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穴位注射疗法PPT

中医穴位注射疗法PPT

❖ 选穴宜精练,以1-2个穴位为妥,最多不超过4个穴 位,并宜选用肌肉丰满的部位进行穴位注射
九、用药原则
❖ 临床中穴位注射所用的药物非常广泛,有中药注射液,西药 注射液,比较特殊的有自家血注射,蜂毒注射等;注射时有 用单纯一种药液,也有两种以上药液混合或交替使用者;
❖ 用药剂量也有较大差异,最少者每穴0.1ml,多者可达每穴 4ml。穴位注射的作用点是腧穴,所注药物通过腧穴,经络 系统发挥作用,因此在选择用药上必须遵循中医的辨证论治 原则。
八、取穴原则
❖ 临床可根据针灸治疗时的处方原则辨证取穴;
❖ 常以近部取穴、远道取穴、对症选穴三种,此三种 方法可单选也可合选,临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穴。
❖ 所选穴位通常有四种,经穴(后溪——手太阳小肠 经)、奇穴(太阳穴,不归任何经脉)、阿是穴 (不固定点,是一些疾病的反应点、压痛点、敏感 点等)、耳穴(分布于耳廓上的穴位)
二、发展历史
❖穴位注射疗法形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 ,至今 已有近60年的历史,其名称经历了封闭疗法—— “孔穴封闭疗法”或称“经穴封闭疗法”或称 “穴位封——“穴位注射疗法”三个阶段。
四个阶段
1. 穴位注射从肌ຫໍສະໝຸດ 注射到神经阻滞的推广应用阶段 (六七十年代)
2.系统总结阶段(八九十年代) 3.技术成熟应用阶段(近十年)。 4.历经60余年,源于西医注射疗法,渐被中医所兼收,
五、注射部位、用具
穴位注射部位:最初只局限于疼痛点,从阿是 穴逐步发展到应用个别经穴奇穴以及人体的部分 腧穴、耳穴等。
穴位注射用具: 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 根据药物的剂量大小和针刺的深度选用不同的注 射器和针头。常用的注射器规格为1毫升、2毫升、 5毫升、10毫升、20毫升;常用的针头 为5-7号 普通注射针头,牙科用5号长针头,以及封闭用 的长针头。
❖ 凡是针灸的适应症大 部分都可用本法治疗。
内科疾病
骨伤科疾病 妇儿科 外科、皮 五官科 肤科
头痛、感冒、咳 痹证、扭挫 痛经、月 乳痈、肠 目赤肿痛、
嗽、哮喘、胃痛、伤、 、颈椎 经不调、 痈、风疹、 咽喉肿痛、
腹痛、泄泻、痢 病、颈肩综 崩漏、带 痤疮、银 中耳炎、
疾、淋病、失眠、合症、肋软 下更年期 屑病、乳 鼻炎、急
成为一种理论较为完整,科学技术含量较高用于极 为广泛,疗效较为理想,前途极为广阔的疗法。
三、适应症
❖ 穴位注射法的适用范 围非常广泛,穴位注射 的病种达100余种,中 医诸证、西医内科、外 科、妇科、儿科、五官 科、皮肤科、骨科、神 经精神等各科疾病的治 疗。也可用于外科手术 的麻醉、手术并发症的 防治,对有些疑难病症 也有较好的疗效。
后遗症等。带状疱疹

皮肤瘙痒

视神经萎 缩、鼻炎、 慢性咽炎、 眼睑下垂 等
四、常用药物
❖ 包括了可肌肉注射的绝大部分药物,如西药液体制剂、中
药液体制剂、组织液等。都可供穴位注射用。常用的药物有 以下3类: ❖ (1)中草药制剂:复方当归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生脉注射 液、人参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银黄注射液、柴胡注射液、 板蓝根注射液、威灵仙注射液等; ❖ (2)维生素类制剂:维生素Bl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维 生素B12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 ❖ (3)其他常用药:5%-10%葡萄糖注射液、0.9%生理盐水、 注射用水、三磷酸腺苷、辅酶A、神经生长因子、硫酸阿托 品、山莨菪碱、加兰他敏、强地松龙、盐酸普鲁卡因、利多 卡因等。 ❖ 随着临床实践的广泛应用,还增加了氧气、空气、血液、 植物油注射液,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穴位注射的内容。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中医穴位注射疗法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一、概念
穴位注射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采用小剂量中药或西 药注入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用注射器的针头代为针 具刺人穴位,在得气后注入药液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是把针 刺与药理及药水等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 效能,故对某些疾病能提高疗效,是适合基层医疗单位推广的 中医适宜技术之一。
十、操作方法
❖ 1.操作程序:
❖ (1)准备物品:药物、消毒液、棉签、注射器或封闭针
❖ (2)根据所选穴位处方选取舒适、持久的体位
❖ (3)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针下要避开大的神经、血管, 针头刺入穴内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人皮下组 织,然后慢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 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注入。
七、特点
❖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中西药药理为基础,经穴位给药, 发挥经络腧穴及药物的药效作用,更有利于调整机体的功 能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穴位注射治疗的操作较单纯针刺较为复杂,除与针刺相同 者外,还必须熟练掌握穴位局部解剖、药物的适应症、配 伍禁忌、不良反应等知识。
❖ 适应病症广泛,凡临床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神经针灸各科疾 病均可用本法治疗,疗效较佳。穴位给药用药量小,可取 的与大剂量肌肉注射或口服给药相同或更好的疗效,又可 减少用药量。
六、作用机制
❖ 经络的作用:联系人体上下内外;运行气血,营养 全身;抗御病邪,反应病候。
❖ 穴位的作用: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双 向调整作用,药物对穴位的持久作用。
❖ 药物的效能作用较其它作用给药具有用药量小,药 物可经经络直达病所,药物吸收快,作用佳的优势。 现代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穴位治疗尤其是部分穴位 注射用药几乎与静脉途径给药见效速度、效果一致, 是一种极好的给药途径。
七、特点
❖ 由于用药量较小,药物的毒副作用大为降低,因 而安全性较强。
❖ 药物作用与穴位局部药物浓度较高,药物在穴位 滞留时间较长,使药疗时效及穴位刺激时间延长。
❖ 穴位注射后,人体可随意活动而不受限制,较针 刺的留针节省了治疗时间。
❖ 补内服药物之不足,特别对体质虚弱、老人及儿 童不能服药者更为适宜。
心悸、心痛、高 骨炎、腰椎 综合症、 腺增生、 性结膜炎
血压、眩晕、耳 间盘突出症、 慢性盆腔 胆石症、 麦粒肿
鸣、耳聋、中风、 痿证、支气管哮 喘、急性胃肠炎、 慢性胆囊炎、风 湿、内风湿性关 节炎
坐骨神经痛、 腰肌劳损、 膝关节骨性 关节炎等
炎、不孕 面瘫、三
症等 、 叉神经痛、
小儿麻痹 面神经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