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试讲课程-会计发展史

会计试讲课程-会计发展史

各位同学好,在接下来的15分钟里,我想结合在学校学习的会计知识和毕业之后的工作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会计学科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会计?
1、“会计”的含义
其实说到会计呢,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一些理解,我们中国文化讲究“以字释义”,我们就先从字面的意思来看一下会计的含义。

首先是“会”,“会”是多音字,也读hui:聚合、聚拢意思,比如会议、会面等等,都是这个意思;“计”,我们可以组词计算、计谋,所以“计”有计算和谋划的意思。

那结合起来,“会计”顾名思义,就是收集信息做核算的意思。

可能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个含义还是过于简单,不太好理解,那我们就再看一下会计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来帮助大家理解会计的含义。

2、会计的发展历程
(1)上古时期
早在石器时代,当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的时候,客观现实迫使人们不得不在头脑之外去寻找一种计量和记录的方法,这时候呢就出现了一些简单的刻记方法,比如说做一些简单的记录符号,像甲骨文就是那个时候产生的,还比如“结绳记事”,结绳记事我们可以画个图来看看。

它其实就是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计数或者记录事件的发生,它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绳子、或者根据事情、数量、规模的不同系出不同的绳结。

其实结绳记事就已经表现出我们会计记账的基本原理了,它能体现出记录的对象是什么、数量是多少、数量的变化及结果是怎么样,其实这正是我们会计核算的基本问题。

到四大文明古国的时候,已经有了专门的会计机构,比如古巴比伦人民精于组织管理,设置“记录官”,我国的《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置,如“司会”,记录和掌管国家的财产物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会计记账的方法也在不断完善,元代就形成了一种记账方法叫“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意思就是“原有的+得到的=拿走的+剩下的”,这跟我们现代会计的恒等式“收入-费用=利润”是相通的。

(2)近代阶段
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记账法形成前后。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最早
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这位数学家也被人们称为“近代会计之父”。

到20世纪初也就是1905年,中国的学者首次将这种方法介绍到中国。

复式记账法其实就是对每一个经济事项,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对应的账户中记录,我们要学过会计就会知道,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方法,这种记账方法可以全面反映一项业务的来龙去脉,也可以避免出现一些错漏,所以复式记账法的出现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到工业革命后,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比如产生了折旧的思想、成本核算方法、财务报表审计制度等等,这个工业革命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1854年,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会计师协会,增加了对会计的外部监管,这是继复式记账法后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3)现代会计阶段
现代会计阶段以“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GAAP)的的出现为起点,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

除了公认会计准则的出台外,管理会计也逐步形成与发展。

管理会计更侧重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如标准成本制定、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管理会计的发展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三座里程碑,它强调了会计管理功能的实现。

3、会计的定义
从会计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会计的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会计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任何一个机构都必不可少的一种管理活动,我们在这里可以给出一个比较完善的会计的定义了,那就是“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主要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从这个定义里,我们可以知道会计核算的对象,核算的单位,核算的目的。

这跟最初的结绳记事已经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了。

二、为什么要学会计?(会计职能)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会计,那我们管理学院为什么要开设会计课程,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会计呢?这是我们要讲的第二个问题,换句话说,也就是会计具体做什么,它的职能是什么。

根据我国《会计法》的规定,会计有两个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那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一般认为会计主要有以下三个职能:
(1)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说到会计,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会计核算,在会计的课程里,我们会讲到对于不同的业务怎么记账、比如存货怎么记账、固定资产、费用、收入、成本怎么记,这都是会计课程中会讲的内容;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呢,企业会根据不用性质的业务,设置不同的会计岗位,比如有费用会计、应收会计、应付会计、税务会计、工资会计、固定资产会计、总账会计等等,岗位不同、具体记账的对象和方法也不同,但原理都是一样的,都是以货币为单位,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最终目的都是提供会计信息。

(2)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可能不是特别好理解,我们先看一下会计监督的定义,会计监督就是利用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

我们举个例子啊,其实企业里最具代表性的会计监督活动就是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一样,都是贯穿企业整个经营管理过程的。

在每年年初或者上年年底就开始,财务部门要联合采购、销售、人力等各部门制定新的全年发展计划,这个发展计划转变成财务数据之后就是企业全年的预算,当然这个预算也是要分期的,也会具体到季度或者是月份,等到每期会计核算完结之后,我们就要做一个预算和实际的对比分析,这个对比分析不止包括财务数据,也会包括业务数据,有了这个对比之后,管理人员就能清楚地知道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没达到计划,通过分析原因,可能会调整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可能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预算,如此循环往复,使企业的发展在可控范围之内,这就是一个比较全面的预算管理的流程。

显然没有会计数据的支持,预算管理就形同虚设,没有办法进行。

这个时候我们再回过来看会计监督的定义,就很好理解了。

(3)参与经营决策
这个也不太好理解,我们还是先看一下定义,所谓决策,就是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决策必须建立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如果是已知的结果就不需要做选择了,而科学准确的预测需要掌握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资料也都必须依靠会计来提供。

我们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企业有n个投资方案,那这几个投资方案应该怎么比较呢,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老板,这个时候你应该去找财务部门,按照企业以往的数据,以及最新的预测条件,给出各个方案的投资回报、或者说成本收益情况,最终选择一个最优的方案。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会计参与经营决策的一个过程。

从会计的职能我们可以知道,每个企业都需要会计,每个管理人员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规划、控制、做决策的时候都需要用到会计信息,这正是我们学习会计的原因。

三、怎样学习会计?
那既然会计这么重要,我们应该怎么学习这门课程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问题,结合我这么多年学习和工作的体会啊,我觉得要把握这么3点:
(1)掌握基本原则
其实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原则,我们在学习会计的过程中,对这些基本的原则掌握好,比如会计要素,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什么是收入、什么是费用等等;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是什么,掌握了这些原则,我们才能在后续的过程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比如会计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应当承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计入当期,那我们掌握了这个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要计提折旧、要分摊,为什么会有应收账款这个科目等等。

(2)多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其实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多问为什么,会计也是这样,比如为什么成本核算会有不同的方法呢,那是因为不同的企业生产制造的特点不同,所以才会有品种法(单步骤、多品种生产)、分步法(多步骤、多阶段生产)、分批法(按订单生产)、分类法(产品品种规格繁多,但可分类)等,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企业。

而我也会在后续讲课的过程中,尽量结合一些实际工作的经验或者是小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和学习。

(3)注重实践,做到知识与技能并重
有过工作经验就会发现,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和在工作中真正要用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在学校我们可能注重理论学习,在工作中,我们可能更注重可操作性和合规性,比如我们学费用的时候,会非常用心的学习费用的分类,记账的科目等等,到了工作中你会发现,原来费用的控制,包括费用额度和权限的控制都非常重要,这是书本上学不到的,所以我希望大家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去实习,真正达到我们校训的要求,做到“知行合一”。

那我的试讲就完毕了,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给我这个机会,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