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的科普知识宣传做到以下四点:1)学习地震知识——学习地震知识可使你在地震时不害怕、不惊慌,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了解家庭、学校和办公房所处的地质构造情况。
——掌握基本的地震防御办法。
——注意身边自然界的异常现象。
——不要听信和传播地震谣言。
(2)室内防震措施——高柜要和墙体固定在一起,以免倾倒砸人或堵塞逃生之路。
——较高的家具上面堆放笨重物品。
——最危险的是组合家具,可用角铁或结实的木条固定各部分,再和墙体连接,或干脆拆除。
——固定底座带轮子的家具或物品,如钢琴等。
——固定桌面上的贵重物品,如计算机等。
——系紧或加固悬挂物,如灯具、挂钟镜框和厨房用品等。
——取下阳台围栏上的花盆、杂物。
——卧室,尤其是老人或儿童的卧室,尽量少放家具和杂物,尤其不要放高大物品。
——有条件的家庭,可设计一个室内避震空间。
如重点加固一间居室或在床上增设结实的抗震框架等。
——每个家庭成员都要熟悉电、水、气阀门的位置,掌握正确的关闭方法。
——不要把易燃、易爆物或农药、有毒物品放在屋内。
(3)室外防震措施——正门、楼道、走廊不堆放杂物,以利人员疏散。
——选择疏散避震的安全场地。
场地应就近、宽敞,应避开高大建筑物、电线杆、砖墙、路灯和变压器。
——发布临震预报的地区,应按政府安排,按指定地点修建临时防震棚。
在外期间注意卫生,防火,储备饮用水等,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
(4)准备一个防震包——防震包应足够结实,内装食品、水、急救药品等基本生活用品。
因为是备用应急,所以应按保质期及时更换食品和水。
另外,还应准备小铁铲、钳子、改锥等工具,可以在你自救或救人时发挥作用,准备一哨子,可以帮助救援人员发现你被埋地点。
30年前的7月28日凌晨,北方工业城市唐山瞬间剧烈颤抖,无数熟睡中的人们来不及反应就失去了生命,24万人在这次地震中丧生。
各种各样的奇异现象在地震前被发现,假如地震再次来临,这些现象能对我们有什么帮助么?本报记者为此专访了地震专家———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地震分会会长何永年研究员。
震前的神秘现象1976年7月中旬,唐山街头卖鲜鱼的人突然增多。
据打鱼人说:7月20日前后,离唐山不远的沿海渔场,梭鱼、鲶鱼、鲈板鱼纷纷上浮、翻白,鱼儿像是疯了一般,渔人们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好运气。
7月25日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长湖”号油轮船员们惊奇地发现,油轮四周海面上的空气咝咝作响,一大群深绿色翅膀的蜻蜓飞来,栖在船窗、桅杆、灯和船舷上,密匝匝一片。
不久,油轮上出现了更大的骚动,一大群蝴蝶、蝗虫、蝉、麻雀以及不知名的小鸟也飞来了,“长湖”号油轮几乎成了避难的诺亚方舟。
七月下旬起,距唐山较近的蔡家堡至大神堂海域,渔民们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从来是碧蓝的海水,一夜之间变成了土黄色。
唐山附近的一些村子里,池塘的水忽然莫名其妙地干了,有的池塘却又腾起水柱。
地震的前夜,神秘现象更是到了最高潮。
唐山林西矿区,飘来了一股淡黄色的散发着硫磺味的“臭雾”。
在通县,有人发现一支卸下的20瓦日光灯管闪闪发光。
昌黎县虹桥公社马铁庄大队的李会成看见邻居家的二百多只鸽子突然倾巢而出,盘旋着久久不肯下落。
7月28日凌晨,抚宁县大山头养貂场的张春柱被貂的叫声惊醒,全场415只貂,在笼里乱蹦乱撞,惊恐万分。
科学解释尚不完善这些前兆的出现确实和地震有着密切联系,有些现象的成因还不能非常确切地解释,但基本的原理说得通。
”何永年解释说,地震前的物理异常可分为人可感知的宏观异常和只有仪器可以探测的微观异常。
地声和地光是人们在大地震前最容易发现的宏观异常现象。
