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课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习题课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
它对纠正偏差、预防错误、巩固基础、强化技能,以及提高学生智力、开发学生思维、完善知识结构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习题课教学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消除疑惑、纠正错误,从而使学生的认识得到继续、深化和提高,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促进教学的目的。
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1.课前充分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习题讲评课也是一样,课前的准备是必需的,特别是对讲评课教学目标的定位非常重要。
课前要做好哪些工作呢?我认为应从“阅”“查”“析”“选”等四方面入手。
1.1重视“阅”,了解“症结”所在。
“阅”就是“摸底”,摸清学生掌握知识之底,学习习惯之底,学习方法之底。
这是教师掌握第一手可靠资料的最佳途径。
“阅”的要求就是要对学生的作业全批全改,做好统计和归类。
具体做法是:选择题不但要统计出全班学生集中的错题,还要将每一道错题中学生集中错误的选项记录下来;解答题要“阅”答题步骤和答题习惯。
“阅”的质量要高,对错分明,评判规范,不要出现错批、误批现象,这样才能给学生营造出严谨、严肃、认真的氛围。
“阅”的过程关键是了解和收集。
1.2仔细“查”,设计“治疗”方案。
“查”易错点、马虎点、知识遗忘点、易混点和思考盲点,针对这些“点”来设计出针对学生实际的“治疗”方案。
马虎“点”要重锤敲击,知识遗忘“点”应变换角度进行重新记忆,思考盲“点”要设立“支架”让其步入其内,易混“点”要对
比强化,明晰其内涵和外延。
1.3缜密“析”,构建讲评目标。
“析”是分析学生的错误选项,分析学生失误根源,分析学生做题习惯和态度。
根据分析结果要有针对性地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也应同新授课一样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对一些学生进行信心教育。
对有进步的学生要适时表扬,给予鼓励,培养学科情感,使其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知识目标的确立更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缜密分析学生的错题,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仔细把脉,确立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2.选题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灵活性。
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学生在与教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中,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活动中学习,学习的效率与成果如何,取决于在互动与生活过程中能否充分地运用自己的各种器官。
所以,一堂好课,不仅仅在于它有条不紊,也不仅仅在于它流畅顺达,而在于它是否真正地让学生练习和实践。
但这绝不是鼓励搞“题海战术”,“题海战术”无疑只会消磨个性,窒息创造能力,僵化思维方法,而我们所追求和提倡的是学生的个性自主、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
注意题目的质量,即题目的难度和深度,这是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所定的标高,但必须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学生可以“跳一跳,摘桃子”,还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题目做到少而精,有代表性,能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考点,能起到示范引路、方法指导的作用,还应便于情境、设问、立意等方面作多种变化,从不同角度
使学生对知识与方法有更深的理解。
比如我们在学到相似三角形的相关内容时往往会遇到这样典型的题目:已知△ABC中,点D,点E分别是边AB,AC上的点,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使△ADE与△ABC相似。
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灵活性。
因为可以是△ADE∽△ABC,也可以是△AED∽△ABC,并且添加的可以是角对应相等,也可以是两边对应成比例。
当然题目若能用实验做出来或与实际生活联系得比较密切,则尽可能安排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或实际操作,以增强直观程度。
在出示题目之后,教师要沉得住气,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审题思考,以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展示学生的能力。
所以教师在选编习题时要多多推敲,合理选题。
3.注重以下的四个原则。
3.1主体性原则习题课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
教师要精讲,学生要精练。
最后,引导学生反思小结,提出自己的解题策略,形成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启发性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要做到以下三点:(1)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2)启发学生立疑释疑;(3)发扬教学民主。
3.3规范性原则。
解答一定要合乎逻辑顺序、层次分明、严谨规范,简洁明了。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说一说就过去了,必须要有适当的板书进行解题示范,这个板书可以是教师亲自示范,也可以是学生板演、点评后的板书,总之要使学生学会规范的书写。
教师做到数学语言、符号准确,说理清楚,书写规范有序。
3.4系统性原则。
思维程序突出审题探索和反思的过程,要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和批判性。
初中数
学习题课应是以问题为核心、以效率为目的的课堂。
只有让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学得灵活,学得扎实,优化学习过程,提高效率,我们的数学教学才能更上一层楼。
学以致用,马上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学生的习题课的路子,使习题课真正发挥作用。
4.教会学生总结反思问题。
所谓总结就是将过去的加以整理、消化、吸收的过程就是将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过程,即提高的过程;反思就是做完一题之后,不是接着做下一个题,而是回过头来将做题时想到的知识,方法等再思一思、想一想。
反思有助于能力的提高。
总结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终。
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联想,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知识的立意等去解决、思考同一个问题;对一些数学问题如从它本身的意义上考虑难以解决,则可根据它的特征变化成另一种与它等价的但又完全不同的知识去研究获得突破;从方法、规律、技巧等方面进行反思,寻觅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这样做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整体素质,使他们从小养成全面地、有创见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2、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
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3、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
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