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九年级数学几何模型压轴题专题练习(解析版)
九年级数学几何模型压轴题专题练习(解析版)
(3)如图②,将 ABF 绕点 B 顺时针旋转一个角 a(0 a 180) ,记旋转中 ABF 为 A' BF ' ,在旋转过程中,设 A' F ' 所在的直线与直线 AD 交于点 P ,与直线 BD 交于点
Q .是否存在这样的 P、Q 两点,使 DPQ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此时 DQ 的
32
12 5
2
9; 5
(2)设平移中的三角形为△A′B′F′,如图①-1 所示:
由对称点性质可知,∠1=∠2.BF=BE 9 , 5
由平移性质可知,AB∥A′B′,∠4=∠1,BF=B′F′ 9 , 5
①当点 F′落在 AB 上时,
∵AB∥A′B′,
∴∠3=∠4,
根据平移的性质知:∠1=∠4,
九年级数学几何模型压轴题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三数学 旋转易错题压轴题(难) 1.已知:如图①,在矩形 ABCD 中, AB 3, AD 4, AE BD ,垂足是 E .点 F 是点 E 关于 AB 的对称点,连接 AF、BF .
(1)求 AF 和 BE 的长; (2)若将 ABF 沿着射线 BD 方向平移,设平移的距离为 m (平移距离指点 B 沿 BD 方向 所经过的线段长度).当点 F 分别平移到线段 AB、AD 上时,直接写出相应的 m 的值.
55
5
(3)存在.理由如下: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BAD=90°,
∵AE⊥BD,
∴∠AEB=90°,
∠2+∠ABD=90°,∠BAE+∠ABD=90°,
∴∠2=∠BAE,
∵点 F 是点 E 关于 AB 的对称点,
∴∠1=∠BAE,
∴∠1=∠2,
在旋转过程中,等腰△DPQ 依次有以下 4 种情形: ①如图③-1 所示,点 Q 落在 BD 延长线上,且 PD=DQ,
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第(3)问难度很大,解题关键是画出各种旋
转图形,依题意进行分类讨论.
2.已知:如图①,在矩形 ABCD 中,AB=5, AD 20 ,AE⊥BD,垂足是 E.点 F 是点 E 3
关于 AB 的对称点,连接 AF、BF.
(1)求 AE 和 BE 的长; (2)若将△ABF 沿着射线 BD 方向平移,设平移的距离为 m(平移距离指点 B 沿 BD 方向 所经过的线段长度).当点 F 分别平移到线段 AB、AD 上时,求出相应的 m 的值; (3)如图②,将△ABF 绕点 B 顺时针旋转一个角 α(0°<α<180°),记旋转中的
即:
9 5
2
12 5
2
BQ
BQ2
,
解得: BQ 15 , 8
∴DQ=
15
BD-BQ=5-
25
;
88
Hale Waihona Puke ③如图③-3 所示,点 Q 落在 BD 上,且 PD=DQ,
则∠3=∠4. ∵∠2+∠3+∠4=180°,∠3=∠4,
∴∠4=90°- 1 ∠2. 2
∵∠1=∠2,
∴∠4=90°- 1 ∠1, 2
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 AF 12 , BF 9 ;(2) m 9 或 m 16 ;(3)存在 4 组符合条件的点
5
5
5
5
P 、点 Q ,使 DPQ 为等腰三角形; DQ 的长度分别为 2 或 25 或 9 10 5 或 85
5 3 10 . 5
【解析】
【分析】
(1)利用矩形性质、勾股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
则∠2=∠3.
∵∠1=∠2,∠3=∠4,∠2=∠3,
∴∠1=∠4,
∴BQ=BA′=3,
∴DQ=BD-BQ=5-3=2.
综上所述,存在 4 组符合条件的点 P、点 Q,使△DPQ 为等腰三角形,DQ 的长度分别为:
2 或 25 或 9 10 5 或 5 3 10 .
85
5
【点睛】
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平移的性质、旋转的性
∴∠A′QB=∠4=90°- 1 ∠1, 2
∴∠A′QB=∠A′BQ, ∴A′Q=A′B=3,
∴F′Q=A′Q-A′F′=3- 12 3 , 55
在 Rt△BF′Q 中,由勾股定理得:BQ=
BF2 FQ2
9 2 5
3 5
2
3
10 5
,
∴DQ=BQ-BD= 5 3 10 ; 5
④如图④-4 所示,点 Q 落在 BD 上,且 PQ=PD,
∵S△ABD
1 2
BD•AE=
1 2
AB•AD,
∴AE= AB AD 3 4 12 ,
BD
55
∵点 F 是点 E 关于 AB 的对称点,
∴AF=AE 12 ,BF=BE, 5
∵AE⊥BD, ∴∠AEB=90°,
在 Rt△ABE 中,AB=3,AE 12 , 5
由勾股定理得:BE
AB2 AE2
∴∠3=∠2,
∴BB′=B′F′ 9 ,即 m 9 ;
5
5
②当点 F′落在 AD 上时,
∵AB∥A′B′,AB⊥AD,
∴∠6=∠2,A′B′⊥AD,
∵∠1=∠2,∠5=∠1,
∴∠5=∠6,
又知 A′B′⊥AD,
∴△B′F′D 为等腰三角形,
∴B′D=B′F′ 9 , 5
∴BB′=BD-B′D=5- 9 16 ,即 m 16 ;
②如图③-2 所示,点 Q 落在 BD 上,且 PQ=DQ,
则∠2=∠P,
∵∠1=∠2,
∴∠1=∠P,
∴BA′∥PD,
则此时点 A′落在 BC 边上.
∵∠3=∠2,
∴∠3=∠1,
∴BQ=A′Q,
∴F′Q=F′A′-A′Q= 12 -BQ, 5
在 Rt△BQF′中,由勾股定理得:BF′2+F′Q2=BQ2,
(2)依题意画出图形,如图①-1 所示.利用平移性质,确定图形中的等腰三角形,分别
求出 m 的值;
(3)在旋转过程中,等腰△DPQ 有 4 种情形,分别画出图形,对于各种情形分别进行计
算即可.
【详解】
(1)∵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BAD=90°,
在 Rt△ABD 中,AB=3,AD=4,
由勾股定理得:BD= AB2 AD2 32 42 5,
则∠Q=∠DPQ, ∴∠2=∠Q+∠DPQ=2∠Q, ∵∠1=∠3+∠Q,∠1=∠2, ∴∠3=∠Q, ∴A′Q=A′B=3,
∴F′Q=F′A′+A′Q= 12 3 27 ,
5
5
在 Rt△BF′Q 中,由勾股定理得:BQ=
BF2 FQ2
9 2 5
27 5
2
9
10 5
,
∴DQ=BQ-BD= 9 10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