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


11.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成才目标?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目标在人的生活中很重要,要 摆脱空虚无聊,就要树立一个目标。 目标有大有小,有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 一个人所确定的目标越远大、越崇高,他的行为动 力就越强烈、越持久。 理想就象罗盘,引导着人生航船的方向,一程一程 向前推进。 “千里之行,始于 足下”,每一个立志成 材的大学生都应该树立 远大的理想,同时确定 具体的学习生活目标。
黄来女:“背着父亲上 大学,孝女撑起一片天” (武汉大学)
7.大学生活:独立人生的关键一步
一样的大学,不一样的人生
药家鑫故意杀人案 (西安音乐学院学生,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
7.大学生活:独立人生的关键一步
一样的大学,不一样的人生
云南大学马加爵
8.准备度过一个怎样的大学?
坚持自习 经常锻炼 早起早睡
10.大学生应具备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树立合作学习的理念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10.大学生应具备的学习理念:
10.大学生应具备的学习理念:
87岁的昆明老人苏桂琳,68年 大学梦圆,成为对外经贸大学年 龄最大学生,每天在家中准时打 开电脑,登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远程教育网站,然后戴上助听器, 手拿放大镜开始上课。
11.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成才目标?
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 和可靠接班人。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 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自觉接受社会主义 努力掌握科学文化 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 知识,掌握本专业比 提高文化艺术修 较系统扎实的理论基 教育,增强遵纪守法 了解体育运动的 养,养成良好的审 础和应用技能,不断 观念,促进思想道德 基本知识,掌握科 美观念,加强审美 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 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学锻炼身体的基本 培养创新能力、实践 修养,提高审美能 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技能,积极参加体 能力和创业精神,提 力,认清什么是美, 育锻炼,养成锻炼 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素 什么是丑。 质。 身体的良好习惯。
培养爱好 考四六级 拿奖学金 节俭生活
收获爱情 考证、考研 社会实践
人才
自我认同
自觉自省
自律自强

自怨自艾 (yi)
晚睡懒床 学会逃课 寂寞无聊
庸才
自暴自弃
盲目攀比 考试挂科 通宵泡网 拖拉机王
自我否定
没有心气 没有目标 重修退学
废才
8.准备度过一个怎样的大学?
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8.准备度过一个怎样的大学?
1.大学是什么:
家长说
好好学习,等你考上了大学,我给你买新电脑, 带你出去旅游,想去什么地方就去什么地方!
等你考上了大学,你想让我管,我还懒得管你 呢!
1.大学是什么:
高中的自己说
等我考上了大学,就一定要好好玩个痛快,我 一定要考的远远的,让他们再也管不了我。 在大学我一定要好好享受生活,轻松的学习, 愉快的生活,没准还可以在校园里碰见我的另一半 呢!老天,让我快点去上大学吧!
6.大学生活的变化(特点):
教学方式的变化:
中学时期的学习方式是以课堂 讲授为主,配以大量的练习可加巩 固。老师讲课,以课本为主,一章 一节,按部就班。 大学老师讲课,一般不按照课本照本宣科,每一位 老师都有自己的讲课特色,教学思路,有些地方重点讲, 有些地方一带而过,甚至不讲,老师对书本内容有较大 取舍,很多内容不拘于书本,而且每次课,教学进度快, 信息量大。这就使得上课认真听讲、作好笔记格外重要。
4.高职院校(college): 高职院校属于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但不同于普通本 科教育,高职教育有其独特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 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 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培 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本科培养的理论型、设计型人才, 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
3.大学的功能: ①大学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大学是人才的培养基地,是制造高级人才的“工 厂”。 大学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但并非每一个人走进大 学都会成为高级人才。大学生只是潜在的人才,只有刻苦 学习、勤奋钻研、敢于开拓创新,才有可能成为现实人才。 ②大学是传承文明,弘扬先进文化的桥梁。 大学是思想库,汇集了来自古今中外的各种思想、 各种学说。生活在大学的学生们,不断地接受人类先进文 化的熏陶和感染,而且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实践者, 犹如一颗颗种子,把人类的知识智慧带向世界各地。 ③大学是开展学术研究,探求真理,创新知识的前沿阵地。 大学是知识与人才的集中地,汇集了大量的各行 各业的专家、学者,大学的老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任 务,还承担着科学研究重任。