就在唐山大地震来临前的几分钟,北京开往大连的129次直达快车满载着1400多名旅客于凌晨3点41分正经过地震中心唐山市附近的古冶车站,司机眼前忽然闪现耀眼的亮光,貌似闪电,却又没有光源。
这奇怪的现象引起了他的警惕,立即使用非常制动闸紧急刹车,车刚刚停稳,夺取几十万人生命的大地震就发生了,满满一车乘客得救了。
大地震到来前,还有不少人听到了大地发出闷雷似的轰鸣,也有人形容轰鸣声类似老牛的哞叫,不久后地震就来临了。
微观异常只有用仪器才能察觉。
在地震前还有大量不为人知的物理和化学现象。
比如水中放射性氡的含量、空气中的硫的含量、电磁波、电场的变化、地电阻的变化、重力场的变化、地热场的变化、地形变场的变化等等。
地声和地光发生的原因,何永年解释说,目前的普遍看法是在高压下地层的强力摩擦造成的静电发声和发光现象。
而动物的异常行为的解释更复杂,不同种类的动物对不同的物理场敏感度不同,有的对次声波敏感,有的对超声波敏感,有的对地磁场敏感,有的对电场敏感。
不过目前的科学尚不能精确完美地解释这些现象。
震兆预警难以成信既然科学尚未发达到准确预报的程度,那我们依靠各种现已经总结出的震前自然现象和动物异常,能否预知地震的到来呢?何永年肯定地说,依靠这些现象,采信度难以把握。
近日,文安地震后不久,他曾经在街上问一个手抱小狗的年轻人“小狗在地震前有什么异常”,年轻人笑笑说:“失职啦,它啥反映都没有。
”动物异常的成因很多,现代社会的诱因太多了:工地的震动、通讯的电磁干扰、化工的异常气味,都可能导致动物的行为异常。
另一方面,时代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敏感度自然也不同。
打个比方,一条狗如果天天在一个工地附近生活,它对小的地震根本不会有任何异常的反应。
同样的,地下水位变化可能是采水过度造成;雷达电磁波的变化也很有可能和现代通信有关。
“这些异常往往都是事后才引起人们的注意,事实上,很多情况下的‘异常’确实并非异常。
因此异常现象可能是震兆,但不能因此下结论说,有‘异常’就必然会发生地震。
”事实上,在地震成因机理没有完全被揭开之前,即使是一些曾经“成功”预测了部分地震的理论也不能推而广之。
有理论认为,“小震闹腾,大震到”,即有一连串的小地震后接着会有大地震,这个理论也不是都适用,比如唐山的地震就没有小震来预警,大震一下子就来。
因此地震规律是个特别复杂的课题,就目前水平而言要准确预言难度非常大。
那么,面对地震人类就只有坐以待毙么?何永年否认了这一说法:“相对于地震的预报来说,其实预防更加重要。
平时硬件的防震措施和软件的防震意识相结合,作用甚至比准确预报出地震还要大破译地震发生的“密码”——浅谈地震的前兆与预报大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是人类生存,生产和建设的大敌。
但是地震中人员的伤亡和损失并不是由地震的震级大小唯一确定的,至关重要的是人们在地震前能够有效防范,灾害程度就会明显减小。
在人类长期发展的过程当中,也积累了与地震灾害做斗争的丰富的自然经验,我们小组试图通过文献查找,综合分析的方法来尽可能破译地震发生的“密码”,从而能够尽可能小地减小地震灾害。
基本知识有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我们人类要想战胜地震这个凶恶的大敌,必须先要尽可能详尽地了解地震的本性和“脾气”。
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使一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一瞬间就毁灭了,留下的只有一片残垣断壁,仅仅几十秒钟,就让半个世纪的建设化做乌有,上百亿的财产付之东流。
绝大部分的大地震的强烈振动的危险期大概只有1分钟左右。
难怪有人说:挨过这恐怖的一分钟,就有了生的希望。
强烈地震有很大的破坏性质。
一种是直接灾害,如人畜死亡,房屋倒塌等等;另一种是次生灾害,由地震的间接原因造成,如海啸,滑坡,泥石流等,更容易引发灾害链,造成更大的经济财产损失。
