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对网瘾现象ppt
调查情况
据同学们调查报告汇总显示,13岁-17岁的青少年网 民中网瘾比例(17.10%)最高,从总体趋势看,随 着年龄的增长,上网成瘾的比例逐渐降低,30岁-35 岁的网民中网瘾比例(12%)最低。 中学生成为网瘾的“重灾区”,特别是初中生和职高 学生网瘾现象严重。报告显示,网瘾群体中13岁-17 岁的青少年网民,尤其是中学生网民当中的网瘾比例 是最高的。初中生(23.2%)、失业或无固定职业者 (21.0%)、职高学生(20.5%)中网瘾的比例均 达到20%以上;而政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9.1 %)、高中生(10.1%)中的网瘾比例则较低。而根 据我们身边调差则发现比例基本相同。另外还发现男 生上网成瘾的比例(17.07%)约比女生(10.04%) 高出7个百分点。
认知方面的原因
一些人由于在现实生活中社交面太窄,或是社 交羞怯或缺乏社交技巧,他们会热衷于上网聊 天,甚至希望来个“缘分的邂逅”或是“第N 次亲密接触”,从而与“网上知音进行观念上 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流,获得安慰、支持,宣 泄平时压抑的情绪”。例如一位女性说:“在 网上,我会主动与我不认识的男士说话,这在 现实中几乎不可能。而我所需要的仅仅是键入 两个字母‘Hi’。”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独来独往、 显得孤僻的人,寄希望在网上找到归依的群体。
关注中学年11月,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表了《中 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6年9月,中央 文明办、共青团中央、新闻出版总署等公布了 《关于设图推进“健康上网拒绝沉迷——帮助 未成年人戒除网瘾大行动”的通知》;2008年 3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表了《2007年中 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2008年11月, 北京军区总医院制订了《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 准》。可以看出,网瘾中学生的教育问题,已 经引起了家长、教师、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高 度重视,因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 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 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 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 为状态和心理状态。
怎么样让中学生远离网瘾?
社会:政府在做出努力,要求网络公司在其游戏软件中设置自动 停止的装置。要求地方政府加强网吧管理,禁止向未成年人开放, 限时开放。 学校:要求学校组织学生健康上网,进行网络健康教育。 家庭:解决网瘾是解决上网过度的问题,不是禁止上网,一旦成 瘾,用砸电脑、掐网线、甚至家庭暴力,只会适得其反。制定网 瘾解决现实可行的计划,需要全体家庭成员共同参与,需要一定 的时间逐步解决。正确适当关爱孩子,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和 孩子一起的时间,解决孩子的现实烦恼,开展其他有益的家庭活 动,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良好的家庭关系是治疗有效性的基础。
沉迷网络游戏不可自拔——
案例1: 17岁的少年吴治(化名)沉迷于电脑游 戏,无法自拔。为了偷钱上网吧,他在 通州奶奶家,趁爷爷奶奶熟睡之际,亲 手将奶奶砍死,爷爷被砍成重伤。
“上网比什么都重要”
案例2:
16岁的少年胡某在网吧里玩一 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技 术欠佳,受到另一人的冷嘲热讽。 在网络上“杀”红了眼的胡某当即 火冒三丈,抽出大半尺长的防身刀 具,捅向受害人的胸口,导致受害 人当场死亡。
情感交流与情感宣泄的需求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 见或不敢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但在网络上则 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护下可以畅所欲言,不 用担心会受到什么审查,带来什么惩罚。而且 你的观点越是新、奇、特,可能得到的反响越 大,回应越多。透过文字,也许找到了更多的 自信。“文学青年”们在网上如鱼得水,“网 络作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人们的“文学 潜能”从未如此迅速、便捷而淋漓尽致地展现 出来。对他们来说网络天地自由自在,可以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沉迷网络游戏不可自拔
“虚拟游戏”变成现实惨 剧
为什么中学生会有网瘾?
人们常常希望获取最新、最全面的信息,而又不必花 费太多。据调查,上网者以随意浏览和阅读信息的使 用行为最多。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人们可以通过搜索 引擎方便、迅速地查到所要想找的信息。社会生活的 许多方面,甚至是那些平日难于启齿或难见天日的内 容,都可以找到相应的网站。
我们自己又能为远离 网瘾做些什么呢?
网瘾自测
1.你是否对网络过于关注(如下网后还想着它)? 2.你是否 感觉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 3.你是否难以减少或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 4.你是否 对家人或朋友遮掩自己对网络的着迷程度? 5.你是否将上网作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如紧张,抑郁, 无助)的方法? 6.当你准备下线或停止使用网络的时候, 你是否感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 7.你是否由于上网影响了自己的工作状态或朋友关系? 8.你是否常常为上网花很多钱? 9.你上网时间是否经常比预期的要长? 10.是否下网时觉 得心情不好,一上网就会来劲头? 结论:答一个“是”得一分,看你的总分有多少? A、总分5分以下:网瘾不大 B、总分5分和5分以上:你的网瘾很大 C、总分8分及8分以上:需要诊断是否患了IAD。
自我表现与自我肯定的愿望
由于年代、性别、职业、性格、能力、出身、区域等 种种现实条件的限制,人们的许多追求、欲望只能在 一个虚拟空间中通过扮演形形色色的角色才能获得一 定的满足和心理上的补偿。在网络的舞台上,一名普 通的男生可以超越时空,变成古代的大侠、杀手、美 眉,或其他几乎任何想扮演的角色。例如一名朋友很 少、腼腆害羞、极不自信的男大学生,在网上游戏中 成绩却是很好的,他自我感觉就象是“万能上帝”, “游戏的每个玩家都对我心悦诚服。而我知道这时与 我较量的是智商极高的对手。这使我达到了自信顶 峰”。
中学生对网瘾现象的认识和建议
当孩子们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时,他们往往缺 乏对事情的正确判断,对自己的行为也缺乏自 制力,家长对于未成年人可能在互联网上接触 不良信息感到担忧,家长和孩子的态度存在着 严重对立。 在这种状况下,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是 影响未成年人成长的三个重要环节,任何一个 环节都不能忽视。假期将至,家长们要引导孩 子安排好假期生活和学习。让我们来关注未成 年人的网络天空,还孩子一个清澈明亮的网络 世界!
补偿作用
许多人尤其是男性,热衷于玩电脑游戏,其内 容大部分都是充满血腥和暴力的打斗或战争, 也许他们正是以这种渠道发泄潜在的攻击、愤 怒或仇恨的能量,而这些都是为社会规范或文 明所不能允许的,因此他们会将内在的压力释 放与转移到电脑或网络上。
内在压力的释放与转移
网瘾是什么?
网瘾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
“杀无赦”
案例3:
5月25日傍晚,四川一名流浪少年赵刚被 被人砸烂,尸体上还有几处刀伤,其死 状惨不忍睹。杀害少年的凶手竟是3名嗜 好上网玩“杀人游戏”的中专生,他们 杀人的目的只是为了验证自己“胆量有 多大”。
他们杀出“瘾”来 了
案例4:
去年4月26日,德国爱尔富特市一名中 学生开枪打死了13名老师、2名同学和1 名警察后自杀,引起社会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