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

18. 终日日影,永久日影 由于建筑的护遮挡和自遮挡,有的地方在一天中都没有日照,这种
现象成为终日日影,同样在一年中都没有日照的现象成为永久日影。
第三章:重点 1. 内扰,外扰,பைடு நூலகம்括什么
外扰: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传湿、空气渗透使热量和湿量进入 到室内,对室内热湿环境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室外气候参数,如 室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变化、邻室的温度。
15. 空气湿度 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16. 温湿度的关系, 一天中绝对湿度比较稳定,而相对湿度由于气温的日变化较大而变
化较大。
17.小区风场 (1)小区风场设计时要注意哪些东西
城市的主导风向 对污染程度不同的企业、建筑进行布局,把大量产生污染物的企业 或建筑布置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游位置 (2)小区风场形成机理 建筑物对来流风的阻碍和聚积作用 小区内太阳辐射导致各表面存在温差而产生自然对流。 (3)不当的规划设计导致的风场问题: 冬季造成热负荷增加 高风速影响人员行动 夏季自然通风不良 风速太低导致气体污染物无法有效排出
A.自然条件:市内风速,对天空长波辐射 云量:市区内云量大于郊区云量 太阳辐射:市内大气透明度较低。 下垫面的吸收和反射特性、蓄热特性,地面材料,树皮,水
体的设置 B.人为影响(人为热):交通、家电、炊事产热 空调采暖产热
由于城市下垫面特殊的热物理性质、城市内的低风速、城市内较大 的认为热等原因,造成城市的空气温度要高于郊区的温度,是城市热岛 产生的原因。 (4)危害:
14. 地源热泵工作原理 在制冷状态下,地源热泵机组内的压缩机对冷媒做功,使其进行 汽-液转化的循环。通过蒸发器内冷媒的蒸发将由风机盘管循环所携带 的热量吸收至冷媒中,在冷媒循环同时再通过冷凝器内冷媒的冷凝,由 水路循环将冷媒所携带的热量吸收,最终由水路循环转移至地水、地下 水或土壤里。在室内热量不断转移至地下的过程中,通过风机盘管,以 13℃以下的冷风的形式为房间供冷。 在供暖状态下,压缩机对冷媒做功,并通过换向阀将冷媒流动方向 换向。由地下的水路循环吸收地表水、地下水或土壤里的热量,通过冷 凝器内冷媒的蒸发,将水路循环中的热量吸收至冷媒中,在冷媒循环的 同时再通过蒸发器内冷媒的冷凝,由风机盘管循环将冷媒所携带的热量 吸收。在地下的热量不断转移至室内的过程中,以35℃以上热风的形式 向室内供暖。
3. 地球为什么有四季 地球中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称为赤纬,由于
地球的倾斜角(即地轴与黄道平面法线的夹角)永远保持不变,致使赤 纬随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即日期的不同变化,全年赤纬在+23.25° ~-23.25°之间变化,从而形成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换。
四季是因地球公转而形成的。地球绕太阳逆时针旋转成为公转,其 运行轨道的平面成为黄道平面。地球绕太阳的运行轨道接近椭圆形,而 太阳所处未知稍有偏心,因此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逐日变化,因而形 成四季。
人们在长期的建筑活动中,结合各自生活所在地的地形为了适应当 地的气候条件,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积累了很多设计经验。
生活在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利用当地的冰块及动物毛皮,利用鲸 油灯取暖,盖起了“圆顶小屋”。
巴格达地区:传统建筑的墙厚度达340~450mm,屋面厚度达460mm, 利用土坯热惯性,在室外日夜温度差达到24℃时,仍能够维持室内温度 的波动不到6℃
8. 太阳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波长对应的图,尤其可见光, 辐射能力
紫外线的波长大约在0.2~0.4νm之间,具有强大的杀菌。 可见光的波长大约在0.4~0.77mm之间,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 的部分。大气层对于大部分的电磁波辐射来讲都是不透明的,只有可见 光波段和其他少数如无线电通讯波段等例外。 红外线的波长大约在0.77~4.0νm之间,是造成热效果的主要因 素,含有大量的辐射热能。
E z含湿量:湿空气中与一千克干空气同时并存的水蒸气的质量。 相对湿度:空气中世纪所含水蒸气密度和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密度百分 比 绝对湿度: 显热 潜热
绪论: 1. 建筑是人来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的,人类的一切建筑活动都是 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2. 建筑是人类同大自然(特别是恶劣的气候条件)不断抗争的产物 不同地区的建筑特点: 3. 建筑的根本功能:创造一个微环境来满足居住着的安全与健康以及生 活生产过程的需要。 4. 在现代人工环境技术尚未出现的时代,在现今还未能采用线代技术的 地区,地区之间巨大的气候差异是造成世界各地建筑形态差异的重要原 因。 5. 建筑是特性最为复杂的微环境外壳,它涉及建筑与外部环境、建筑与 室内环境、建筑与人之间的关系。 6. 学习建筑环境学的目的: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活成需要什么样的室 内、外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人工微环境的;掌握改变 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11. 室外气温定义 室外气温一般是距地面1.5米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12. 日较差 气温日变化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最高值通常出现在下午
