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写作期末整理

基础写作期末整理

名词解释应用文:是人们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为处理公私事务,指导工作沟通信息,具有极强实用性的文章。

公文:即公务文书。

它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法定主权所制定的文件。

它是各类机关单位发布政令、传达工作意图、联系公务、记载工作活动和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

通知:是一种知照性公文,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文件;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在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公文中,通知的使用频率最高,其用途也是最广泛的。

通报: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用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通报有关情况的公文。

报告:与请求相对应的报告,是行政机关和党的机关都广泛采用的重要上行文。

它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公文。

请示:机关单位经常使用的一种陈请性上行文。

它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公文。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计划:为完成一定时期的任务而事前对目标措施和步骤作出简要部署的事务文书。

及事务文书的常用文体。

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对未来一定时期内要完成的任务或要做的工作预先出设想、部署的文书。

总结:就是在某一阶段的工作结束之后,对其进行检查,反思和研究,找出经验教训,以形成理论性、系统性、规律性的书面认识材料,并用以指导未来的实战,也叫小结。

调查报告:是经过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和认真严肃的研究所撰写的反映客观事物,揭示本质、规律的书面报告。

常见的调查、调查记、调查汇报、调查综述、情况调查、考察报告等。

简报:传递某方面层的简短的内部小报。

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组织用来汇报、反映、沟通情况和交流经验的文体,它不能代替正式公文,也不公开出版。

规章制度:是章程、条例、规定、办法、细则、规则、规程、制度、守则、公约、须知等的简称,它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和生活的秩序,依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一定范围内制定的一种具有法规性和约束力的,要求有关人员必须按章办事,共同遵守的事务文书。

它是在一定范围内要求人们必须工内遵守的规范和准则。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体裁。

它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最新鲜的事实,并及时加以报道。

文字精练,主题突出,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

消息一般可分为简讯、短消息、长消息、综合消息。

通讯:是由消息演变而来,因篇幅可稍长,能对新闻事实进行更具体、形象、生动的报道,通讯又可分为特写、速写、游记、专访、介绍、小故事(小通讯)等。

经济合同:是指经济活动双方(或几方)当事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依法在地位平等、充分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明确相互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书。

商业广告:经济广告,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商业广告,是一种付费的宣传形式,是以盈利为目的,广告主支付一定的费用,通过各种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传递有关商品、劳务、观念方面的信息,从而影响公众行为的一种信息传播活动。

这个定义有四层含义:(1)广告的目的是向公众宣传商品、服务信息。

(2)广告是公开的宣传,(3)广告的形式是灵活多变的,媒介物是多种多样的。

(4)“广告”一词的含义是双重的,它既是一种文体的名称,也是文体中的内容的名称。

毕业论文:是大学毕业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独立分析和研究后形成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文章。

应用文特点:1、实用性:实用性是应用文的本质属性,也是应用文的基本特点。

它是写作的出发点,也是应用文的归宿。

应用文的其他特性均源于实用性这一基本特性,是实用性在应用文的内容、形式与其他方面的具体表现。

应用文写作与文学写作最大区别就在于应用文有明确的实用性,而非文学写作能给读者审美的享受。

所有的应用文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写的,有明确的实用目的。

如写一则消息,就是为了传递信息;写一份说明书,就是为了介绍产品。

应用写作从实际需要出发,为事适文,因事生文。

2、真实性:(1)应用文中所涉及的事实要真实可靠,确凿无误,要反映事物的主流特征和本质规律,不回避矛盾,更不弄虚作假或无中生有,所涉及的政策法规,上级精神、资料文献、数字等要真实准确,不能有任何出入,不允许失真。

(2)应用文的观点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不可以偏概全,不可主观臆断,不可任意上纲上线,不可哗众取宠,危言耸听。

(3)应用文中提出的有关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必须符合有关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3、时效性:应用文写作讲究时效,要求作者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不允许慢慢吞吞、拖拖拉拉,否则就会贻误工作。

如会议通知,一定要在开会这前发出。

4、规范性:应用文的实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表现形式。

规范性最为明显的表现是格式规范。

应用文体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格式。

如学术文体的格式,体现了传播科学的目的,便于读者检索、阅读和理解。

应用文的格式规范有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是由有关国家机关以权威的形式规定的。

第二种是由社会的约定俗成。

应用文的作用1、指导作用应用文是党和国家制定、发布各项政策法令,同时杷它传布到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级干部机关及广大群众中去,并动员组织人民群众认真贯彻执行。

