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与意境的区别精讲
3、稳定性不同 这里所说的稳定性是说比喻的意义较为狭窄和固定,而 象征的意义却要宽广和深沉得多,具有含义的多义性和 不确定性。这是比喻和象征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区别。 如“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所具有的意义是固定的, 即它象“播种机”一样具有“撒播”的特点,不过现实 意义上的“播种机”撒播的是植物的种子,而“长征” 撒播的是“革命思想”这样的“种子”。此外很难有其 它的解释。但象征就不同,象征客体具有什么样的象征 意义,可以因人而有不同的寓意,而且也可以因人而有 不同的解释。如,“竹子”通常象征高风亮节、刚正不 阿、坚强不屈,如郑板桥的《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 松,任尔东南西北风”。但在杜甫的“新松恨不高千尺, 恶竹应须斩万竿”的诗句中却象征丑恶势力。
想象,是一种有目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想象是利 用我们头脑仓库中所存储的已有的信息,构筑新的形象 的心理活动。比如,当你看完一本科幻小说,被其中惊 险迷离的情节所吸引,仿佛自己也乘坐宇宙飞船来到茫 茫宇宙中和外星人交谈。再比如,当你听到一首优美的 乐曲,你会想到美丽的草原、蓝蓝的天空。这时你头脑 中的形象,就是你想象的结果。 联想,比较实在;想象,比较虚幻。联想,想到就可以; 想象,就比较具体。联想和想象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 但在实际写作中往往是交织在一起,共同使用的。在 《天上的街市》这首诗里,作者是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 街上的明灯,又由街上的明灯想象到天上必定有美丽繁 华的街市和街市上闲游的平民、农民,于是又联想到传 说中的牛郎织女,想象到他们提着灯笼、骑着牛涉过天 河,在街上自由地行走,从而创造出一幅真切清新的画 面和一个美丽动人、寓意深邃的形象来。
意象与意境
登楼寄王卿
唐●韦应物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问题1:三四两句写了哪写意象? 【答】苍茫的秋山,零落的砧杵声,淅淅沥沥 的寒雨,莽苍的荆榛 所谓“意象”,就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如果 分开来说,“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意;“象” 就是作者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作者意中 之象,不同于纯客观存在的物象,它是融入了作 者情思的形象。
⑤世上的一切事物,只是百千万面大大小小的镜子,……没有蒲 公英,显不出雏菊,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而且不能因为大家 都爱雏菊,世上便消灭了蒲公英。(用对待“蒲公英”和“雏菊” 的态度来说明作者的“博爱”思想。) ⑥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了一惊;――有一圈红白的花, 围着那尖圆的坟顶。(用“红白的花”说明革命的前景和希望, 人们对革命者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第一,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 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就 是一首通过一组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优美意境的杰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此散曲营造了一个游子思归而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 悲清的意境;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作者构筑了“枯 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 天涯”等意象,把这些名词意象直接连缀,产生的悲凉 气氛就是意境。
对比与衬托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相互对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关 的两面并联列在一起,加以比照的修辞方式
衬托:是用乙事物来作甲事物的陪衬,以突出事 物的修辞方式。……映衬可分正反衬两类。
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 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表明是对立现象 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 存的。
比喻和象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比喻侧重于本体和喻体所代表的两种事物之间的 相似点,这种相似是直接的、可观的。如:①的 “街灯”和“明星”,②的“无耻”和“钓饵” 等。而象征侧重于象征客体和象征意义之间的相 关联系,它们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相似点,而且这 种相关联系是靠联想去寻找的。如例⑥。“红白 的花”和“革命的美好前景和希望”或“人们对 革命的崇敬与怀念之情”之间是不存在直接的相 似点的,人们只能通过联想把“花”与“美好前 景和希望”联系起来。再如,鸽子象征和平。 “鸽子”与“和平”也不存在相似点。
③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的区别
形 象 同:形式上相似,都是借助外界事 鉴 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 赏 异: 1、借景抒情的“景” 指自然风景 托物言志的“物”常是某种具有象征意味的物品, 借 诗人借助此象征意味来表明自己的“志”。 景 抒 2、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 情 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喜、怒、乐、哀、 与 愁等)。 托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人生 物 言 态度和人生感悟,表达一种思想、志向。 3、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 志 悲伤等感情。 异 同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
好、愿望、情 与 托 物 言 志
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 情还是托物言志?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2、各自的作用不同。 比喻是一种形象化手法,即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 化深奥为浅显,化陌生为熟悉,化平俗为生动。 如:失掉光辉的太阳,飘浮在雾海之上,恰似一 个落入水中的铜镜。“失掉光辉的太阳”是个什 么样子?这是比较抽象的,但“铜镜”就具体形 象得多了,人们通过这个形象就很容易感知到 “鬼魂光辉的太阳”的形状和色彩。而象征却恰 恰相反,它是一种含蓄化手法,即把具体而形象 的事物含蓄化,使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含义。如 上文的“红白的花”是具体而常见的,但其蕴含 的意义是丰富而深刻的。只有在《药》这篇作品 所创设的典型环境中才具有这样的特殊含义。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首先,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 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 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 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 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 意境的手段或途径。 "意象"与"意境"有着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意象 无穷的张力形成了意境整体上无穷的魅力,意境 的形成包含了许多客观存在的物象。它们是相辅 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的关系。
别举例解读.doc
对意象与意境的区
问题2:三四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意境?
