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律令准备期:三代至春秋

第一章 律令准备期:三代至春秋

苏秉琦 (1909-1997)
——苏秉琦:《华人· 龙的传人· 中国人——考古寻根记》 ,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32页。亦可参见苏秉琦: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1999年,第130页。
张光直说
1、我觉得我们过去对三代古代看法的两个元素 ,现在要经过根本性的修正。这两个元素,一是 对三代的直的继承关系的强调……二是将三代一 脉相承的文明发展看作在中国古代野蛮社会里的 一个文明孤岛上孤立发展。 2、青铜农具没有发现,这是一个事实上的而不 是我们主张上的问题……换言之,生产工具,技 术这个领域中本质上的改变,不是中国古代文明 出现的主要因素……中国的宗法制是级级分化, 以为系谱基础集中政治权力的一种很重要的基本 制度……这又是从史前到文明时代延续性的一个 表现,也是与财富积累有关的若干因素的重要现 象。
前田说
古代奴隶制 中世农奴制 近世自由劳动制
加藤说 宫崎说
古代=太古至汉 中世=三国至唐末五代 近世=宋至清末 最近世=中华民国以后 战国之前 秦汉至唐中叶 唐中叶至明末 明末至清末 清末以后
以中国古代法制自身的演进为中心的分期说
一、何谓律令体制? 二、中国法制史的分期
(一)律令准备期:三代至春秋 (二)律令初创期:战国秦汉 (三)律令发展期:魏晋南北朝 (四)律令兴盛期:隋至唐中后期 (五)律令调整期:唐中后期至元 (六)律令衰弱期:明至清前期 (七)律令退出期:清末民国
第一章
律令准备期:三代至春秋
一、中国史分期与中国法制史分期 二、中国上古国家的形成与存在样态 三、律令准备期的主旋律及其内容介绍 四、律令准备期的变奏曲及其内容介绍
中国史分期与中国法制史分期
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五阶段说 二、有关中国史分期的其他学说
(一)传统中国的朝代兴衰说与道德进化说 (二)梁启超的分期:中国的中国、亚洲的中国与世界的中国
西周从中衰至灭亡与东周的开始(I)
周昭王姬瑕 周 厉 王 姬 胡 郑 桓 公 姬 友
周 穆 王 姬 满
秦 襄 公 赢 开
西周从中衰至灭亡与东周的开始(II):延续面
时人说邑
律令准备期的主旋律及其内容介绍
一、法的形式及其与国家形态的对应 二、上古五刑 三、古礼及相关问题
四、官制及相关问题
法的形式及其与国家形态的对应
内藤湖南 (1866-1934)
宫崎市定 (1901-1995)
加藤繁 (1880-1946)
前田直典 (1915-1949)
日本学界的中国史分期说(II)
内藤说
第一期 有史以来到后汉 中期(上古) 第一个过渡期 后汉后半 期到西晋之前 第二期 五胡十六国到唐 中期(中世) 第二个过渡期 唐末到五 代时期 第三期 第四期 宋元时代(近世 前期) 明清时代(近世 后期)
《 国 语 吴 语 》
·
为何誓能成为法?
宗庙
古代战士 作战示意图
出征前 出征时 出征归来
乃 亦于 心 不 王 人 用王 其 不弟 ; 友 曰 于 其曰 速 念弗 于 。 : 货 义: 由 鞠念 父 子 『 〄 刑『 文 子天 不 弗 封 暋 义汝 王 哀显 能 祗 〄 不 杀陈 作 〄〄 字 服 元 畏 时 罚 大乃 厥 厥 恶 死 臬 〄 不弗 子 父 大 〄 寇事 刑 友克 〄 事 憝 罔 攘罚 兹 于恭 乃 〄 〄 弗 奸。 无 弟厥 疾 大 矧 憝 宄蔽 赦 。兄 厥 伤 惟 。 〄殷 。 ; 子 厥 不 』 杀彝 』 兄 。 考 孝 越〄 …… ……
中国上古国家的形成与存在样态
一、马恩的国家形成理论与现代人类学视野中的国家形成
(一)马恩的国家形成标准:按地域划分居民;公共权力的形成
(二)现代人类学视野中的国家形成标准:酋邦理论(Elman Service说)
二、中国史前文明及其分布
(一)中国史前文明的发展阶段 (二)苏秉琦说与张光直说
三、进入国家:夏商周的天下共主
形形色色的商族族徽与姓的分化意识
中国史前文明的发展阶段
一、中国人的来源与旧石器时代 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及发展阶段
(一)部落期——以仰韶文化前期为例(亦称半坡期, 公元前5000年至前4000年) (二)酋邦初步发展期(公元前4000年至前3000年初)
1、仰韶文化中晚期 2、大汶口文化早中期 3、红山文化中晚期 4、良渚文化早期
旱涝、治水与国家诞生的前夜
古 河 济 地 区 有关夏朝立国前后气 候的变化,参见王绍 武:‚夏朝立国前后 的气候突变与中华文 明的诞生‛,载《气 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5年第1期。