2、宣传教育作用宣传教育,指通过应用文用来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应用文要真正发挥其效能,就必须重视它的宣传教育作用,正如列宁所说的“假使我们拒绝用法令指明道路,那我们就会是社会主义的叛徒。

”这些在实际上并不能立刻完全实行的法令,在宣传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3、凭据和记载作用凭据和记载作用,指它是一种确定的文字记录,它可以作为一种文字材料,作为今后检查和监督的依据。

如总结、议案、可行性报告、审计报告等。

4、协调作用应用文还能将下级机关工作情况、问题、意见反映到上级机关去,把上级机关的指示和决定传达到下级机关来,以此推动各方面工作协调进行。

公文的特点1、法定性公文是法定单位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

所谓法定的机关单位,是指依据法律和有关的章程、条例、决定所建立的正式组织。

只有这些法定组织在处理公务中形成的公文,才具有法定的权威和效力。

2、规范性公文的体式包括公文的文体、语体、格式和结构。

与其他应用文相比,公文的体式更为标准、规范,要求更为严格,具有严密的程式性,讲究模式化。

它是处理公务的重要工具,而且代表着制发机关的形象。

为了维护公文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方便公文处理,党和国家制定了一些公文法规和标准,对公文的法定文种、格式、行文规则、写作要求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各级机关、单位均应严格执行,不能自行其是。

除了法定体式外,公文还有约定俗成的特定的惯用体式,尤其是惯用的语言和结构模式。

3、程序性公文必须按照特定的体式和一定的处理程序制成,并在特定范围内使用。

公文不同于一般文章,不能由作者个人随意构思、任意挥洒,它有规定的体式,并需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而且只能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使用。

比如在格式上,对公文的标题、收文机关、正文、结尾、主送、盖印、日期、密级、缓急程度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而对公文的收发、承办、拟稿、核稿、签发、缮印、校对、主办等处理流程,则更不能随意省略和颠倒。

4、时效性公文都是针对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而写作的,因此,在撰写公文时,既要做到有的放矢,不能漫无边际、言之无物,又要注意时效,任何拖拉都有可能延误公文生效的最佳时机。

5、工具性公文是机关单位表达意愿,联系与处理公务的依据和工具。

各类机关单位都需要通过公文,对外表达本机关的意愿和决定,同时又可获得有关的重要信息。

公文既是处理工作问题的一种办事工具,也是记录机关工作活动、交流活动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

6、真实性公文涉及的事实以及所引用的材料和数据,必须真实可靠,不得有任何虚假和错漏。

内容真实、准确,这是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公文的功能公文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一种重要工具。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权中,行政公文起着推动国家行政工作、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加强政府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重要作用。

具体地说,它有以下四种作用:1、领导与指导作用公文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领导与指导的一种工具,它可以记录和传达领导机关的意图、工作安排,发给下级机关后,下级机关就要认真地贯彻执行,这就起了领导作用。

上级机关通过公文对下级机关请示的问题要表示看法和态度,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措施,批复下级,这就起了指导的作用。

2、传达与教育作用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制定的各项法律和法规,一般都用行政公文来发布。

这些公文本身就体现了国家的方针、政策。

另一些公文,则是方针、政策的具体化。

另外,公文中的通报、决定等文种,经常表彰、嘉奖先进模范人物,批评、惩处犯错误的人,这对广大干部与群众也起了教育作用。

3、桥梁与纽带作用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以及人民团体在进行工作时,用行政公文将上级机关的决定、指示等传达给下级机关,下级机关用报告、请示等文种,将情况、问题和意见反馈给上级机关,平级或不相隶属的机关有事商洽或委托代办,也用公文进行联系。

这样上传下达,互相沟通,可以协调步骤,提高效率,使各级机关之间开展正常而有序的工作。

4、凭证与依据作用公文有着法定的作者,有特定的格式,有极大的权威性,因此是处理问题的依据。

由于公文记载了大量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情况,它在发挥了领导、指导、传达、教育、桥梁、纽带等作用之后,经过整理、立卷,归入档案,就成为有重大价值的档案材料,可供各级机关工作人员研究工作、解决问题时参考,也是后代的历史研究人员研究某一时期历史的可靠凭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