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5第二单元《陈情表》学案【学习重点、难点】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3.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课前准备】1.作者简介: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
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
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2.解题:体裁: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
“陈”是陈述的意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3.给下面加点字注意。
险衅()行()年四岁祚()薄()盘桓()猥()以微贱床蓐()陨()首责臣逋()慢日笃()拔擢()宠命优渥()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二、诵读品析,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
1、听朗读,明确断句和读音,把握句子的节奏。
2、读第一段,解释加点字词意思。
   ①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翻译句子】:(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译文:(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译文:(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译文:读课文,思考: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归纳这段话的内容?三、总结: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 , 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
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
第二课时一、导入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
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
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二、齐读第二、三段,解释加点字词意思②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将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翻译句子】:1、诏书将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译文:2、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译文: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译文:③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翻译句子】: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译文: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译文:3、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译文:第三课时一、继续学习课文第四段,解释加点字词。
④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翻译句子】:1、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译文: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课后练习】1、下面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寻蒙国恩(寻:不久)B、日薄西山(薄:迫近)C、终鲜兄弟(鲜:少,这里指“无”的意思)D、臣具以表闻(闻:听到)2、下列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宠命优渥,岂敢盘桓C.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先帝不以臣卑鄙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B、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C、当一名人质实在是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不虑夕了。
D、孤苦伶仃的石家母子,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到解放。
4、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译:到了侍奉圣朝之时,我受到清明的政治教化的熏陶。
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译:先是太守逵察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举荐我为秀才,我因祖母无人供养,都表示辞谢,没有前往赴命。
C、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译:陛下特地下达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朝廷的恩宠,不让我再给太子洗马。
D、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凭我这样的微贱之人,担当侍奉太子的官职,我即使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皇上的恩宠。
5、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上奏章。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则是免去官职之意。
“东宫”指代太子,因为太子居于东宫,故称。
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从汉武帝开始,令郡县每年经考察而推举孝、廉各一人,晋时仍保留。
D、“期功”是古代服丧的名称。
期,服丧一年。
功,分大功和小功。
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
服丧的长短可表明亲属关系的远近。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李密是西晋人,曾在前朝作蜀汉之官,入晋后不想再为官。
B、“陈情”即申诉自己的苦衷。
二字道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申诉自己不能在晋朝为官的理由。
C、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写给国君的奏章。
我们学习过的这类文章有诸葛亮的《出师表》。
D、从表达方式上看,本文成功地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
可以说,是文中的抒情打动了晋武帝。
7、翻译句子(10分)(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2)诏书将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3)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11题。
岳正,字季方,漷县人。
正统十三年会试第一,赐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赞善。
天顺初,改修撰,教小内侍书。
阁臣徐有贞、李贤下狱,帝既用吕原预政,顷之,薛瑄又致仕,帝谋代者。
王翱以正荐,遂召见文华殿。
正长身美须髯,帝遥见,色喜。
既登陛,连称善。
问年几何,家安在,何年进士,正具以对。
复大喜曰:“尔年正强仕,吾北人,又吾所取士,今用尔内阁,其尽力辅朕。
”正顿首受命。
趋出,石亨、张軏遇之左顺门,愕然曰:“何自至此?”比入,帝曰:“朕今日自择一阁臣。
”问为谁,帝曰:“岳正。
”两人阳贺。
帝曰:“但官小耳,当与吏部左侍郎兼学士。
”两人曰:“陛下既得人,俟称职,加秩未晚。
”帝默然,遂命以原官入阁。
时亨、吉祥恣甚,帝颇厌之。
正从容言:“二人权太重,臣请以计间之。
”帝许焉。
正出见吉祥曰:“忠国公常令杜清来此何为者?”吉祥曰:“辱石公爱,致诚款耳。
”正曰:“不然,彼使伺公所为耳。
”因劝吉祥辞兵柄。
复诣亨,谕令自戢。
亨、吉祥揣知正意,怒。
吉祥见帝,免冠,泣请死。
帝内愧,慰谕之,召正责漏言。
亨、吉祥构蜚语,谓正卖直谤讪。
帝怒,谪钦州同知。
道漷,以母老留旬日。
陈汝言令巡校言状,且言正尝夺公主田。
遂逮系诏狱,杖百,戍肃州。
亨、吉祥既诛,帝谓李贤曰:“岳正固尝言之。
”贤曰:“正有老母,得放归田里,幸甚。
”乃释为民。
宪宗立,御史吕洪等请复正与杨瑄官,诏正以原官直经筵,纂修《英宗实录》。
初,正得罪,都督佥事季铎乞得其宅,至是敕还正。
正还朝,自谓当大用,而贤欲用为南京祭酒,正不悦。
忌者伪为正劾贤疏草,贤嗛之。
成化元年四月,出正为兴化知府。
正至官,筑堤溉田数千顷,节缩浮费,经理预备仓,欲有所兴革。
乡士大夫不利其所为,腾谤言。
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四》,有删改)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B.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C.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D.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会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考取贡士的中央考试。
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
B.“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C. 六部是中国隋唐至清末中央行政机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总称。
D. 古代描述官员职务时,“入”指调入京城为官,“出”是指官员犯错被贬离开京城做官。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岳正颇得皇帝喜爱。
皇帝召见岳正,远远地看到岳正样貌很好,心中很是喜欢,便任命他为内阁大学士,鼓励他尽力辅佐自己。
B.岳正秉持正义,但处事不够严谨。
当时石亨、曹吉祥非常骄横,他主动向皇帝请命离间二人,却被识破,最终遭到皇帝的斥责。
C.岳正渴望受到重用,但时运不济。
官复原职后,他没有受到重用,有人还伪造了岳正弹劾李贤的奏章的草稿,岳正因此得罪了李贤。
D.岳正为官勤政为民。
他出任兴化知府时,为百姓做了一些实事,如兴修水利、灌溉良田数千顷,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等。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帝既用吕原预政,顷之,薛瑄又致仕,帝谋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