【答】苍茫的秋山下,淅淅沥沥的寒雨中,传来 零落的砧杵声,这凄凉的声音震动作者的心弦, 远处莽苍的荆榛,更激起了他难耐的孤寂之感与 对故人的思念之情。秋风秋雨愁煞人。 所谓“意境”,就是作者在诗歌与散文中,通过 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 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同时也包括 作者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二、都由三部分组成且都可省减。 比喻由本体(被比喻对象)、喻体(做比喻的事物)、 喻词(联系词语)三部分组成。如上文例①“街灯”是 本体,“明星”是喻体,“好像”是喻词。 象征由象征客体(即具体事物,如上文的“百合花”、 “蒲公英”、“雏菊”、“红白的花”。)、象征本体 (即象征意义,也就是表达者的主观意识。如上文例④ 的“纯洁与感情”。)和象征词(表明相关联系的词语, 如④的“象征”。)等三部分组成。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比喻和象征的异同
比喻和象征的共同点: 一、都是用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 比喻如: ①远远的街灯亮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用“明星” 来说明“街灯”。) ②人不可以无耻,因为无耻是魔鬼的钓饵。(用“钓饵” 来说明“无耻”。) ③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燕雀”、“鸿鹄” 分别说明“佣者”与“陈涉”。) 象征如: ④我看得见那枣红色的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 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的脸。 (用“百合花”来说明“纯洁与感情”。)
2.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 这种抒情方式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 有色的景物描写中,如王夫之《姜斋诗话》中说:“情 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 有情中景、景中情。”在这种抒情方式中,客观景物明 显地涂染上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 如杜甫那首千古传诵的爱国诗篇《春望》中颔联“感 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前一句写对国家时局危难的 感伤,后一句写对家中亲人分散的离愁。春花春鸟,本 来是令人欢娱,让人喜悦的景物,但对于沉浸在悲痛之 中的诗人来说,却是见之溅泪,闻之惊心,忧国思家之 情表现得形象而深沉。这两句情景交融,以美好的景物 来反衬诗人悲痛的感情,感人至深。我国古典诗歌中很 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堪称情景交融的典范,如宋祁的“红 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郑燮的 “一枝一叶总关情”等等。
第二,意象是实有的存在,意境是虚化了的韵致 和意味。 第三,意境是作家所追求的艺术创造的终极目标, 意象则只是营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脱离意境的 意象建构是不成功的苍白无力的意象;没有意象 的意境是平淡无味的,难以给人美感的失败之作。 正如题目,对意象的回答是名词性的短语,而 对意境的回答则是描述性的。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1.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或称借物抒情、托物抒情、托物咏 志。 借景抒情,情在景之先。是将已有的情附着在景 物上借以抒发。这里的景物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人 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地描 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人 处于相对客观、超然的地位,读者只有品味、咀 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 托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蕴涵的情思。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联想”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 或事物,一般不出现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 有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
“想象”指由具体事物引起而想出不在眼前的具 体形象或情景,这些形象化的情景是眼前看不到 的,却又合情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