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的未来发展趋势空军的未来发展趋势空中战场仍将是未来较长时期各国军事斗争的主战场。
随着大批关键技术的突破,未来20年航空装备将在围绕信息化建设这一核心主题,继续向隐身化、智能化、无人化、远程化等方向发展。
一一一一、、、、在研第五代多用途战斗机将成为主流装备在研第五代多用途战斗机将成为主流装备在研第五代多用途战斗机将成为主流装备在研第五代多用途战斗机将成为主流装备,,,,网络化网络化网络化网络化、、、、隐身性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隐身性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隐身性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隐身性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凭借隐身、超声速巡航、超视距发射以及综合电子系统等优势,正在研制和生产的第五代(我国称为第四代)多用途战斗机将是未来空中战场的绝对主力。
当前,除美国列装第五代战斗机F-22外,其他国家的下一代战斗机尚处于研制状态。
预计到2030年左右,美军作战飞机中将有一半以上的作战飞机属于第五代战斗机,印度和俄罗斯联合研制的第五代战斗机(相当于美国的F-22)也将总共有1000架左右开始服役。
日本正在研制的新一代战斗机有可能也将达到数百架的规模。
除第五代战斗机外,主要国家的作战飞机基本上都是改进型上一代机。
各国在列装第五代战斗机的同时,将根据航空装备发展的特定规律,同步进行其改进型研制。
例如,美国已经启动了F-22战斗机的“增量改进3.2”计划,增强电子攻击和对地攻击能力。
第五代战斗机除了在单架能力比上一代战斗机显著增强外,其与作战体系其他要素的紧密联系也将确保作战能力倍增。
为适应信息化作战的需要,各国将进一步提高第五代战斗机的网络化程度,使其成为网络中的“节点”,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固有能力和与其他武器平台的联合作战能力。
二二二二、、、、机载武器在提高打击效果的同时机载武器在提高打击效果的同时机载武器在提高打击效果的同时机载武器在提高打击效果的同时,,,,将重点加强抗干扰能力和机动性将重点加强抗干扰能力和机动性将重点加强抗干扰能力和机动性将重点加强抗干扰能力和机动性伴随着新一代作战平台的列装,新型机载武器也将得到大力发展。
未来的机载武器发展重点将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微机电系统动力技术、纳米复合材料技术应用于制导武器的制导控制部分,提高打击精度,并实现制导武器的小型化、轻型化和增程化;二是采用新的通信技术发展保密性更强的弹用数据链系统,提高导弹的抗干扰能力、信息实时更新能力,从而实现对目标的灵活捕捉和实时战损评估能力。
增加射程仍是空地导弹的重要发展方向。
当前,美国正在发展的超声速远程空射巡航导弹与俄空军正在试验的X-90超声速远程空射巡航导弹的射程都达到300千米。
即将装备法国“阵风”B战斗机的“斯卡普尔”E/G型巡航导弹射程将达到350千米;改进型“阿斯姆普”空地核导弹ASMP-A,射程更是将达到500千米。
高效、小型化制导弹药将成为隐身飞机对地攻击的首选。
隐身战斗机仍将是未来突破一体化防空系统的主要工具,但出于隐身的考虑,必须将打击弹药挂载于机腹内部。
当前,美军正在发展“小直径炸弹”(SDB)重量仅为250磅(1磅=0.4536千克)左右,不仅可以满足挂载于机腹内部的需要,还将提高载机载弹量,从而提高单次出击攻击目标的数量。
加载新型数据链提高对机动目标的打击能力将是远程对地攻击弹药的重要方向。
远程空射弹药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将是利用弹用数据链系统及其与作战体系中其他要素的信息联系实现目标信息的实时更新。
加载新的信息系统后,机载弹药也将成为网络中的“节点”,实现对时间敏感目标或机动目标的实时打击,乃至战损评估。
三三三三、、、、新型运输机新型运输机新型运输机新型运输机、、、、加油机等保障装备将大量装备加油机等保障装备将大量装备加油机等保障装备将大量装备加油机等保障装备将大量装备,,,,将出现具备隐身能力的大型运输机将出现具备隐身能力的大型运输机将出现具备隐身能力的大型运输机将出现具备隐身能力的大型运输机随着一些国家谋求、维持全球或地区主导权的激烈竞争,战略投送能力以及全球作战能力日益成为发达国家装备发展的重点。
未来20年,运输机、加油机等远程兵力投送装备也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各国除增加列装现役先进机型的数量外,当前正在研制的多种新机型届时也将形成一定的数量规模。
其中比较典型的包括:美国正在研制的下一代战术运输机“先进联合空战系统”(AJACS)将投入使用,该机将采用具有先进气动外形的结构设计及先进的制造技术,以突破在目前重量条件下的飞机成本限制;日本与美国共同研发新一代超声速客机也将投入使用,该机稍加改造便成为运输机。
此外,日本自研的C-X运输机预计将列装20余架,该机的最大净载重量约为26吨;欧洲多国联合研制的A400M将进入英国、法国等国服役;印度与俄罗斯联合制造的新一代多功能军用运输机(MTA)也将开始生产。
这些机型有些将具有隐身性能,并具有载重量大等显著特点。
四四四四、、、、无人机将成为远程打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人机将成为远程打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人机将成为远程打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人机将成为远程打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有人机协同能力将显著增强与有人机协同能力将显著增强与有人机协同能力将显著增强与有人机协同能力将显著增强当前,无人机的作战能力和优势已经被军事强国普遍认可,其在武器装备体系中的地位已经开始向重要作战力量转变。
