沙门氏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干 燥的环境中经 4 个月不死,在粪便、土壤 中可存活 10 个月,在浸于 10 % - 19 %氯化 钠中的腌肉内存活 75 天。但在 60 ℃ 高温 时, 20 分钟可迅速杀死。一般消毒药常用 消毒浓度均可很快杀死
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
$
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
$
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
$
生化特性:
培养基中加入硫代硫酸钠、胱氨酸、血清、葡萄糖、脑心 浸液 和甘油等有助于本菌生长。
除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外,均具有赖氨酸脱羧酶;
除伤寒沙门氏菌和鸡沙门氏菌外,均具有鸟氨酸脱羧酶。
多数菌株具有精氨酸双水解酶的活性。
沙门氏菌 - 流行病学
$
• 易感动物: • 沙门氏菌属中的许多类型对人、家畜和家 禽以及其他动物均有致病性。各种年龄的 畜禽均可感染,但幼年畜禽较成年者易感。 在猪,本病常发生于6月龄以下的仔猪,以 1一4月龄者发生较多。在牛,以出生30一 40天以后的犊牛最易感。感染的孕畜多数 发生流产。 • 传染源:病畜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 源。
沙门氏菌 - 名称由来
$
• 1880年,Eberth首先发现伤寒杆菌。
• 1885年,美国病理学家沙门(Daniel Elmer Salmon)分离到猪霍乱杆菌,由于Salmon 发现本属细菌的时间较早,在研究中的贡 献较大,遂定名为沙门氏菌属。
沙门氏菌分类
$
沙门氏菌目前已经发现1800种以上, 按抗原成分可分为甲、乙、丙、丁、戊等 基本菌型。其中于人类疾病有关的主要有 甲组的副伤寒甲杆菌,乙组的副伤寒乙杆 菌和鼠伤寒杆菌,丙组的副伤寒丙杆菌和 猪霍乱杆菌,丁组的伤寒和肠炎杆菌。 此菌可引起禽伤寒、鸡白痢、猪霍乱、 鼠伤寒沙门氏菌病、猪副伤寒、马流产沙 门氏菌病等疾病。致病性最强的是猪霍乱 沙门氏菌,其次是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 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 - 致病性
$
(2)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属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以肠炎杆菌、 鼠伤寒杆菌、猪霍乱杆菌、丙型副伤寒杆菌和汤 普逊杆菌等最为多见。临床症状主要是胃肠炎。 病程较短,一般2~4d, 可完全恢复。 (3)败血症 多为猪霍乱杆菌引起,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 和肠炎杆菌亦可引起败血症。 (4)慢性肠炎 沙门氏杆菌可引起慢性、持久性肠炎。
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
$
形态染色特性 革兰氏阴性、两端 钝圆的短杆菌(比大肠 杆菌细),(0.7~ 1.5μm)×(2~5μm) 散在,无荚膜和芽孢, (除鸡白痢沙门氏菌、 鸡伤寒沙门氏菌外)都 具有周身鞭毛,能运动 ,大多数具有菌毛,能 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或 凝集豚鼠红细胞。
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
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属
$
沙门氏菌属是肠杆菌科中的一个重要 的菌属,它是一大群在形态、生化学及血 清学相关的细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 菌,大多数为沙门氏菌。所以,沙门氏菌 对于食物卫生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沙门氏菌
$
沙门氏菌属 (Salmonella)是一 大群寄生于人类和动 物肠道内,生化反应 和抗原构造相似的革 兰氏阴性杆菌,有的 专对人类致病,有的 只对动物致病,也有 对人和动物都致病, 这些统称为沙门氏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