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综合练习题,答案免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综合练习题,答案免费

第七章综合练习题班级:姓名:1、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是基因频率改变B.②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等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D.④是物种多样性2、普氏野马重归自然的实验,标志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已经从单纯的物种异地保护阶段迈向物种回归自然阶段。

有人预计,数年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野外的普氏野马的基因突变频率将不断增加B.野外的普氏野马某些基因的频率将会发生定向变化C.野外的普氏野马有助于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增强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生殖隔离3、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

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A. 43%B. 48%C. 52%D. 57%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若干物种的进化B.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5、下列关于种群、变异、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总和称为基因库B.种群中的每一个体产生的变异都是定向的C.种群中的每一个体都是进化的基本单位D.生物进化的结果一定是形成新的物种6、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A. 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 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比例增加C. 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 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强的定向变异7、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Ⅱ、Ⅲ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B. 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C. 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D. Aa个体在Ⅰ、Ⅲ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8、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由基因突变引起,其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用a 表示)。

只有隐性纯合子才会发病,携带者不发病,且对疟疾的抵抗力高于正常人。

在非洲某些疟疾流行的地区,携带者比例在20%左右;现在美洲黑人中携带者的比例已降到了8%。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非洲疟疾流行地区a 的基因频率大约为30%B. 美洲黑人中a 的基因频率下降是环境选择的结果C.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死亡会导致人群基因库发生变化D. 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有害的突变基因可转变为有利的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长颈鹿的长颈性状的形成是长期采食高处树叶的结果B .由于长期滥用抗生素促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C .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产生了三倍体的无子西瓜,因此二者属于两个物种D .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蛾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蛾10、某植物的花色(白、蓝和紫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 和a ,B 和b )控制(如下图所示),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某紫花种群(基因型为AaBb )自由传粉,若该种群繁衍一代后,除去全部的白花植株,则b 基因频率会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先减小后增大11、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环境因素能引起基因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突变B .生物的各种变异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 .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并使其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 .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2、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表述,正确的是A .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 .基因频率的改变就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C .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D .种群基因库之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13、下表关于基因工程中有关基因操作的名词及对应的内容,正确的组合是14、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

某一果蝇种群全部表现为灰身,其基因型为AA 和Aa ,比例为1∶2。

该种群个体自由交配一代,则F 1种群白色素蓝色素紫色素A B酶1酶2A.AA∶Aa∶aa=3∶2∶1 B.A基因的频率为2/3C.出现黑色个体,意味着种群发生了进化D.随着自由交配次数的增加,a基因频率将逐渐增大15、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lB.一个种群中,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必定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C.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D.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16、野兔长毛(A)对短毛(a)为显性,某种群中,AA个体占40%,Aa个体占40%,aa基因型个体占20%。

该种群自由交配获得F1。

(1)F1中各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P AA = ;P Aa= ;P aa= 。

(2)F1中A、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P A = ;P a= 。

(3)若该种群繁殖时,突遇低温,导致F1的短毛个体全部冻死,则:P A = ;P a= 。

该种群是否进化了?。

理由是:。

17.加拉帕格斯群岛的地雀原来属于同一个物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分布在不同的海岛上,从而形成了________ 。

这样,不同的种群就可能出现不同的________ ,且互不影响,从而使不同的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不同的变化。

同时由于各岛屿上的条件不同,所以自然选择对各种群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久而久之,各种群的________ 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________ ,从而使原来属于同一个物种的地雀,就成了不同的物种.由此可见,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上述一个物种进化成多个不同的物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还包括基因多样性和________ 多样性。

18、大熊猫是我国稀珍物种,被称为动物中的“活化石”。

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大熊猫种群中的个体差异性一般较大,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而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的。

大熊猫在地球末次冰期消融后还经历了强烈的种群扩张,而现在濒于灭绝的事实说明,在的作用下,大熊猫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变化。

(3)种群甲是由基因型均为Aa的雌雄个体组成的,它们之间自由交配产生了三种不同基因型频率的后代:23%AA、54%Aa、23%aa,那么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填“是”或“否”)。

已知大熊猫和小熊猫不属于同一个物种,其根本原因是。

19、科学研究发现,人类染色体与黑猩猩的同源性超过了95%,在基因数量、基因结构与功能、染色体的结构上,人类与黑猩猩几乎相同。

黑猩猩的生殖细胞含有的24条染色体中,如果将其2号染色体和12号染色体融合连接在一起,长度恰好等于人类第2号染色体的长度,结构也十分相似。

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和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发生定向改变,两个种群一旦产生了,就标志着形成了新的物种。

(2)黑猩猩的2号和12号染色体如果融合,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类型。

(3)如果在黑猩猩的2号和12号染色体上,分别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而人类也有这两对基因,这两对基因在人群遗传情况是否与黑猩猩一致?,为什么? 。

(4)如果对黑猩猩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检测 条染色体。

人与黑猩猩之间的差异体现了多样性。

20、下列是DDT(一种农药)对家蝇抗性(抗DDT 而能存活的能力)的实验研究:将家蝇分成等量的多组,每组再分为等量的A 、B 两部分。

用DDT 处理每一组的A 部分,而保留B 部分不接触DDT 。

处理后,检查各组的死亡率,死亡率高表明抗性低,反之则表明抗性高。

选死亡率最低一组的B 部分饲养,使之繁殖后代,把后代再按上述方法进行抗性实验。

这样,经过若干代后,当用DDT 处理其中A 组的家蝇时发现其死亡率为4%,再用DDT 处理这一代的B 组家蝇。

则:(1)B 部分经DDT 处理后存活率为_______。

(2)由实验可知,家蝇抗性的产生是__________的结果。

(3)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家蝇和DDT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4)DDT 对家蝇的抗性的产生所起的作用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述B 部分经DDT 处理后存活率为上述百分比的原因。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材料1:一万年前,科罗拉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

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这两个种群可能形成两个物种,如下图所示。

(1)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知: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a 表示 ,b 的实质变化是 。

(2)种群1和种群2中的个体在同一性状上的表现类型越来越多说明了 ______________ 。

材料2:在对某植物种群进行调查时发现:基因型为AA 和aa 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 和aa 的植株所占的比列分别为4%和64%。

(3)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填“是”或“否”),原因是 。

材料3: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花矩的顶端贮存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

(4)兰花细长花矩和蛾细长口器的相互适应是生物间 的结果。

(5)人们发现: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其它兰花的基因库不完全相同,说明了 的多样性。

22、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体色受到一对等位基因S 和s 控制,黑色(S )对浅色(s )为显性。

在曼彻斯特地区,19世纪中期以后,种群中S 基因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了20世纪则上升到95%以上。

据题回答:(1)最初的S 基因是通过__________出现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____________。

(2)19世纪,桦尺蠖的栖息地(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种群s 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

(3)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铜使地衣不能生长,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

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S 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