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人工育王方法
中蜂人工育王方法,能严格选择种蜂,创造适宜的环境和丰富的营养条件,按照计划要求的数量和时间,培育出成批的优良蜂王,以达到增殖蜂群和推广良种的目的。
中蜂人工育王条件
在我国南北中蜂群势差异大。
在华南,能维持7-8框蜂不分蜂就算是强群;而在长江中游,7-8框蜂只能算中等群势;在华中地区,能维持8-10框蜂(中蜂标准箱)不分蜂的蜂群,可以算得上是强大的群势。
在同等蜜源条件、气候条件下,工作蜂出勤早,归巢晚,蜂群进蜜快,取蜜时产蜜量明显高于其他群,这样的蜂群采集力强。
在蜂场有的蜂群对巢虫和中囊病的抵抗能力强,遇上中囊病发生却安然无恙。
这样的蜂群就可以作为培育蜂王的哺育群。
性情温和的蜂群便于检查、取蜜等管理。
蜂群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遇上恶劣的气候条件时不飞逃,抗寒能力较强等。
(5)培育优质蜂王的群内条件
有足够的哺育蜂:工作蜂羽化第4日龄后,工蜂位于头部前额和两侧的王浆腺开始发育,并分泌王浆,哺育蜂是羽化出房中4-18日龄的年轻工作蜂。
群内哺育蜂多能够分泌充足的蜂王幼虫发育需要的蜂乳。
稳定的巢温:蜂王幼虫发育的适宜温度是33℃-35℃,哺育群的温度要保持在33℃-35℃,才能使幼虫健康成长。
,
育蜂,保留封盖子脾和少量的幼虫脾,抽出空脾使蜂数密集。
中蜂在无王的状态下情绪低落,工蜂泌乳减少。
所以,在培育蜂王期间哺育群不能无王或靠临时抽出蜂王来提高接受率。
为了使哺育群正常繁殖和育王,在蜂巢当中插入隔王板,把蜂群划分为繁殖区和育王区。
繁殖区留成熟子脾,育王区留卵虫脾和蜜粉脾。
这样哺育群很容易接受王台。
3、制作人工王台
在自然蜂群里,中蜂王台刚产卵时的台基深度约6-9mm。
随着台基内幼虫发育工蜂逐渐加高台壁,封盖的自然王台高度在15-20mm。
根据工蜂在建造王台时表现出的生物学特性,人工台基以高9mm,直径8-lOmm为宜。
4、移虫
第一次移虫:工蜂饲喂蜂王幼虫是随着幼虫生长逐渐增加泌乳量。
根据这一特点,第一次移虫的虫龄可适当大一点。
这样的幼虫易挑,易被工蜂接受。
移虫时动作要轻,不能擦伤幼虫。
这
各开巢门。
分区第二天在无王区介绍成熟王台。
2、多区组织交尾群:把标准蜂箱分隔成三个小区,巢门开在不同的方向。
每个小区放子脾和蜜粉脾各一张,小区内要蜂多于脾。
三个小区四周要隔严,防止区间的工蜂和蜂王串通。
组织交尾群的第二天介绍王台
介绍王台一天后处女王出房,处女王出房的第一天在巢脾上不停地爬行。
第二和第三天处女王特别畏光,大部分时间静静地匍匍在巢脾上。
处女王在出房后
6-9天交尾。
根据处女王的特点,提高交尾成功率,在介绍王台后尽量不要检查交尾群。
在交尾群巢门前帖上标记,提高处女王交尾归巢辨认力。
交尾群要离蜂场采蜜群远一些,同时要防止盗蜂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