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曼昆经济学原理 微观经济学 笔记

曼昆经济学原理 微观经济学 笔记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笔记目录一、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1)二、循环流量图(资本循环、要素循环) (1)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1)四、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1)五、几种价格弹性与商品关系 (2)六、需求价格弹性 (2)七、政府限价对市场的影响 (3)八、税收归宿(TAX INCIDENCE) (3)九、曼昆的市场有效(EFFICIENT) (3)十、税收的代价 (4)十一、国际贸易与关税 (4)十二、公共部门——外部性 (5)十三、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 (7)十四、市场结构 (7)十五、寡头与古诺模型 (8)十六、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 (8)十七、减少贫困的政策 (8)十八、无差异曲线与收入替代效应(斯勒茨基方程) (9)十九、博弈论 (10)二十、微观经济学前沿 (11)一、经济学的十大原理:①人们面临权衡的取舍。

②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取得它所放弃的东西。

(也就是机会成本)③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人通过比较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选择)④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⑤贸易能使每个人都获得好处。

⑥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⑦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市场失灵时存在外部性或市场力量)⑧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⑨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⑩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二、循环流量图(资本循环、要素循环)实证分析是描述性的,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规范分析是命令性的,企业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

例子:(实证分析)最低工资法引起了失业。

(规范分析)政府应提高最低工资。

四、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案例:假设中国工人每小时能生产50个烧饼或4件毛衣;英国工人每小时能生产40个烧饼或2件毛衣。

烧饼毛衣名称产量机会成本产量机会成本中国50 0.08 4 12.5英国40 0.05 2 20数量价格 ●有弹性 无弹性单位弹性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国在生产烧饼和毛衣上都有绝对优势。

中国在生产毛衣的机会成本小于英国,在生产毛衣上有比较优势;英国在生产烧饼的机会成本小于中国,在生产烧饼上有比较优势。

五、几种价格弹性与商品关系 1、【收入与需求数量的关系】 正常物品:收入增加,需求数量增加。

低档物品:收入减少,需求数量增加。

2、【价格与需求数量的关系】 普通商品:价格下降,需求数量增加。

吉芬物品:价格上涨,需求数量增加。

3、【价格与需求数量的关系】(弹性=物品1需求数量的变化百分比/物品2的价格变化百分比) 替代品:弹性为正 互补品:弹性为负六、需求价格弹性21212121Q -Q )/[(Q +Q )/2]P -P )/[(P +P )/2]=(需求价格弹性(中点法)(边际收益1()[1MR p q e=−奢侈品1m e >,正常品01m e <<,低档品0m e <。

总收益在弹性等于1的地方最大。

缺乏弹性时,价格与总收益成正比; 富有弹性时,价格与总收益呈反比。

七、政府限价对市场的影响图1 图2图1的情况是:政府限制价格高于市场均衡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愿意多供给,但消费者会少购买,结果是供过于求,引起生产过剩。

图2的情况是:政府限制价格低于市场均衡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将少供给,但消费者愿意多购买,结果是供不应求,引起物品短缺。

八、税收归宿(tax incidence )图1:向买者征税 图2:向卖者征税图1是向买者征税,导致需求曲线向左移。

买者支付的价格为P1,卖者得到的价格为P3。

P1-P3为税收,买者支付的税收为P1-P2,卖者支付的税收为P2-P3。

图2是向卖者征税,导致供给曲线向左移。

买者支付的价格为P1,卖者得到的价格为P3。

P1-P3为税收,买者支付的税收为P1-P2,卖者支付的税收为P2-P3。

结论:对买者与卖者征税其结果相同,唯一的区别是谁来把钱交给政府。

税收负担更多的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

(垂直为无弹性)九、曼昆的市场有效(efficient )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即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政府税收之和最大。

十、税收的代价 1、税收对福利的影响无税收时 有税收时变动 消费者剩余CS A+B+C A -(B+C) 生产者剩余PS D+E+F F -(D+E) 税收收入B+D +(B+D) 总剩余total surplusA+B+C+D+E+FA+B+D+F-(C+E)2、税收损失曲线和拉弗曲线图1:税收损失曲线 图2:拉弗曲线税收损失曲线:税收规模增大,无谓损失迅速增加。

拉弗曲线:税收收入随着税收规模的增加是先增大后减小。

十一、国际贸易与关税 1、国际贸易的两种情况税收规模税收规模市场更具有竞争性,并有助于技术扩散。

各种反对贸易的观点:工作岗位论、国家安全论、幼稚产业论、不公平竞争论、作为讨价还价筹码的保护论。

十二、公共部门——外部性1、外部性(externality ):当一个人从事一种影响旁观者福利,而对这种影响既不付报酬又得不到报酬时,就产生了外部性。

2、负的外部性及其措施举例:生产曲线造成污染,造成负的外部性,社会成本增加,导致供给曲线左移。

从图上可以看Q 市场是最有效率的,但社会总福利不是最大化。

Q 适合是市场无效率的,但社会总福利使最大的。

解决措施:对S1征税,使新的供给曲线与S2重合,即外部性内在化。

(internalizing the externality )3、正的外部性及其措施举例:灭火器生产企业,到导致正的外部性。

使社会需求增加,导致需求曲线右移。

从图上可以 看出,Q 市场是有效率的,但社会总福利不是最大化。

Q 适合是无效率的,但社会总福利是最大化的。

解决措施:政府通过对产品进行补贴。

结论:负的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正的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