苏秉琦说
我国的国家起源问题可以概括为:发展阶 段的三部曲,发展模式的三类型。 发展阶段的三部曲是:古国、方国到帝国 …… …… 国家起源的三种模式涵盖了中华民族多元 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
(三)周公东征、周的分封及其国家形态
(四)西周从中衰至灭亡与东周的开始:国家形态上的延续面
禅让是真的吗
王曰 :‚嗟!六事之人 ,予誓告汝:有扈氏威 侮五行,怠弃三正,天 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 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 ,汝不恭命;右不攻于 右,汝不恭命;御非其 马之正,汝不恭命。 用命,赏于祖;弗用命 ,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
二、何谓‚德‛?
(一)事实如何:《尚书· 大诰》“天休于宁王,兴 我小邦周‛ (二)‚德‛的提出:《诗经· 大雅· 文王之什》: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周公东征、周的分封及其国家形态(I)
分陕而治 与 三监之乱
成周、宗 周之营建 与分封
周初的杰出政治家:周公姬旦 (大约生活于公元前1100)
周公东征、周的分封及其国家形态(II)
一、分封制的渊源:创造还是确认 二、周代分封的本质与对传统资源的运用
(一)内服与外服
(二)本质:政治殖民与恩惠换忠诚的管理方式 (三)对传统资源的运用 1、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的邑 2、国、野与贵族、庶民阶层的分别
三、疆域构成与国家形态
(一)疆域构成:点状分布 (二)国家形态:权力代理的亲族邑制国家
(三)酋邦高度发展期——龙山时代(公元前3000年至 前2000年初)
1、层次化的酋邦增多:邑成为普遍的地域单位 2、旱涝、治水与国家诞生的前夜
仰韶文化前期的生活状况(I)
临潼姜寨遗址
临潼姜寨遗址复原图
仰韶文化前期的生活状况(II)
一、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时代遗址:骨笛、骨鱼鳔 、龟甲等
二、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遗址:龙虎图案
我们正在因被解救而信仰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五阶段说(III)
革命与二十世纪二十 年代的社会史论战
陈独秀 (1879-1942)
福泽谕吉
(1835-1901)
郭沫若 (1892-1978) 翦伯赞 (1898-1968)
日本学界的中国史分期说(I)
日本学者的分期法与东京学派、京都学派的争论
既有 式 有 王 道大 尔 小 曰 极罪 〄 罪 : 厥〄 有 〄 『 辜非 厥 非 呜 〄终 罪 眚 呼 时〄 小 〄 〃 乃乃 〄 乃 封 不惟 乃 惟 〄 可眚 不 终 敬 杀灾 可 自 明 。: 不 作 乃 』适 杀 不 罚 尔。典。 〄乃;人
……
《 尚 书 周 书 康 诰 》
· ·
索 诰 沽 周 诰 东 以 以 大虚 因 宗 以 周 其 之周 蕃 昔 。 》 洗 索 》 蒐 共 南 吕。 商 、 昭 公 宗 璜为 屏 武 〄 〄 。 〄 。 王 〄 〄分 奄 卜 周 〄 氏 〄睦 周 王 而 怀 分 而 聃 职 及 殷康 之 、 公 用 〄 封。 。 克 封 姓 唐 封 季 。 圃 民叔 民 史 之 即 辑 父分 故 商 于 九 叔 于 授 取 田 七以 〄 〄 明 命 其 之鲁 周 〄 夏 宗 以 殷 土 于 之 族大 命 备 德 于 分 繁公 公 成 虚 〄 大 虚 〄 相 北 路 以 物 。 周 族 弱以 相 王 〄 职 路 。 陶 土 竟 、 伯 、 分 。 〄 〄大 王 定 启 官 〄 皆 叔 之 〄 封少 禽 典 之 是 将 殷路 室 之 以 五 密 启 授 东 取 畛帛 〄 策 土 使 其 民〄 〄 〄 夏 正 须 以 民 都 于 土、 而 〄 田 之 类 六大 以 选 政 。 之 商 〄 〄 有 略綪 封 官 陪 职 丑 族旂 尹 建 〄 命 鼓 政 命 以 阎 〄茷 于 司 敦 事 〄 〄 天 明 疆 以 〄 〄 以 会 之 自、 少 、 〄 于 以 夏 下 德 以 《 阙 疆 《 王 土 武旃 皞 彝 祝 鲁 法 使后 〄 〄 戎 唐 巩 以 康 之 〄 父旌 之 器 、 〄 则 帅氏 于 以 〄 、 。 …… ……
张光直
——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2013年, 第71-72页、第488-489页。
(1931-2001)
进入国家:夏商周的天下共主
一、禅让是真的吗? 二、商的祭祀统治与神权思想
(一)商族的兴起:‚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二)祭祀统治、巫文化与神权思想
三、周代商而兴及其国家形态
(一)周族的兴起、迁徙与周姜联盟 (二)周的建国与德治思想的提出
周族的兴起、迁徙与周姜联盟
先周迁徙图
有 邰 氏 女 : 姜 嫄
周 ( ) 的 祖 先 : 稷
周的建国与德治思想的提出
一、周建国之叙事的两个版本
(一)《孟子· 梁惠王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 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 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 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二)《论衡· 语增篇》:察《武成》之篇,牧野 之战,血流浮杵,赤地千里。(《孟子· 滕文公下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尚书· 甘誓》
Sarah Allan
祭祀统治、巫文化与神权思想
(一)甲骨文的内容:祭祀与天下共主 (二)祖( 、)的意识、工典与周祭制度: 翌祭、祭祭、 祭、 祭、彡祭 (三) 巫文化:知识与文字生产权力 1、巫的文字释义: 与 2、卜辞记载的巫师与商王成为巫师 (四)商后期的祭祀危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