地震伤亡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可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高,破坏越大,生命损失更大。
中国是一个地震高发地,所以探讨地震的前兆和预报更有重大意义。
前兆地震前,在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我们称之为地震前兆,它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大类。
从搜集整理的资料来看,地震前兆有一些经验性质的共同特征:异常种类随地震的发展,逐渐增多;异常的持续时间与震级有关,震级越大时间越长;异常变化的时间进程有一定的联系;异常变化的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异常的幅度随着与震源的远近而有差别。
宏观异常一、小震活动有的大地震发生前几天或几小时,会发生一系列小地震多者可达几十至几百次,科学家称它们为前震。
由于观察认识到大震前有一系列小震,因此便可利用前震预报大震,并设法预防大震。
比如1809年8月11日贵州正安“小溪里、罗乾溪忽山动石坠,居民即将器具牛羊移居对山,迁毕地摇,房屋倒塌,田土尽翻,山泉凝而为潭,深不可测”。
这说明,正安发生强震前,在小溪里、罗乾溪存在明显的小震活动,当地老百姓在观察到这种前震现象后,马上采取措施,人畜财物转移到安全地方,避免了伤亡出现。
二、动物反常表现目前已发现地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的动物有130多种,其中反应普遍且比较确切的约有20多种,常见的有:代表大牲畜马、驴、骡、牛等家畜狗、猫、猪、羊、兔家禽鸡、鸭、鹅、鸽子穴居动物鼠、蛇、黄鼠狼飞的昆虫蜜蜂、蜻蜒科学研究发现,一些动物的听觉大大优于人类的听觉。
如,人耳只能听见音频为每秒钟1000次至4000次的声波,而猫狗和狐狸却能听到音频每秒钟高于60000次的声音,至于老鼠、蝙蝠、鲸鱼和海豚,可以发射和接收音频每秒钟超过100000次的超声波。
除了超声波,动物们还能传感音频每秒钟只有100次或不到100次的次声波,次声波不仅我们的耳朵听不出来,就是地震仪器也极少可能把它测定出来。
因此,它们能遥感得出数百公里之外雷电和洋底海啸的声波。
鱼类对于微弱的震动也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它们的胸腹两侧都长满侧腺,这是一种特殊的传感系统;爬行动物蛇能觉察地震,是因为它们能够嗅出地震前,地下所释放出来的碳氢化合物的气息;狗之能以吠叫预报地震,是能听见地震开始时所发射出来的超声波。
三、大气异常地震前,尤其是大震前,往往会出现多种反常的大气物理现象,如怪风、暴雨、大雪、大旱、大涝、骤然增温或酷热蒸腾等。
大震前的各种大气异常现象,近年来有很多报导,可以说,临震大气物理现象都不是孤立的,但由于地震前兆现象和气象本身的自然现象容易混淆,还必须进一步加强研究。
四、“地光”地震伴有发光现象并非偶然。
在我国近年就至少有二三十次地震伴有地光。
地光的颜色很多,有红、黄、蓝、白、紫等。
地光的形状不一,有的呈片状或球伏,也有是电火花似的。
地光的出现时间不一般很短,往往一闪而过,所以不易观测。
地光发生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地震前地电和地磁异常,使大气粒子放电发光所致;也有人认为是放射性物质的射气流从地下的裂缝中射出,在低空引起大气电离,因而发光。
尽管原因还没有彻底清楚,但由于地光有时出现在大震之前,因此它是临震前的一种前兆现象,可以用来进行临震预报。
五、“地声”在地震前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人们习惯称之为“地声”。
地声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分钟、几小时,几天或几十天内。
实际上临震前几分钟内出现者居多。
所以地声确是一种临震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