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中国地理农业练习题

(完整版)中国地理农业练习题

1 中国的农业 练习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一、选择题 图1为我国某一省级行政区轮廓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河流中,发源于该区域的是 A.塔里木河 B.雅鲁藏布江 C.淮河 D.长江 2.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该省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A.种植柑橘、荔枝等为主的林业 B.种植水稻为主的耕作业 C.饲养猪、鸡、鸭为的畜牧业 D.放养羊、马、牛为主的畜牧业 下图甲、乙为我国两个盆地。读图回答3~4题。 3.甲、乙两盆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都是( ) A.水运便利 B.劳动力充足 C.油气资源丰富 D.气候适宜 4.甲盆地的小麦品质好于乙盆地,主要是甲盆地( ) A.地形平坦 B.温差大,光照足 C.土壤肥沃 D.水源充足 读右图,完成5~6题: 5.判断该地可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 ) A.天然橡胶 B.棉花 C.茶叶 D.甜菜 6.从农业可持续发展来考虑,该地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A.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畜牧业 B.大力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的稳产高产 C.以林牧为主,农林牧结合,防止风沙危害 D.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努力增产粮食

右图表示我国东北地区季节性积雪融化完毕日期等值线及水系分布。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积雪融化完毕日期最早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8.等值线在②处明显向北弯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地形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洋流 2

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即活动温度总和简称积温。读我国某区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 积温”图,完成7~8题 7.从图中信息判断,该区域的地势特点是 A.东高西低 B.西北高,东南低 C.北高南低 D.南北高,中间低 8.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水热条件最好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11~12题。

11. 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地冬季漫长 B.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 C.丙地降水集中夏秋,冬春寒冷干旱 D.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 12. 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 B.乙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C.丙地发展立体农业利于改善环境 D.丁地大力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回答13~14题。 13.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14.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2。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15~16题。 15.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16.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17.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与其主导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A.南疆的长绒棉种植——热量 B.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市场 C.河西走廊的棉粮种植——土壤 D.雅鲁藏布江谷地种植业——热量 3

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使番茄具有较高的色素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某地开始大规模种植、加工番茄,生产能力占到全国近90%,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番茄的区域。据此回答18~19题。 18.番茄加工产业已成为该地重要的外向型产业,为进一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应该( ) ①抓好对外宣传,以拓展市场 ②扩大外延,增加种植面积 ③抓好龙头企业建设,以带动品牌 ④抓好科技投入,不断提高质量 ⑤加大原料出口能力,增加收益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该地最可能为我国的( ) A.西藏 B.新疆 C.黑龙江 D.安徽

下图为我国某年某经济作物年产量分布图,读图回答20~23题。 20.该作物是( ) A.甘蔗 B.甜菜 C.棉花 D.大豆 21.①省区该作物单产高于②省区的优势气候条件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风能 22.2010年春季,图中③省区遭遇百年不遇的严重旱灾,使得该省区重点发展的生产规模和产量居全国第一的某种经济作物市场价格持续上涨,该种经济作物最有可能是( ) A.油菜 B.甘蔗 C.香蕉 D.花卉 23.③省区重点发展上述农产品种植所依托的优势资源是 ( ) A.气候资源 B.土地资源 C.劳动力资源 D.水资源 24.根据下面四幅我国农作物主产区分布示意图,判断下列各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油菜 ②甘蔗 ③冬小麦 ④水稻 B.①水稻 ②冬小麦 ③甘蔗 ④油菜 C.①油菜 ②甘蔗 ③水稻 ④冬小麦 D.①水稻 ②油菜 ③甘蔗 ④冬小麦 读“长江沿江地带示意图”,回答25~26题。 25.与东北松嫩平原相比,图示地区①~⑤五大商品粮基地的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耕地广阔 B.水源充足 C.热量充足 D.市场广阔 26.图中a~e五大钢铁工业基地中,区位特点不同于其他且布局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a-市场指向 B.b-原料指向 C.c-燃料指向 D.d-技术指向 以下农业区为:①东北三省 ②长江中下游区 ③南部沿海区 ④黄河中下游区 4

27.与下图所示相应的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结构图,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一)①,(二)②,(三)③,(四)④ B.(一)②,(二)④,(三)③,(四)① C.(一)③,(二)④,(三)①,(四)② D.(一)②,(二)④,(三)①,(四)③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图中M表示我国某县2005年农产品产值构成。读右图回答28---29题。 28.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和气候 B.土壤和水源 C.市场和交通 D.政策和劳动力。 29.该县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城郊的“都市农业”,以下适合“都市农业”发展的产业部门有( ) A.观光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房地产业 D.水稻种植业 30.下表我国某区域 2008~2010年占用、增补耕地的平均坡度与平均海拔状况,分析表格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占用耕地分布在坡度小、海拔低的区域,土壤肥力逐年下降 B.增补耕地分布在坡度大、海拔高的区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C.占用耕地分布在坡度小、海拔低的区域,可大区域开垦 D.增补耕地分布在坡度大、海拔高的区域,有利于保持水土 读东部地区各省市农业结构变动表,完成31~32题。 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江苏 福建 山东 种植业比例 - - - -+ - - - 林业比例 -+ · - + · · · 牧业比例 + + + +- +-· · + 渔业比例 + + + + + + +· 农业结构变化率(%,1978~2005年) 36.3 35.19 56.95 20.9 16.37 14.45 52.05

注:“+”代表上升,“-”代表下降,“·”代表稳定。农业结构变化率数值越大,变化幅度越大。 5

31.下列关于表格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结构变化幅度由南向北增大 B.种植业比例都呈下降趋势 C.林业比例的变化对农业结构变化率的影响最小 D.导致牧业比例上升的原因是大牧场放牧业的大力发展 32.导致东部地区各省市种植业、牧业及渔业比例发生明显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 B.科技 C.气候 D.市场 图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据此完成33~35题。 33.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 A.耐旱 B.耐涝 C.抗病虫害 D.占耕地少 34.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 B.洪涝 C.台风 D.冻害 35.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 ) 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 C.降水少,地形平坦 D.绿洲广布,土壤肥沃

二、综合题 36. 图1为我国部分省区简图,图2为2010年山西、陕西省的土地利用结构。完成下列各题。(8分)

(1)素有“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平原是该区域重要的耕作业区,试从地质作用角度说明该平原的形成过程。(2分)

(2)春旱是威胁渭河平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试分析春旱频发的原因。(3分) 6

(3)指出山西省北部省界的走向特点,并分析说明该界线两侧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3分)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单双季稻要求年平均降水量分别在750mm和1500mm以上。 材料二:中国水稻分布图

材料三: A地为宁夏平原, 自古享有“塞上江南”、“西北明珠”的美称,而今依旧是中国西北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特色农业基地。小麦、水稻高产稳产,枸杞、瓜果品质优良。银川附近遍布的湖沼是宁夏的水产基地,而贺兰山前广袤的草场,则是宁夏滩羊的重要产区。 (1)根据上图,描述中国水稻分布特点。(5分)

(2)最近一个时期,不断有人提出 “宁夏不应该种植水稻!”这个问题。试从生态环境角度为此说法提供论据。(4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