政府可以通过对负外部性征税,对正外部性进行补贴,从而使外部性内在化。

4、私人解决外部性的方法: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如对丢垃圾行为的道德约束);慈善行为(如捐赠);依靠有关各方的利己(如苹果树与密封);签订合约。

5、科氏定理: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私人市场总能解决外部性问题,并有效地配置资源。

但私人有时不能决绝外部性,因为存在着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 :各方在达成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6、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管理(命令和控制政策);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矫正性税收与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图1:矫正税 图2:出售交易许可证在使用矫正税时,排污企业必须向政府征税;在使用污染许可证时,排污企业必须为购买污染许可证进行支付。

结论:在某些情况下,出售排污许可证比矫正税更好。

因为矫正税的价格P 不容易确定;而污染量的Q 容易确定。

QQ 适合Q 市场污染量 污染PQ污染量污染P Q十三、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 1、分类由于公共物品无排它性和无竞争性,搭便车者问题的存在就使私人市场无法提供公共物品。

公有资源:当一个人使用公有资源时,他就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使用。

【案例:公有地悲剧】2、成本-收益分析: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的研究。

十四、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 垄断 目标最大化的条件 MR=MC MR=MC MR=MC 短期 短期能有经济利润吗?能 能 能 是价格接受者吗? 是 不是 不是 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关系P=MC P>MC P>MC 能生产福利最大化吗? 能 不能 不能 企业数量很多很多 一个 长期中能进入吗?能 能 不能 长期中能赚到经济利润吗? 不能不能能长期 关系式 P=AR=MR=MC=ATC P=ATC>MR=MC P>MR=MC>ATC图1:完全竞争 图2:垄断竞争 图3:垄断QQQQQQ1Q2完全竞争: P=AR=MRMC=A VC 短期(营业与否)MC=A TC 长期(退出与否)最大化条件:MR=MC利润=(P-A TC )Q长期均衡时,利润为0。

P=AR=MR=MC=A TC垄断:最大化条件:MR=MC 利润=(P-A TC )Q无效损失=0.5*(Q2-Q1)*(P-A TC )P>MR=MC>A TC垄断竞争: 最大化条件:MR=MC 利润为0P=A TC>MR=MC ,市场无效率 (市场有效率的点为ATC 的最 低点,即P=ATC 。

)十五、寡头与古诺模型 1、判断标准:只有一家企业,市场就是垄断 只有几家企业,市场就是寡头有很多家企业,出售的产品有差别,则是垄断竞争 出售的产品相同,则是完全竞争2、Q 垄断<Q 寡头<Q 完全竞争,P 垄断>P 寡头>P 完全竞争3、古诺模型的推导十六、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1、一个竞争性的、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雇佣的工人数要达到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边际产量曲线就是劳动力需求曲线。

P*MPL(边际产量)=W=边际产量值,P=W/MPL=边际产量值/MPL=MC (如图1所示) 图1 图2图2结论:改变劳动供求的任何事件都必定使均衡工资和边际产量值等量变动,因为这两个量总是相等的。

2、新古典分配理论:每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报酬量取决于该要素的供给与需求,需求又取决于某种要素的边际生产率。

在均衡时,每种生产要素赚到了它在物品与劳务生产中的边际贡献的价值。

3、人力资本理论4、信号理论5、效率工资理论 十七、减少贫困的政策1、最低工资法 (支持者:最低工资作为帮助那些有工作的穷人,而政府又不花钱。

)(反对者:最低工资看成是对它提供帮助的人的一种伤害,并且最低工资可能使某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差,青年人失业的机率更高。

)2、福利:政府补贴收入。

(反对者:激励了人们变成“需要帮助者”。

)3、负所得税:向高收入家庭征收并给低收入家庭转移支付。

4、食物转移支付:直接向穷人提供物品与劳务。

十八、无差异曲线与收入替代效应(斯勒茨基方程) 1、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图形参见附件)(1)高无差异曲线偏好大于低的无差异曲线。

(2)向右下方倾斜。

(3)不相交。

(4)凸向原点。

2、斯勒茨基方程3、需求法则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那么,这种商品的需求一定会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下降。

(说明为正常商品)4、完全互补:替代效应为0. 完全替代:收入效应为0.拟线性偏好:收入效应为0.(有实际收入的变化,但没有导致1x 的需求增加)应应效应Q1替代效用:由于价格的变化而变化△122121(,,)(,,)d d s X x p p m x p p m ∗=−收入效用:由于收入的变化而变化△m X =121122(,,)(,,)d d x p p m x p p m ∗∗−总效应:△s X +△m X =121(,,)d x p p m ∗-121(,,)d x p p m(注:与价格变动的方向)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正常商品(P ↓,Q ↑) 相反 相反 低档商品(P ↓,Q ↓) 相反相同5、两种特例:课税退税、实时定价十九、博弈论如果图3中A有75%选上,25%选下;B有50%选左,50%选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