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网上作业--社区治理作业一(1、2章)一、单项选择1.德国社会学家()早在1887年就曾经著有《社区与社会》一书,探讨古代社区群落和现代社会的分别。
AA.腾尼斯B.迪尔凯姆C.韦伯D.帕森斯2.1978年,提出社区功能包括生产、分配、消费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互相支持功能等五个方面内容的学者是()BA.美国学者桑德斯B.美国学者华伦C.中国台湾学者徐震D.中国香港学者林香生、黄于唱3.()总结了有关社区定义的文献后,提出了构成社区的人口、地域、社会互动、共同的依附归属感四个基本要素的观点。
CA.美国学者桑德斯B.美国学者华伦C.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D.美国学者法林4.()提出了三种社区类型,分别是基于地理或空间属性的社区、基于身份或利益属性的社区和基于个人网络的社区。
AA.美国学者法林B.社会学家亨特和沙特斯C.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D.美国社会学家贾尔宾5.1989年,()发表的一篇题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危机到可持续增长》的报告中,首先使用了"治理危机"一词。
CA.联合国开发署B.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C.世界银行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6.()年,世界银行发表的一篇题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危机到可持续增长)的报告中,首先使用了"治理危机"一词。
AA.1989年B.1998年C.1988年D.1978年7.学者()于1995年发表题为《没有政府的治理》的专著,并撰写了题为"21世纪的治理"、"面向本体论的全球治理"等文章,为治理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A A.詹姆斯·N·罗西瑙B.罗纳德·J·格罗索鲁C.保罗·韦普纳D.奥利弗·E威廉姆森8.学者()在《新的治理:没有政府的管理》一文中,对学界的不同说法进行了梳理,提出有关"治理"的六种不同用法。
CA.詹姆斯·N·罗西瑙B.格里·斯托克C.罗伯特·罗茨D.卡洛林·安德鲁9.全球化首先是指()。
BA.政治全球化B.经济全球化C.军事全球化D.社会和文化全球化10、提出以乡村贸易圈作为乡村社区的边界观点的是美国社会学家()AA贾尔宾B迪尔凯姆C韦伯D 帕森斯11、由一定数量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需求和利益的、形成频繁社会交往互动关系的、产生自然情感联系和心理认同、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是()AA.社区B.城市C.国家D.乡村12、社区的第二个基本要素是()BA.人口B.地域C.社会互动D.乡村13、()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BA.社区治理B.社区建设C.社区组织D.社区工作14、()是指社区内有目标、有计划建立起来的、以满足一定需要的各种团体和机构。
CA.社区治理B.社区建设C.社区组织D.社区工作15、()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社区公共事务方面的活动或管理机制。
AA.社区治理B.社区建设C.社区组织D.社区工作16、"社区控制"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提出的。
DA.美国学者桑德斯B.美国学者华伦C.美国学者希拉里D.美国学者罗斯17.社区的第一个基本要素是()AA.人口B.地域C.社会互动D.乡村18.()创建了系统功能主义理论。
DA.美国学者桑德斯B.美国学者华伦C.中国台湾学者徐震D.美国学者帕森斯19.()提出了"善治"的十个基本要素。
BA.美国学者桑德斯B.中国学者俞可平C.中国台湾学者徐震D.美国学者帕森斯20、全球治理委员会将()定义为:个人与公私机构管理其自身事务的各种不同方式之总和;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A A.治理B.统治C.管理D.组织二、多项选择1.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所提出的社区定义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 A.一群人B.地域或地点C.社会互动D.共同的依附归属感、心理认同2.美国学者法林根据社区的性质提出的社区类型包括()ABCA.地理社区B.身份利益社区C.个人网络社区D.行政社区3.根据人们之间的联系强度进行的社区分类,有()ABCDA.面对面的社区B.标准社区C.具有共同感的邻里社区D.扩大的社区4.根据形成方式或形成历史进行的社区分类,有()ABCA.传统老居民区B.新建小区C.单位家属院社区D.个人网络社区5.系统功能主义学派主要代表者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社会系统从低到高的层次包括()。
ABCDA.有机体系统B.人格系统C.社会系统D.文化系统6.一般来说,社区化的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几个因素的配合,它们是()ACD A.社区居民的参与与组织B.主要靠市场机制的渗透C.外部政策的扶持和援助D.社区内在资源的开发利用7."治理" 与"统治"概念的本质区别在于:()。
ABCDA.行为主体不同B.权力运行的向度不同C.管理的范围不同D.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8.全球治理委员会指出,治理概念所包含的规定性特征包括:()。
ABCD A.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条例,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B.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和支配,而是协调C.治理即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D.治理不意味着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9.法国学者玛丽一克劳德·斯莫茨提出,"善治"或"有效治理"的构成要素有()ABCDA.公民安全得到保障,法律得到尊重,特别是这一切都通过司法独立、亦即法治来实现B.公共机构正确而公正地管理公共开支,亦即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C.政治领导人对其行为向人民负责,亦即实行职责和责任制D.信息灵通,便于全体公民了解情况,亦即具有政治透明性10.促成"全球性结社革命"的原因包括()。