14点左右,而不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刻;最低温度一般出现在日出 前后,而不是在午夜。这是由于空气与地面间因辐射换热而曾文或降 温,都需要经历一段时间。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成为气温 的日较差。
绿化城市及周边环境; 控制使用空调器,提高建筑物隔热材料的质量,以减少人工热量的 排放; 改善市区道路的保水性性能; 建筑物淡色化以增加热量的反射;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燃煤为燃气; 用透水性强的新型柏油铺设公路,以储存雨水,降低路面温度; 形成环市水系,调节市区气候;
尽量减小中心城市的人口数量,尽可能发展卫星城。
出现旋风区域导致废弃物积聚
20. 城市热岛,成因,危害,如何避免 (1)强度:以热岛中心气温拣去同时间同高度(距地1.5m高出)附近 郊区的气温差值。 (2)影响因素:
A.气象条件:风速、云量、太阳直接辐射等最为重要 B.人为因素:空调散热量,车流量。 此外,城市的区域气候条件和城市的布局形状对热岛强度都有影 响。 (3)成因:
危害:在这种凹地里的建筑或住宅,冬季温度比其周围平地面上的 温度低得多,特别实在夜间更为明显。同样,在建筑物底层或位于普通 地面以下而室外有凹坑的半地下室,情况也与此类似。
解释:在冬季没有风力扰动的情况下,空气会像池水一样聚积在低
楼层,此时天空的低温将加速地表的冷却过程,使靠近地表的空气被冷 却,这种现象通常是缓慢进行的,不会形成风。所以,冬季时,一楼的 热负荷比二楼大。
部因素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太阳对地球的辐射,同时又受人类城乡建设和 生活、生产的影响。
2. 经度纬度 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同地球表面相交而成圈教经度圈,经度圈都通
过地球两极,因而都在南北相交。这样每个经圈都被南北两极等分成两 个180°的半圆,这样的半圆叫经线。
一切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球表面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纬线,它们 彼此平行。其中,通过地心的纬线叫赤道。赤道所在的平面将地球分为 南半球和北半球。
9. 风速随高度的变化 风速梯度公式(按幂函数规律分布的计算公式): ,和是当地边界层厚度与边界层处的风速,据此可以求出高度为h
的某点风速Vh。 由于上式不方便,则有下式:
Hmet—气象站风速测量点的高度,m; Vmet—气象站风速测量点处的风速,m/s; δmet—气象站当地的大气层边界层的厚度,m; amet—对应气象站当地的大气层厚度的指数; δ 需要求风速地点的大气层边界层厚度,m; a—对应需要求风速地点大气边界层厚度的指数。 10. 风玫瑰图 作用:直观地反映出一个地方的风向和风速。 风玫瑰图包括风向频率分布图和风俗频率分布图。 风向频率是逐时所实测的各个方向风所出现的次数,分别计算出每 个方向风出现的次数占总次数的百分比,并按一定比例在各方位线上标 出,最后连接各点而成。 风速频率类似。
远红外线(长波红外线) 近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大气压力随海波高度如何变化, 6. 大气透明度
令P=IL/I0=exp(-a),称作大气透明度,它是衡量大气透明度的标志, P越接近1,大气越清澈。P一般为0.65~0.75。 7.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照度大小取决于什么
地球对太阳的相对位置(太阳高度角和路径)以及大气透明度。 大气层外的太阳辐射在通过大气层时,除了一部分被大气层吸收与
(1)太阳高度角与太阳通过的路径长度密切相关,从而影响日射强 度。太阳高度角低则日射强度小; (2)冬季太阳高度角低,夏季太阳高度角高; (3)清晨和傍晚太阳高度角低,中午高; (4)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低,低纬度地区高。 2-11图 北纬40°的太阳辐射太阳总辐射量
对于水平面来说,夏季总辐射照度达到最大;而南向垂直表面,在冬季 所接受的总辐射照度为最大。
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华北地区:由于冬季干冷,夏季湿热,为了能在 冬季保暖防寒,夏季遮阳防热、防雨以及春季防风沙,就出现了大屋顶 的“四合院”
在我国的西北、华北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有暴雨、春季多风 沙、秋高气爽、气温年较差较大——窑洞。
西双版纳:为了防雨,防湿和防热以取得较干爽阴凉的居住环境, 创造出了颇具特色的架竹木楼“干阑”建筑。
阻隔以外,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太阳直接照射 到地面的部分,成为直射辐射;另一部分是经过大气散射后到达地面的 部分,成为散射辐射。直射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就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 射能的总和,成为总辐射。但实际上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还有一部分, 即被大气层吸收掉的太阳辐射会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其中一部分能量送 到地面,相对于总辐射能量来说很小。 2-10图 不同高度角和大气透明度下的太阳直射辐射强度:
云南:布依族的石屋以石块砌墙,以石瓦盖顶,就地取材,造价低 廉,冬暖夏凉,不怕火灾,隔声性能好。
第二章: 1. 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和外部环境,会通过维护结构直接影响室内 的环境。 2. 地球1小时转15°,转1°需要4分钟
1. 与建筑环境密切相关的外部环境要素: 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天空辐射,土壤温度。这些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