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动物感知环境1.动物的眼睛教学目标1.了解马、羊、牛等动物眼睛所长位置的特点,能举例说出动物是如何用眼睛感知环境的。
2.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到的动物眼睛的特点。
3.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对多种动物的眼睛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兴趣。
4.懂得要珍爱生命,爱护小动物。
一.导人新课教师播放视频,展示多种动物的眼睛,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活动●马、羊、牛的眼睛长在什么位置?这种特点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帮助?(一)教师出示马、羊、牛的图片,引导学学生观察思考。
1.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并总结出:这些动物的眼睛都长在头部的两侧。
2.教师继续提问:"还有哪些动物的眼睛具有这样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总结出食草动物眼睛的共同特点。
(二)教师继续提问:“这些动物的眼睛长在头部的两侧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帮助?”1.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2.教师指导学生以两人为一组进行模拟活动,并将活动观察到的视线范围按要求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
3.待学生汇报、展示活动记录后,教师小结:动物的眼晴长在头部的两侧比长在头部正前方能看到的视线范围要大。
●其他动物是怎样用眼睛感知环境的?1.教师出示猫眼的瞳孔组图.指导学生观察、认识猫眼的瞳孔。
2.教师出示不同时刻时猫眼的瞳孔图片,启发学生思考:猫眼的瞳孔在不同时刻有什么变化?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学习活动手册》中。
3.待学生展示记录后,教师小结:“猫眼的瞳孔能够随着光线的强弱不断变化。
光线强时,猫眼的瞳孔收缩成一条缝;光线弱时,猫眼的瞳孔会放大、变圆。
”4.教师继续提问:“其他动物的眼睛长在什么位置?具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或视频,指导学生观察比目鱼、青蛙、猫头鹰等动物。
5.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许多动物能够通过视觉器官感知环境。
”三、拓展活动了解蝙蝠是怎样确定物体位置的?1.教师出示蝙蝠夜间捕食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蝙蝠在黑夜里靠什么确定物体的位置?2.教师指导学生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
2.动物的耳朵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耳朵的特点,能举例说出动物是如何用耳朵感知环境的。
2.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到的动物耳朵特点。
3.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对多种动物耳朵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兴趣。
4.懂得要珍爱生命,爱护动物。
一.导人新课教师播放动物的耳朵的相关视频,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活动●不同环境中,兔子的耳朵有什么变化?1.教师出示不同季节兔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耳朵的不同。
2.教师提问:“夏季和冬季时兔子的耳朵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季节兔子的耳朵有不同的形态,结合环境分析原因。
3.教师播放兔子在警觉状态和放松状态下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兔子的耳朵的不同。
4.教师提问:“在警觉和放松状态下,兔子的耳朵在形态上各有什么特点?”5.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的相关活动。
6.教师待学生汇报展示活动记录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兔子的耳朵是听觉器官,能够感知环境。
●其他动物是怎样用耳朵感知环境的?1.教师指导学生了解耳郭,让学生讨论、汇报耳郭起到的作用。
2.教师出示驴、大象和大耳狐的图片,介绍其生存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它们的耳郭有什么特点?3.教师待学生汇报完特点后,提问:“大耳郭对于它们的生存有什么好处?”4.教师播放鼹鼠、鱼和鸟的活动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它们的耳朵在哪里?5.师生交流没有耳郭对这些动物的生存的好处。
6.师生交流发现,教师小结:没有耳郭有利于它们在活动中减少阻力。
7.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的相关活动。
8.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活动,并让学生记录发现。
9.教师待学生汇报、展示活动记录后引导学生发现人有耳郭能够更好地感知声音,收集声音信息。
三.拓展活动●了解蟋蟀是怎样感知声音的。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视频、实物观察等形式了解蟋蟀感知声音的方法,并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的相关活动。
3.动物的鼻子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鼻子的特点,能举例说出动物是如何用鼻子感知环境的。
2.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到的动物鼻子特点。
3.在好奇心驱使下,能对多种动物鼻子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兴趣。
4.懂得要珍爱生命,爱护动物。
导人新课教师播放课前准备的相关视频,在播放过程中截取警犬搜救、缉毒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描述狗的鼻子在相应的场景下发挥的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活动(一)狗靠鼻子闻气味,可以做哪些事情?1.教师出示多幅不同小狗鼻子的图片,引导学学生观察并思考:狗的鼻子长在什么位置?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2.教师带领学生交流:小狗的鼻子都长在了什么位置?它们的特点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狗鼻子,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狗鼻子的共同点:鼻头圆圆的,湿润,冰凉等。
3.学生讨论教科书出示的几幅情景图,教师提问:“观察狗在做什么?狗靠鼻子除了可以闻气味,还可以做什么?”4.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展示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继续了解狗的鼻子是嗅觉器官,能够感知环境。
●其他动物是怎样用鼻子感知环境的?1.教师出示沙漠和绿洲场景图及相应环境下骆驼鼻孔特写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骆驼鼻孔的形态在不同环境中有什么不同。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在交流后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
3.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小结:骆驼的鼻孔在沙漠中是微微闭合的,在绿洲地区中是张开的。
骆驼根据呼吸时体内水分的散失多少来调节鼻孔开闭的大小,此外骆驼在沙漠地区关闭鼻孔可以帮助其抵挡风沙。