ABCDA.现代福利国家的危机B.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的危机C."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危机D.世界性环境的危机11.由社会控制到社区治理转变的必然条件是()ABCDA.单位体制弱化使得单位的社会职能外溢。
B.城市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单位体制外的社会空间日益扩大。
C.居民的社区性公共需求、邻里关照和互助需求,以及社区共同利益聚合与表达的需求日益增长。
D.政府机构改革与城市管理任务加重。
12.由社会控制到社区治理转变的迹象表现在()ABCDA.社区服务活动大力开展B.社区志愿者活动蓬勃兴起C.社区民主选举走上轨道D.自治型社区的建设进入摸索阶段13.2000年11月,民政部发布的(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第四部分专门论述了"加强城市社区组织和队伍建设"。
其主要内容包括()ACD A.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B.指导居民委员会建设C.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D.逐步建立社区工作者队伍14、社区问题的归因理论包括()ABCDA社会病态论B社会冲突论C社会解组论D价值冲突论15.()提出了社区的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
CDA.美国学者桑德斯B.美国学者华伦C.美国学者希拉里D.美国学者威尔士16.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ABCDA.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B.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原则C.责权统一、管理有序的原则D.扩大民主、居民自治的原则17.社区问题的类型包括()ABCDA.群体偏差和越轨类问题B.社会排斥和孤立问题C.社区环境问题D.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丢失的问题18.全球性包括()ABCDA.经济全球性B.社会和文化全球性C.军事全球性D.环境全球性19.社区服务具有的特点是()ABCDA.福利性B.群众性C.服务性D.互助性20.中国当前城市社区面临的独特挑战和转变是()ABCDA.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一部分后勤服务的社会化B.是建立国家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的社会化C.是改革和加强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实现依法行政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D.是加强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三、判断题1、社区研究和社区建设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
2、社区功能其实就是人类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所发挥的功能。
3、系统功能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学的主流理论,主要由帕森斯创建。
4、社区问题就是社会问题在社区层面的表现。
5、社区作为人们的共同生活体,它在人类生活中自古就有。
6、所谓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
7、社区是一个新生的事物。
8、全球化首先是指政治全球化。
9、最早提出社区发展概念的是德国社会学家法林顿。
10、社区治理可以理解为是治理理论在社区层面的运用,或者说是对社区范围内的公共事务进行治理。
11、社区互动分正式组织化互动和非正式组织化互动。
12、个人网络社区是指基于个人的客观连接的群体而形成的社区。
13、单位组织是国家分配社会资源和实现社会控制的形式。
14、标签理论认为,社会问题和偏差行为的定义过程和定义标准才是构成社会问题和偏差行为的关键所在。
15、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居民组织。
16、街道办事处的主要任务是指导辖区的经济。
17、我国农村社区管理在1958年前实行的是乡(行政村)管理体制。
18、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是农村基础的经济组织。
19、最早提出社区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学家华伦。
20、新管理主义源自于新泰勒主义。
1√ 2 √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四、简答题1.简述社区问题的类型。
(1)群体偏差和越轨类问题。
(2)社会排斥和孤立问题。
(3)社会结构分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的缺乏问题。
(4)社区环境问题。
(5)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丢失的问题。
(6)社会解组的问题。
2、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2)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原则;(3)责权统一、管理有序的原则;(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的原则;(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
五、论述题1.论述当代社会农村社区功能的特点。
2.论述当代社会城市社区功能的特点。
1答第一,经济功能的市场化和行政化。
现代农村的经济活动也不再是纯粹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融入到外部市场经济体系之中,或者要融入国家行政组织体系之中。
第二,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向心性。
在农村社区中,社会交往和参与活动主要还围绕着本村社区展开,比如邻里家的拉话家常、孩子的早期社会化。
朋友间的休闲娱乐、文化庙社活动的开展等大都在一个村落或延伸到较大范围的乡村地区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