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心理健康教育第四章适应环境转变角色
心理健康教育第四章适应环境转变角色
主要概念
• 合理化
合理化是指一个人以表面的理由来解释自 己的失败,以减轻内心的焦虑的适应方式, 如自己成绩不好却怪老师判分不公平。
主要概念
• 补偿
从广义上来说,补偿是指一个人以其他成 功的活动来代替原来的失败,如“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从狭义上来说,补偿是指一个 人因身体上的某些缺陷产生自卑感,而通过 发展其他方面的才能,以重新获得自尊和声 望。
心灵求索 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一些不同的身份,也总要扮演与 身份相适应的特定角色。同一个人一般也拥有多重角色。下面 是甲乙两位同学关于角色问题的对话: 甲:一个人应该做什么就像什么。如,在家是父母的孩子, 就应该是个孩子的样子,活泼自在,轻松随意;在学校是个学 生,就应该遵守校规校纪,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拜访长 辈应该有一个晚辈的样子;出门旅游又该有一个游客的样子, 当了大学生了仍像个中学生,这样的人一点都不灵活,不可爱。 乙:如果一个人不断地变来变去,哪个是真正的自己?活得 累不累?干吗不按自己真正的性格和想法去生活,而要变成一 个个面具人呢? 甲乙双方观点不一致,谁都不能说服对方。甲乙两位同学 的观点谁是谁非呢?
主要概念
• 角色、角色期望
主要概念
• 升华
升华是指一个人将隐藏于潜意识中的冲 动或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欲望,通过合理 的或社会能够接受的途径表现出来。升华 是一个人更高境界的表现,是积极适应环 境的一种方式。
主要概念
• 压抑
压抑是指当一个人内心的愿望与社 会的价值相冲突而产生内疚、负罪感 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时,会将自己的 愿望积压在内心深处,甚至排除在意 识之外。
二是心理上的适应。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主体 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 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使 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
三是对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包括为了生存而使自 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要求的适应,和努力改变环境以使 自己能够获得更好环境的适应。前者是消极的被动的 适应。后者是积极的主动的适应。
适应环境 转变角色
中学阶段,学生伏案 学习;在大学里,他应 该站起来,四处暸望。
——英·怀特海
一个大学校长这样说:
学生在大学里,实际上是学四种东西, 一是学怎样读书:learn to learn;二是学怎 样做事:learn to do;三是学怎样与人相处: learn to together ; 最 后 是 学 怎 样 做 人 : learn to be。
主要概念
• 反向作用
反向作用是指一个人将动机完全伪装起来 而在现实中表现出与原有动机完全相反的行 为。反向作用会使人表里不一,在适应环境 时无法达到内心和谐一致的状态。
主要概念
• 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信念和 重要特征前后一致及连续完整的意识。自我 同一性既包括一个人对自己的个性特点、以 往身份、自我形象的综合感受,也包括对自 己的未来发展、职业理想、对异性伴侣和爱 的对象做出的选择。
朱智贤:适应是来源于生物学的一个名词,用 来表示能增加有机体生存机会的那些身体上和行为 上的改变。心理学中用来表示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 应。 (《心理学大辞典》)
人类适应比动物适应更为复杂,不仅要适应自 然,还有适应社会,适应自我。
心理学范畴里使用适应概念时,通常有三 个角度:
一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即生理适应。
大学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 的第一天起,你就应该对大学四年有个正 确的认识和规划。
多维度的大学,多向度的青春
适应 --是终身的任务,是你大
学的起点!
大学新生需要调整适应的内容
• 1、环境的适应 • 2、人际关系的适应 • 3、学习的适应 • 4、经济的适应 • 5、心理的适应
什么是适应?
主要理论
• 适应的过程
认识变化阶段 产生不和谐与不满足感阶段 重新调整想法和行为以适应环境阶段 角色转变与稳定生活阶段
主要概念
• 认同
当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成功时,就 会通过模仿成功人士的言行、动作、服饰等 来减少失败的痛苦。认同具有积极的一面, 通过认同自己欣赏的对象,模仿其行为,可 以激发个体的斗志,并使之获得同样的成功。
心灵求索 记得上小学时,老师就教育我们:长大要考大学。从小学 到初中,再从初中到高中,考大学是我唯一的目标。今天,梦 已圆,我终于跨进了高职学院的大门。然而,眼前的大学让我 欣喜让我忧,我由此陷入迷茫与惆怅。美丽的校园、漂亮的教 学楼、宁静的图书馆、明亮的教室,先进的实验仪器……这一 切都让我这个只见过锄头和铁锹的农村娃感到无比兴奋:我真 的走进了梦境中的知识海洋和科学殿堂吗?然而,曾记得中学 的老师这样告诉我们:“你们现在要努力学习,刻苦刻苦再刻 苦,中学是苦水里泡出来的,大学是在糖水里泡着的。”现在 高年级的师兄师姐们也以同样的口吻告诉我:“高职学习很轻 松,混混就有60分。”,进入高职,我真的可以歇一歇了吗? 我感到矛盾和困惑;雄心勃勃的我难道真过于天真了吗?我仿 佛失去了自己的目标,如同一艘迷失了航向的小船,在茫茫的 大海上飘荡。 —摘自一个高职新生的日记 高职新生朋友,你有过这样的心理体验吗,如果你遇到这 样的矛盾与困惑,又如何面对呢?
3、行为选择。行为选择是一个比较与决策的过程,其核心是对 原有行为方式的调整与改变。行为方式的重新选择是以认知 的调节与态度的改变为基础的,受思维方式与态度倾向的直 接制约。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式与态度倾向如果是积极的,那么主体的行 为方式也会是积极的;思维方式与态度倾向如果是消极的, 那么行为方式也会是消极的。
人类适应的重要性: 只有不断适应,才能继续生存。 只有不断适应,才能获得发展。
心理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适应是心理健康的结果和外在表现,心
理健康是心理适应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二)大学适应的心理过程
1、认知调节。是适应过程的起始阶段,它包括外部评估和内部 评估。
2、态度转变。认知过程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情绪体验的变化,同 时也会导致行为意向发生相应的变化。当认知、情感和行为 意向都发生了变化时,就会引起态度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