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政治分类题库 考点17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高考政治分类题库 考点17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大纲版)2015届高考政治分类题库考点17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2012
年)
一、选择题
1.(2012·四川文综·T31)一名全国政协委员长期关注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问题,经过大量调查研究,他在2011年“两会”期间提交了提案《关于加强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的建议》。

年底,民政部对该提案作出了书面答复,其切中时弊、言之有物的建议得到不同程度的采纳并正在转化为相关政策。

这说明,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 )
①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形式
②是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③转化为政府政策是有条件的
④体现了政协对政府负责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题指南】本题以时事材料为背景考查有关政协的知识。

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在于首先抓住主体——政协委员,其次要与教材相关知识对照。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政协的作用。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通过选举人大代表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不直接行使国家权力,①错误;政协委员就自己长期关注的问题以提案形式提交到“两会”,这给全国人大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②正确;民政部对提案作出书面答复,部分建议得到采纳并正在转化为相关政策,③正确;政协不对政府负责,④错误。

该故选B。

2.(2012·重庆文综·T34)2011年“两会”前,人民网开辟“e政广场”收集网友的电子提案,由全国政协办公厅选编,发至每位政协委员。

2011年入选的提案有30件,2012年达到134件。

这种做法( )
①拓宽了政协调查研究的渠道
②更有利于政协反映社情民意
③调动了政协委员参政的积极性
④体现了公民对政协的民主监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题指南】本题以时事材料——“两会”为背景考查有关政协的知识。

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在于弄清楚材料的主旨以及材料与答案的关系。

【解析】选A。

利用网络搜集电子提案,发至每位政协委员,这一做法拓宽了政协调查研究的渠道,同时更有利于政协反映社情民意,①②正确。

③在材料中没体现,④错误。

二、非选择题
3.(2012·全国文综·T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到城市务工。

目前,全国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达1.2亿左右,农民工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一据调查,2004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企业出现了“招工难”问题,2009年以来,大范围的“民工荒”再次在这些地区出现,不仅缺工人群由技术工人扩展到普通工人,而且缺工的时间分布由“季节性”、“阶段性”向“常态化”、“全年性”转变。

从农民工找不到工作的“民工荒”,到目前企
业招工难的“民工荒”,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经历了一次大的转变。

材料二在农村外出务工群体中,“80后”、“90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约占60%,他们希望通过进城务工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但客观存在的城乡差距让他们遇到许多实际生活问题,一些不平等现象也让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落差。

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党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将解决“三农问题”视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3)党和政府为什么重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结合国家职能相关知识提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政策建议。

(13分)
【解题指南】审读设问时,要注意这一问设计了两个小问题,不要漏掉一个。

解答第一个小问题时,注意两个行为主体(党、政府),重视的内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解答第二个小问题时,看清知识范围(国家职能相关知识)、试题类型(措施类)。

【解析】第一小问实际上就是党和政府重视民生问题的原因,考查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和政府的性质等知识点;第二小问农民工就业问题属于国家公共服务职能,作答时注意语言表述。

答案:(3)①是党的执政为民理念和政府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2分)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分)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维护社会稳定。

(2分)
②履行国家社会公共服务职能;(2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让农民工享有与市
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3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为农民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2分)
4.(2012·四川文综·T38)就业是撬动人民幸福的支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成为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7年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就业促进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和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

今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由七部委联合制定的《促进就业规划
(2011-2015年)》,确定了“十二五”时期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就具体实施作出了详细部署,明确了各级政府的相关责任。

(1)联系材料一,运用政治常识,说明党和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依据。

(12分)
【解题指南】从设问讲,解答本题时应把握好所限定的材料范围(材料一)和切入角度(党和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依据)。

【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所涉及的知识点有:党的性质与领导、国家性质、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以及国家职能等。

解答本题应首先运用国家性质的知识,说明党和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依据。

其次联系材料一中“近年来,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指出实施这一战略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

最后联系材料一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国务院批准了……,确定了……,明确了……”这一系列事实,指出这是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依法治国原则的体现,是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和经济职能的体现。

答案:(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和国家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2分)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国家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相关举措,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

(4分)
③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国家形成促进就业创业的相关法律体系、政策体系和规划,坚持了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依法治国原则,也是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和经济职能的体现。

(6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