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
第5课给文具分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解读
分类是认识客观事物最基本的方法。
物质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且新的物质还在不断地被发现或被制造出来,这就决定了人们不可能一种一种地去研究,就用到了分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分类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它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对于分类,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如对人群的分类、商场中商品的分类、图书的分类等等,但是,对于什么是分类、怎样确定标准分类却没有理性的认识。
因此,在学生接触科学课之初,引导学生比较系统的认识分类及分类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目标
1. 过程与方法:能用不同标准对文具进行分类;能把探究过程中学得的分类方法运用与新的情景中,对事物进行分类。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科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3. 知识与技能:能把探究过程中学得的分类方法运用与新的情景中,对
事物进行分类
教学重难点
依据一定的标准给事物分类
教具彩色卡片各种各样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1、教师谈话:课前我们对学校周围的文具店进行了调查,同学们收集了好多的相关信息。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你们的调查情况。
2、学生交流调查情况
3、全班交流:通过课前的调查,你有什么发现?能不能具体说一说?(学生可能会说所有铅笔放在一起,不同花色的文具盒放在一起,本子放在一起,笔袋和文具盒靠得很近等)
4、教师小结:同学们调查得很仔细,获得的信息特别多,而且很有价值。
这节课你想不想也当一回商店的老板,也来给文具分分类呢?
(板书课题:给文具分类)
二、给文具分类
1、自由分类
(1)教师谈话:下面请各小组对带来的文具进行分类,让我们看看能用几种方法分?看看哪个小组分类的方法最多?
(2)学生动手分类,教师巡回指导
2、汇报交流:师会问:“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用了多少种方法?”
“还有哪些分法?”来引导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
3、方法梳理:并让学生明白分类时要确定一个标准。
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教师边说边(板书:确定标准)
4、总结提升:“刚才同学们按照不同的标准给文具进行了分类,谁能说一说分类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分类的好处。
教师总结“不错,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
三、科学与生活中的分类
1、列举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1)教师提问:有谁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分类?它们有什么好处?
(2)学生回答(按季节分类、垃圾分类、图书馆分类等等)
2、利用所学,解决问题
(1)教师谈话:下面让我们利用所学的知识给我们书包里的学习用品分类,我们比一比,看一看谁整理的最快?谁整理的最好?
(2)学生整理书包
(3)小组评选整理最好的书包,全班评选整理最好的书包。
四、课外拓展
1、教师谈话:生活中的分类简直太多了。
假如生活中没有分类,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分类。
书店的书籍有分类,食品店的食品有分类,服装店的服装也有分类,他们是怎么分类的,你注意过没有?课后再去调查调查,了解一下他们是怎么分类的,为什么那样分?
1
板书设计
5 给文具分类
确定标准分类结果
用途
材质
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