4.教师提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鼻子的特点?它们的鼻子的位置、特点和本领分别是什么?”随后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引导学生观察鸭子、食蚁兽、大象、鲨鱼4种动物。
5.师生交流后,教师小结:许多动物能够通过嗅觉器官感知环境。
三、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蜜蜂采蜜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蜜蜂是靠什么寻找蜜源的?”2.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视频总结出蜜蜂确定蜜源的方法,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的相应活动。
4.观察蜗牛教学目标1.知道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2.知道蜗牛可以通过嗅觉、味觉、视觉等感知食物和周围的环境。
3.能逐渐养成耐心观察和记录的习惯。
4.懂得要珍爱生命,爱护动物。
一.导人新课教师展示与蜗牛相关的迷语开展猜谜活动,调动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明确研究主题。
二、探究活动●蜗牛生活在哪里?1.师生交流:蜗牛的生活地点有哪些?2.教师出示蜗牛生活环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
3.待学生汇报后,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得出:蜗牛生活在潮湿的地方。
●观察蜗牛的反应,有什么发现?1.教师出示蜗牛对食物的反应实验场景图,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了解蜗牛喜欢吃的食物。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提示学生要耐心观察并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进行记录。
3.待学生汇报观察记录后教师小结:蜗牛会通过嗅觉味觉等找到喜欢吃的食物。
4.教师出示蜗牛对白醋的反应实验场景图,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蜗牛对刺激的反应。
5.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提示学生要耐心观察。
6.待学生汇报观察记录后教师小结:当蜗牛接触到白醋等有一定刺激的物品时会收缩触角。
7.教师出示“判断蜗牛喜欢的光照程度”的实验场景图,引导学生研究蜗牛对光线的反应。
8.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提示学生要耐心观察并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的相关活动。
9.待学生汇报观察记录后教师小结:蜗牛更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三、拓展活动●饲养蜗牛,继续观察,看看有哪些新的发现。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继续饲养蜗牛-周,仔细观察并记录其生活状态等。
5.太阳的光和热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可以发光发热。
2.能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和感受阳光下的多种现象。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阳光下的物体表现出探究兴趣;增强强光下的自我保护意识。
一.导人新课回顾生活经验。
1.教师提问:阳光下我们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自主思考。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生活中的感受。
3.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阳光下自己的感觉。
例如:感觉很热,感觉睁不开眼睛等。
二.探究过程(一)布置户外活动要求。
1.教师划定户外活动范围。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户外活动所用的物品和注意事项。
(二)户外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在阳光下与背阴处的不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每隔一.段时间感受-一下阳光下的物体。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组间交流各自的发现。
三.拓展活动准备防晒用品。
1.教师提问:阳光下,我们会受到什么样的伤害?学生自主思考。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生活中的感受和应对方法。
3.教师引导学生说- -说自己的想法。
4.教师指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
6.太阳和生活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
2.在教师指导下,初步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探究太阳对动植物影响的兴趣。
4.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
一、导人新课回顾生活经验。
1.生活中,我们有哪些活动需要太阳?学生自主思考、回顾。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太阳有关的生活实例。
二.探究活动(一)太阳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
1.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已生活中需要太阳的实例,如在白天读书、晾晒衣物等。
2.引导学生说出生产活动中需要太阳的实例,如晾晒粮食、利用太阳能发电等。
3.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实例利用的是太阳的光还是热?4.指导学生适时填写活动手册。
(二)太阳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
1.引导学生分别找出白天活动与晚上活动的动物。
2.引导学生对植物与太阳的关系进行讨论。
3.引导学生了解植物开花的时间。
4.指导学生适时填写活动手册。
三、拓展活动制订作息时间表。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各自的作息时间。
2.引导学生了解制订作息时间表的方法和策略。
3.引导学生制订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4.指导学生适时填写活动手册。
7.春夏秋冬教学目标1.会描述季节变化的现象,能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在比较四季现象的过程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四季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
一、导人新课准备户外活动的照片。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户外进行过什么样的活动。
2.师生共同探讨生活中其他人在户外的活动。
二、探究活动(一)一年中,大自然有哪些变化?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4幅图片,找出每幅图片的不同特点。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每幅图片代表的季节,以及四季的顺序。
3.师生共同探讨四季中大自然的其他不同。
(二)季节影响人类的活动。
1.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季节自己在做什么。
2.教师根据图片指导学生思考四季中其他人在做什么。
3.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发现。
(三)动物和植物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