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家宋词赏析翻译

名家宋词赏析翻译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端起一杯满怀深情的酒,问候你久违的春天,并且希望你不要步履匆匆,留下来与我和美相伴吧。

繁华的洛城之东,路旁已是垂柳依依,春意盎然。

还记得吗?去年此时,也是在这里,你我携手相伴,在芳草花丛中尽情的赏春游芳。

人间聚散总是苦于太匆匆,让人引起无穷的怨恨。

今年的花儿比去年的还鲜艳美丽。

也许明年的花儿会格外美好更加艳丽动人,可惜的是,不知道谁是与我一同赏花的人。

欧阳修《浪淘沙》这首词从追忆昔日携手游玩的欢乐,到今日独自赏花的孤独,再到叹惜明日渺茫不可预料的苦闷,在时间跨了去年、今年、明年,空间上由聚合到分散,在感情上由欢快到悲恨,词的境界一层一层开拓深化,语言朴素自然,洒脱清新,是一首深情如水、行气如虹的作品。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赏析】这是欧阳修写男女离情的名作,题材常见,但手法奇妙,意境优美,读来令人神往。

上片写远行郎君的离愁,由远行引出离思。

“候馆”、“溪桥”暗点经行之地迢遥;“梅残”、“柳细”,见出出行之时系在初春:“草薰风暖”,烘染春光和煦,反衬离愁凝重。

“如春水”,即事取景,以景喻情,写出离愁之长、之浓,笔触精当细腻,极切极婉、语语倩丽。

下片手法奇妙,以行者想象居人思念行人来刻画居人望归的愁情。

“柔肠”、“粉泪”,见出居人情深。

“楼高”句作一跌宕,收拍荡开视野,怅望行人之远,望尽平芜,望断春山,不见行者,行者还远在春山之外不知何处,居人盼归不见的绝望痛苦心情可想而知。

借景写情,远韵悠然无尽。

这首词写春景发离愁,景愈佳而愁愈深,淡语浓情,“不厌百回读。

”(【简析】此词运用了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一是托物兴怀,词的上片写残梅、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出南方仲春融和的气氛,但对于离愁的行人来说,却倍增烦恼,更添愁思。

二是比喻,化虚为实。

“愁”是一种无可视感的情绪,将它比喻为迢迢不断的春水,既形象又贴切,这样化虚为实,可视可感。

三是逐层深化,委曲尽情。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更进一步说明行人离愁的无穷。

全词悱恻幽回,情深意远。

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

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

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

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

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

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上阙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

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诗人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

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虽然书写失意,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词作中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

长江的非凡气象,古战场的险要形势都给人以豪壮之感。

周瑜的英姿与功业无不让人艳羡。

夜深宴饮在东坡的寓室里醒了又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

这时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

轻轻地敲了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

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这首词从叙事到抒情,从缠绵苦闷到蓦然顿悟,无一不是至性至情的流露。

苏轼谪黄时,曾因患赤眼病而逾月不出,一时有人误传苏轼已死。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在记叙这一笑谈之后,又记叙了另一趣谈。

他说:"……未几,复与数客饮江上。

夜归,江面际天,风露浩然。

有当其意,乃作歌辞,所谓'夜阑风静豰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者,与客大歌数过而散。

翌日喧传:子瞻夜作此词,挂冠服江边,拿舟长啸去矣。

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

然此语卒传至京师,虽裕陵亦闻而疑之。

"此词极力渲染元宵节观灯的盛况。

先写灯火辉煌、歌舞腾欢的热闹场面。

花千树,星如雨,玉壶转,鱼龙舞。

满城张灯结彩,盛况空前。

接着即写游人车马彻夜游赏的欢乐景象。

观灯的人有的乘坐香车宝马而来,也有头插蛾儿、雪柳的女子结伴而来。

在倾城狂欢之中,词人却置意于观灯之夜,与意中人密约会晤,久望不至,猛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结尾四句,借“那人”的孤高自赏,表明作者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全词构思新颖,语言工巧,曲折含蓄,余味不尽。

东风仿佛吹开了盛开鲜花的千棵树,又如将空中的繁星吹落,象阵阵星雨。

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

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职如风萧和玉壶在空中流光飞舞,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

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晶莹多彩的装扮在人群中晃动。

她们面容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

我寻找她千百次,都见不到,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深处。

诗意:郁孤台下清江流水中,有多少逃亡人的泪水,眺望故都长安,无奈数群山遮住了我的视线。

青山挡不住我,清江水向东流去。

在江边夜晚来临,我多么的忧愁啊!深山之中只听见鹧鸪地叫声一声声传来。

作者的这首词,用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思,堪称词中的瑰宝。

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此词抒发了作者对建炎年间国事艰危之沉痛追怀,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之深情萦念,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之绝唱。

词中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比兴传统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

其眼前景不过是清江水、无数山,心上事则包举家国之悲今昔之感种种意念,因为难以一一指实最后都通过景色写了出来。

但其主要寓托则可体会,其一怀襟抱亦可领会。

此种以全幅意境寓写整个襟抱、运用比兴寄托又未必一一指实之艺术造诣,实为中国美学理想之一体现。

全词一片神行又潜气内转,兼有神理高绝与沉郁顿挫之美,在词史上完全可与李太白同调词相媲美。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暮色将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即使凋零了,被碾为泥浆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作品。

他的诗词作品有不少表达了爱国情感,同时,由于他的爱国主张始终遭到压制,因而他的作品中也有不得志的悲愤抑郁。

这首《卜算子·咏梅》词便是一例。

词中,陆游以梅花自比,表现出孤芳自赏的凄凉情调。

词中的梅花虽然清香无比,但为“群芳”所妒,更兼“风”“雨”的摧残,最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清香依旧。

这里的梅花无疑是陆游自己的处境与人品的写照,从中既体现了他不愿苟合于流俗的清高孤傲,又有遭遇打击后的凄凉与无奈。

全词悲剧气氛浓重,“断桥”、“黄昏”、“风”、“雨”,一片落寞孤寂,凄凉压抑,读之使人感到阴郁低沉。

时代的悲剧,个人的不幸,使陆游《咏梅》词蒙上了深重的阴影。

而这“尽节”的得以“想见”,正是由于此词运用比兴手法,十分成功,托物言志,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红润柔软的手,捧出黄封的酒,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宫墙里摇曳着绿柳。

东风多么可恶,把浓郁的欢情吹得那样稀薄,满怀抑塞着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

回顾起来都是错,错,错!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得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红,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

满园的桃花已经凋落,幽雅的池塘也已干阁,永远相爱的誓言虽在,可是锦文书信靠谁投托。

深思熟虑一下,只有莫,莫,莫!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

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

“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

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

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 的情境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

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翻译: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词,重在写别后的相思之情。

上片虽没有一个离情别绪的字眼,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下片则是直抒相思与别愁。

词以浅近明白的语言,表达深思挚爱之情,缠绵感人。

全词轻柔自然,歇拍三句尤为行家称赏。

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世人皆醉我独醒, 一魂渺渺赴汨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