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考试(终极版)1、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系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1)系统的含义: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包含以下四个要义:①、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要素是构成系统的组成部分或单元。
②、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诸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的结构;③、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④、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特定的功能,功能以结构为载体,并在系统内诸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现出来。
(2)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方式:①、不仅要把整个自然界看做一个系统,而且要认识到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客体都自成系统。
②、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不仅自成系统,而且又互成系统。
③、系统与要素的规定是相对的。
(3)系统的特点:①、开放性;②、动态性;③、整体性;④、层次性。
2、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答:(1)恩格斯关于物质永恒循环的思想:他指出除了永恒变化着和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在自然界本身的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产生了无数的有机物抱括能思维的人类,当它在某个时候以一定铁的必然性被毁灭以后,在另外的时间和空间又一定会以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
这就是物质运动的一个永恒的循环。
(2)自组织理论和混沌理论:进化和退化的交替,自然界的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的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转化。
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①、进化与退化是同存共生的;②、进化与退化是相互转化、交替的;③、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也就是辩证法所理解的“否定之否定-发展的螺旋形式”。
(3)现代宇宙学对于宇宙未来演化趋势的推断:宇宙未来演化的趋势取决于宇宙的质量密度①、小于临界密度,那么宇宙是开放的、无限的,就会一直膨胀下去;②、等于临界密度,那么宇宙是平坦的、无限的,它也会永远膨胀下去;③、大于临界密度,则宇宙是闭合的、有限的,引力吸引将最终使宇宙停止膨胀而转变为收缩。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发现了静止质量,可以使宇宙由膨胀转变为收缩,形成宇宙永远重复的连续更替。
3、如何理解观察与实验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过程?答:(1)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来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属于实践活动,观察是主体和客体相互统一,作用的过程,是主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感官从被观察对象那里获得感觉映像,形成经验,最后得出观察陈述的过程。
观察并非消极的被动的注视,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反映。
(2)科学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
科学实验可以简化复杂的现象,可以使实验对象处于强化的条件中。
因此,科学实验也体现了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实验的客观性相统一的过程。
马克思的科学方法论指出观察与实验相互作用才是实践的真正过程。
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现象,产生主观的感性认知;通过实验,发现自然规律,获得理性的客观认知,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过程。
4、现代技术对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怎样的冲击?其原因何在?(书本P218页)答:(1)当代技术特别是以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为代表的医疗技术、克隆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网络技术都在其各自领域里与传统的伦理、道德发生了冲突,并由此产生了许多伦理问题。
①、人工授精、体外受精和无性繁殖等生殖技术,可能损害夫妻之间的感情,冷淡代际之间的亲情关系,打乱了传统的人伦道德关系。
②、人工流产技术将会因为使胎儿流产失去生命而引发关于胎儿是否是人的伦理争论甚至是人权争论。
③、克隆技术引发了诸如人的基因能否当商品进行交易等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
④、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伴随着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伦理观盛行等。
(2)其原因有: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其发展必将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使人们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发生变化,进而促使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
而伦理道德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指导人们行为规范,必然会受到影响。
因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必将影响社会伦理道德的发展。
5、怎样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社会观思想看待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答:(1)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社会观认为:①、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马克思认为:技术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
)②、社会对技术的促动与观控。
(恩格斯指出:社会需要和社会交往是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
)(2)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①、技术决定论片面地强调技术的作用,它强调技术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认为技术能直接主宰社会命运。
按照马恩的技术社会观思想,技术决定论极端和片面的夸大技术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忽视了社会环境对技术的影响和塑造。
在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中,技术只是一种带有中介性的客体,人类则是主体,技术虽然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但它不能取代人类的主体地位,它将永远受到人类及社会的影响和控制。
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诸多负面效应不能绝对的取决于技术本身,应该通过完善人类自身和社会的体制并依靠技术来加以克服。
因此,以技术取代人类的地位是不对的,而围绕技术给人类社会影响的后果所产生的极端乐观主义和极端悲观主义思想都是不可取的。
②、社会决定论则片面的强调社会的作用,它强调社会对技术及其发展的决定性影响,从技术都是居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之中,都会受到社会的影响这一正确的前提出发,得出否认技术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否认技术对社会的反作用的错误结论。
综上所述,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片面强调其各自在二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其观点具有片面性。
马恩的技术社会观既不是单纯的技术决定论,也不是单纯的社会决定论,而是关于技术系统与社会系统互动的理论。
6、什么是技术创新?什么是自主创新?我国强调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必要性和对策?答:(1)技术创新:①、狭义的是指:从发明创造→市场实现的整个过程;②、广义的是指:从发明创造→市场实现→技术扩散的整个过程。
(2)自主创新:就是能够独立控制和把握创新目标、创新方式与创新进程的技术创新,其核心内容有①、以我为主,②、综合集成。
(3)必要性:把增强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这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判断,是对未来较长时间段我国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出的根本性战略部署。
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其必要性有:①、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②、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④、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4)对策:①、提高技术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路径。
a)、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是形成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主要源泉。
b)、加强集成创新能力,是形成单项相关技术的集成创新优势,努力实现关键领域的整体突破。
c)、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存量,形成后发优势加快发展。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a)、必须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加快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实现新技术的产业化。
b)、要发挥政府的战略导向、综合协调和服务功能,创造更好的创新环境。
c)、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激励体制框架;d)、完善创业风险投资与税收制度对创新的激励作用,吸引高科技人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大的动力来源。
7、科学、技术各自的内涵、性质及两者的关系。
(书本P88页)答:(1)科学的内涵:①、科学是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和改造过程中所产生的。
②、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③、科学是生产力。
这一论断是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2)科学具有如下的性质:①、客观真理性;②、可检验性;③、系统性;④、主体际性(3)技术的内涵: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它体现在技术活动和技术成果两个方面(4)技术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把技术的本质界定为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属于直接生产力。
(5)技术与科学的关系:①、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
技术产生科学。
②、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
③、科学是不可预见的,技术是可预见的。
④、科学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完善科学理论,技术提高的标准在于是否能生产出新的和更好的产品。
⑤、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
⑥、科学是发现,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发明,是综合利用知识于需要的研究。
区别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不是将它们分开,而是要更好的统一考虑。
注重技术时要想到科学,注重科学时要考虑技术。
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于技术来说,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8、比较中西方古代科技发展的异同,说明对中国现代科技发展有哪些启示?答:(1)中西方古代科技发展的异同:①、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是经验的终结,缺乏理论探索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西方重实验,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以实验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②、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西方重分析,提出科学方法论。
③、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直接满足实际需要,经验材料缺乏逻辑方法的整理,概括和分析。
西方重理论。
④、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西方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2)启示:在当今科学发展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理论也要注重实践。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和提炼,是高度括和总结性的东西;实践是理论的验证与实际应用,是理论的价值实现。
因此在现代的科学研究中我们既要注重基础科学的理论研究,也要积极探索理论科技的实用价值。
具体对我国现代科技启示有:①、中国现代科技发展要切实加强教育和基础科学研究建设,培养精英,重视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研究,实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②、完善创新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能力,对引进的技术进行迅速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③、发展高科技和国防技术,同时重视与民用技术结合,加强具有相对优势领域和国家急需的关键技术的发展,重视传统产业技术的升级,重视发展适应国情、有独创性优势技术,用科技改造民族企业,以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9、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有哪些?这种自然观的基本观点、特征和重大意义是什么?答:(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基础:①、星云假说和地质“渐变论”;②、人工合成尿素和元素周期律;③、电磁场理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④、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