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 第一次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 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时候亲身实践; 第一次自由处置生活、学习中的各类问题, 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 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地接受教育; 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 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 的人生阶段; 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 可以不断修正自我的完善; 也许是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 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5.高职院校的特点:
5.高职院校的特点: ①人才层次的高级性。 高职毕业生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 实际问题能力而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 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 ②人才类型的技术性。 高职毕业生善于将技术意图或工程图纸转化为物质实 体,并能在生产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 实际问题,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 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③就业岗位的基层性。 即培养的学生是为生产一线服务的。如:通信系高职 生能从事通信工程施工、通信工程设计、通信设备维护和 通信工程监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经济类高职生主要去 财经部门或企业从事财务工作。
6.大学生活的变化(特点):
学习方式变化:
中学的学习:主要围绕老师讲授内容学习。 大学的学习:老师较少布置作业,学习主要依靠自 己。大学里,班级观念淡化,没有固定的教室,有时上 课人数多达一百多人。
学习要求变化:
中学时期:学习以掌握知识为主。
大学期间: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培养自己的分析 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如要掌握如熟练使用查找 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料的方法;不仅要学习如何做事,还 要学习如何做人。
1.大学是什么:
大学新生的话
大学本来在我的想象中是十分美好的,但报 到后的生活却让我陷入的深深的迷惘之中,特别 是辛苦的军训和陌生望当中。
1.大学是什么:
大学老生的话
大学是人与人之间拉开差距的魔鬼地域。
大学对于善于自主学习的人来说是天堂,对 自我控制能力差的人来说是地狱。
简称 纲要
历史
简称原理
形势与政策
本、专科
本课程介绍
基 础 课 的 逻 辑 结 构
绪 论
第一部分 (第1-4章) 第二部分 (第5章)
适应教育 思想教育 道德观教育 法制观教育
第三部分 (第6章)
课程主要内容概述
一条主线 两方面素质 三部分内容 “五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法制教育
11.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成才目标?
结果: 第一组走了不到2小时就有人叫累了,“怎么还没 到?”“究竟要到哪里去?”有人不想走了。 第二组走了5公里也累了,心想“才走了一半呢”, 意志低落,垂头丧气。 第三组走了6公里也有人喊累了,但走到第8公里时, 情绪开始高昂起来,因为马上快到了。走到第9公里的时 候,胜利在望了,大家欢快地唱起歌来,几乎是跑步前 进。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大学是什么:
你还有印象吗?
它就发生在不久前 我们身上或者身边。
1.大学是什么:
2
1.大学是什么:
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谈谈对大学的感觉:
消极----(有时候)-----积极
自由
沮丧
1.大学是什么:
高中老师说
你们现在好好努力,多用点功,将来只要考上 大学那就轻松啦,到时候你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没有人会管你!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道德观、法制观教育
2.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性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 地位:大学公共必修课 、基础课 学分:3学分 学时:48学时 考核:考试科目。 学期成绩=学习表现(30%,考勤+讨论+提问)+ 作业成绩(30%)+考试成绩(40%)
绪 论
1.大学是什么? 讨论:自己心目中的大学是什么? 自己配图……
(蔡元培)
所谓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
谓也,有大师
之谓也……
(梅贻琦 )
2.大学: 大学(university)——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是 学校教育的最高阶段。(综合性大学) 大学起源于中世纪,早期的大学以教学为主,主要是 培养人才。现代大学强调教学与科研的统一。 20世纪初,美国从实用主义出发,将教学与科研同为 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
6.大学生活的变化(特点):
①学习要求的变化。
专业性 多样化
学习的 变化
自主性
探索性
互动性
6.大学生活的变化(特点):
学习内容的变化:
中学时期:学习内容以语、数、 外等基础课程的学习为主。 大学时期:除大一有语、数等基础课程外,其余时间 主要用来安排学习大量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 的职业能力,为未来择业打基础。大学的课程门类多,有 公共基础课(如英语、计算机、政治等),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实践课。不同的课程有不同要求,必修课要求较 高,选修课要求相对较低。大学阶段的学习,知识的深度 和广度大大增加,专业方向基本确定,需要大力发挥学习 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