未来20年,随着各项关键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军事应用的迫切需求,无人机将以其能力领域的不断扩展和作战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成为信息化作战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主化水平将有望达到“全自主集群作战”程度。
当前,发达国家无人机的自主化水平已经达到第四级(“飞行中更改攻击路线”)的程度,而到2025年左右,将达到最高级(第十级,“全自主集群作战”)水平,即多架无人机利用机载设备实现相互协同。
这意味着无人机的“智能”将达到可以“独立”作战的程度,甚至可与敌方有人机进行空中格斗。
同时,在自主化水平逐步提高的过程中,无人机与有人机协同作战的紧密程度将达到较高水平,在某些特殊任务领域,可能出现无人机作为有人机“代理人”从事有人机所不能完成任务的现象。
无人机将成为远程打击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目前美军的发展计划,到2030年具备对地攻击能力的无人机在美国空军远程打击力量体系中的比例将达到1/3。
届时,远程长航时无人机不仅具备空中受油能力,并可携带防区外精确打击武器在目标上空“盘旋”,提高对时间敏感目标和移动目标的打击能力,从而大大弥补有人机的缺陷。
除此之外,当前欧洲也正在联合研制具备远程打击能力的“神经元”原型机。
由此可以预测,无人机将成为未来远程打击的一支新兴力量出现在战场上。
五五五五、、、、积极推进下一代主战装备研发积极推进下一代主战装备研发积极推进下一代主战装备研发积极推进下一代主战装备研发,,,,重点发展无人作战飞机重点发展无人作战飞机重点发展无人作战飞机重点发展无人作战飞机当今,着手研发下一代战斗机的国家主要是美俄两个航空大国。
目前,这两个国家已经开始探索第五代战斗机之后的下一代战斗机的技术。
按美国最新采用的喷气式战斗机划代标准,下一代战斗机就是“第六代战斗机”,它是指F-22A和F-35之后的战斗机,而F-22A和F-35则属于五代机,F-14/-15、F-16和F/A-18属于四代机。
俄罗斯也把“未来前线战斗机”(PAKFA)之后的新一代战斗机称为“第六代战斗机”。
因此,研发下一代战斗机,无人驾驶方式成为考虑的重点。
盖茨说过,F-35型联合攻击战斗机将是美军最后一种有人驾驶战斗机。
下一代主战装备的特定技术,包括高超声速飞行、多光谱隐身以及传感器融合等。
美国下一代战斗机的特征将包括“极低可探测性”的隐身能力、复杂的传感器(数据)融合系统能力、增强的态势感知能力、组网能力以及良好的速度、敏捷和气动特性。
俄罗斯则重点研制无人战斗机技术。
2008年以来,国外有关下一代战斗机发展的报道屡有出现。
2008年1月,美国波音公司首次建议海军直接购买其正在预研的第六代战斗机(一种无人作战飞机),并与现有的先进战斗机协同作战。
5月,俄罗斯《独立军事观察》发表题为“第六代歼击机已进入视野”的文章,综合评述了美国和欧洲新一代作战飞机研究项目,并认可”第六代航空兵将基于有人驾驶飞机和无人机的某种组合形式”。
6月,美海军首次公布其F/A-18EE的后继机一-F/A-XX的方案探索研究结果,认为无人驾驶的飞翼布局航空器将是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选择,并称该机将与F-35C/B协同作战。
7月,俄苏霍伊公司总经理米哈伊尔?波戈相在英国范堡罗航展上透露,俄罗斯已经开始了第六代战斗机的探索和论证工作,该机将是无人驾驶的。
同月,英国《简氏防务周刊》首次披露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已开始新一代战斗机研究工作正在开发高超声速、多光谱隐身、新一代传感器数据融合、无人驾驶等相关技术并正在研制验证机。
这些报道表明,以美、俄为代表的航空强国在其第五代战斗机已经开始或即将服役的时候,已经着手下一代战斗机的概念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考虑到国外下一代战斗飞机可能采用的关键技术,2025年前后出现的下一代战斗机很可能是一种采用新型气动布局的低可探测无人作战飞机。
这种无人作战飞机既可独立执行一些相对简单的作战任务,也可以和有人机协同执行更为复杂的作战任务。
此外,在可预见的将来,国外很可能利用无人作战飞机与现有先进战斗机的组合来满足新的能力需求,在一些关键技术成熟之后,则有可能开展可取代现有先进战斗机的全新航空作战平台的研制工作。
教练机教练机教练机教练机::::当前的教练机群包括40架苏-27UBK,50架歼教-7,150架歼教-6,100架歼教-5——全部是喷气式教练机,以及1000架初教-5、初教-6活塞式初级教练机。
尽管这些飞机可以满足教授基本飞行和空战技巧的需要,但不幸的是,它们不能满足训练飞行员在多兵种联合环境下进行空战和对地攻击飞行能力的需要。
即使是苏-27UBK,也缺乏和现代联合空中战役相关的现代化座舱、数据链以及对地攻击设备。
自1990年以来,洪都公司一直在努力销售其K-8喷气式基础教练机,该机具有装备现代化座舱和通讯系统的潜力。
但这种飞机并非出自中国空军的构想,同时发动机仍购自国外,使之难以进入中国空军服役。
2001年9月北京航展上,洪都公司展示了它的L-15概念教练机模型。
该机在尺寸和外形上接近雅克-130或日本的T-4,装备2台涡扇发动机,具有超音速能力,装备现代化座舱系统,可以执行防空和对地攻击任务训练。
看起来,对中国空军而言,L-15是一种完美的现代化教练机,可以执行苏-30MKK甚至歼-10的改装训练。
但是,就象K-8一样,L-15的未来取决于它是否能得到中国空军的欢心以及资金是否有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