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必修五《陈情表》导学案(教师专用)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一些常用的文体,读懂课文,强化文言文阅读、解释、翻译及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掌握本文中出现的一些常用成语。 2.培养利用文章结构来记背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文章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 1.用整体意识来统帅全文,用整体意识结合重点提示来记背文章。 2.利用小组合作来归纳文中的文言文重点字词句,通过同桌之间的互相修改来提高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有感情的诵读中,体会课文陈情于表,情深理切,感情真挚,表达自然、畅达的特点。 2.体会文章真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和“孝”的含义。
【重点难点】 1、文言文背书技能的训练和文言文字词句的归纳。 2、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3、通过对文句的理解,剖析“情”的含义,即:苦情、亲情、忠情。体会作者融于事的巧妙手法。
【知识链接】 1、 李密( 224 - 287 ),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晋代文学家 李密的《陈情表》 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款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是一篇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的奏章。 4、古代文体常识: ①“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像现代杂文的风格,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②“赋”,是以“文赋”为体式而发展倾向,呈现在当代辞赋创作中的普遍现象,被称为“辞赋文体赋现象”。学者将赋体分为四类: 曰古赋、曰俳赋、曰文赋、曰律赋。文体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唐宋古文运动,一部分赋呈现出由骈俪返回散体倾向,形成散文式的清新畅快的气势,称作“文赋”。杜牧《阿房宫赋》、欧阳修《秋声赋》、苏轼《赤壁赋》等,都是代表作。 ③“表”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子给君王的上书用来陈述衷情。表是我国封建时代一种公文文体。即臣子写给君主呈文。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和陈说政治的请求和愿望。表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我国古代臣民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汉代则分成“章”“奏”“表”“议”四类,主要是内容上的分工不同,即刘勰说的“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做“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类文章又统称为“表”。 2 / 11
④序:一种勉励他人的文体(古代).也称赠序。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其后凡是惜别赠立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学法指导】 一、学习思路: 1.何谓陈情(解题) 2.为何陈情( 作者、背景、知人论世) 3.所陈何情 (理解内容) 4.如何陈情(理清思路、说理技巧、陈情效果) 5.整合名句(描述体验) 二、学习方法: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真挚感情。 2、点拨法。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领会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的要义,进而达到鉴赏的目的。 3、讨论法。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及李密散文的艺术特色。 4、比较法。通过对本文与《出师表》等相似文章的比较,深入了解本文的特点。 三、理解与迁移: 1、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反复诵读;对难于理解的段落,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策略,并参考相关研究资料;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作用,在自学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2、课前预习要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 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烛之武、邹忌的劝说技巧,并和同学讨论李密陈情的婉曲方式。
【学习过程】
自主阅读,完成下列各题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 ABD ) A臣以险衅.(xìn) 夙.(shù)遭闵.(mǐn)凶 行.(xíng)年四岁 悯.(mǐn)臣孤弱
B少.(shào)多疾病 九岁不行.(xíng) 终鲜.(xiǎn)兄弟 门衰祚.(zuò)薄.(bó) C期.(jī)功强.(qiáng)近 茕茕.(qióng)孑.(jié)立 立五尺之僮.(tóng) 常在床蓐.(rù) D 逮.(dài)奉圣朝 前太守臣逵.(kuí) 除臣洗.(xǐ)马 猥.(wěi)以微贱 E非臣陨.(yǔn)首 责臣逋.(bū)慢 刘病日笃.(dǔ) 犹蒙矜.(jīn)育 F本图宦.(huàn)达 过蒙拔擢.(zhuó) 宠命优渥.(wò) 岂敢盘桓.(huán) G有所希冀.(jì) 日薄.(bó)西山 更.(gēng)相为命 不胜.(shēng)怖惧 答案:A 夙.(sù)遭闵.(mǐn)凶 B期.(jī)功强.(qiǎng)近 D除臣洗.(xiǎn)马
2、指出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D ) A猥.以微贱(自谦之词,犹“鄙”) 则刘病日笃.(病重)
B过蒙拔擢.(提拔) 矜.悯愚诚(同情、怜悯) C死当结草..(代指报恩) 岂敢盘桓..(逗留,徘徊不进的样子) 3 / 11
D门衰祚.薄(福分)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穿大功服的人) 答:D期:指穿一周年丧服的人
3、指出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B ) A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闵,通“悯”,忧愁、忧伤 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蓐,通“褥”,草席子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有,通“又”。
4、根据对成语的解释写出本文中的这个成语。 ①太阳快要落山了。多形容衰老病重的人或事物接近死亡。( 日薄西山 ) ② 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皇天后土) ③形容一个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茕茕孑立 ) ④只有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相互安慰。形容孤单得很,既没有知己的人,也没有同情的人。(形影相吊) ⑤形容气息微弱。(气息奄奄) ⑥古代传说,小乌鸦长成之后,就能衔食反哺乌鸦。比喻侍奉父母的孝心。( 乌鸟私情) ⑦家门衰败,福分浅薄。(门衰祚薄) ⑧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⑨保得住早上,不一定能保得住晚上。形容形势危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生不好的变化。( 朝不虑夕) ⑩人的寿命已经不长了,不久就要死去。(人命危浅) ⑾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嘴里含着玉环。表示感恩报德之心没齿不忘。(结草衔环)
5、解释加点字,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解释有误的是(③⑦) ①则告诉不许(告诉:申诉(苦衷);不许:不被允许) ②至于成立(成立 : 成人自立 ) ③九岁不行(不行: 不可以 ) ④臣之辛苦(辛苦:辛酸苦楚 ) ⑤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秀才:优秀人才 ) 4 / 11
⑥臣以供养无主(无主: 没有人主持) ⑦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报:向上级报告)
古今异义词 至于 成立。 到; 另提一事。 成人自立; (理论)站得住。 九岁不行 不能走路;不可以。 后刺史荣举臣秀才 优秀人才;科举中最低级者 臣以供养无主 无人来做;没有主意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申诉(苦衷);让别人知道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谦言私爱; 数量少 臣之辛苦 辛酸苦楚;身心劳苦。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报答皇上;向上级报告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 幸运;由于偶然的原因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
6、指出对词类活用情况解说错误的一项( A ) 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孑,名词做状语,像孑孓一样)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日,名词做状语,一天天) C、历职郎署(职,名词做动词用,任职)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形容词做动词用,远离) 词类活用: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次之童。 名-状,在家之外名-状,在家里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动-使动,使……闻 猥以微贱.. 形--名,卑微低贱的身份,社会地位低下之人 则刘氏病日.笃。 名-状,一天一天 察臣孝廉.. 名--动,作孝廉,为孝廉 举臣秀才.. 名--动,作秀才,为秀才 臣之进退.. 动--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动词使动用法,使……终了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形--名,老人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形--动,远离 愿陛下矜悯愚诚. 形--名,诚心 谨拜表以闻. 使动,使皇上闻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而刘夙婴疾病(被动句.婴疾病——被疾病缠绕,为疾病所困。) B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否定判断。这实在不是我肝脑涂地就能报答得了的大恩大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