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类型和模式..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类型和模式..
政府的基本理念及导向
经济理念:经济自由主义;国家干预主义
经济理念—市场机制—劳资关系
政治理念:自由放任主义(英、美);法团
主义(德、瑞典)
4
劳资关系理论:
一元论:共同利益,政府统合(计划经济)经营者
统合(日)
多元论:目标不同,利益多元联合体,靠程序方法
来运行(欧洲、德)
劳动关系制度规则
任何一种模式的形成都有复杂的背景;
德国的社会民主、集体主义、产业民主;日本家族观念
劳动关系的各种类型模式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优劣;
德国兼顾效率与公平;美国重效率
各个国家寻求劳动关系稳定的方式是多种多
样的;
10
多元放任模式,自由化,分散化
团结性欠缺,工会受抑制(70年代三方合作形成)
8
二、俄罗斯东欧国家的劳动关系
同志式合作关系—工会的转型及多元化,劳动 关系的企业化,动态的不稳定
三、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关系
政府主导的劳资关系模式:新加坡,阿尔及利亚 充满冲突和斗争的劳资关系模式:军事独裁国家
9
第三节 劳动关系类型模式比较及其意义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类型和模式
1
第一节 劳动关系类型和模式划分的依据
关于类型和模式的分析框架
劳动关系基本类型的划分
按照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关系的性质、处理原则来划分
利益冲突型(英)、利益协调型(德)、利益一体型(日)
按照劳动关系双方力量对比等因素来划分
均衡型(相互制衡)、倾斜型(资方)、政府主导型
按照各国处理劳资关系的方式和制度特征
斗争模式、多元放任模式、协约自治模式、统合模式
2
按照具体国别的劳动关系来划分
劳资协议自治式(德国和北欧) 家族式(日本) 自由多元化模式(美国、加拿大等)
政府的理念和政策—基本要素 劳动关系基本特征 劳资关系的制度、规则、理念、处理方式 类型
3
一 、区分劳动关系模式的基本要素
行政化方式:保护劳工权益,劳动关系的公法化
市场化方式:竞争原则,劳动关系的私法化
5
劳资政之间的关系及其他
三方之间的力量格局:政府强则劳资弱
劳资双方的利益关系状况:利益分化程度
传统和文化的影响:日本与欧美的区别
第二节 劳动关系的不同模式
一、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的劳资关系
德国模式
政府宏观调控、劳资双方自治的基本格局
劳资双方实力必须保持平衡的准则
强势的劳动法律规范、有效的制约机制、
制度化的工人参与制度、劳动与资本之间
的社会契约
7
日本模式
以一元论为依托,强调员工和管理方的相互信
任合作,对企业目标的高度认同(对家的观念)
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和企业工会
企业竞争力下降时,劳使关系不稳定
美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