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心里学

儿童心里学


2.2 心理异常的心理学理论
1. 影响最大的四种心理学理论:
精神分析 理论
行为主义 理论
心理学
理论
人本主义 理论
认知理论
墨菲定律受益一生的黄金法则和 人生定律心理学基础
2.2 心理异常的心理学理论
2. 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心理学
理论
意识结构 人格结构 性心理发展阶段 焦虑及防御机制
意识障碍
思维障碍
行为障碍
智力障碍
注意障碍
记忆障碍
情感障碍
意志障碍
人格障碍
② 劳动部咨询师分类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心理障碍 精神病性障碍
1.2 什么是变态心理学?
1. 变态心理学定义
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 一个分去学科
变态心理学
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 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的一门科学
研究人的心理与 行为的异常
三者之间的关系: 自我要使本我的要求得到满足,不仅要考虑外界环境是否 允许,还要考虑超我是否认可
返回 返回
2.2 心理异常的心理学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的治疗
心理学 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的治疗 心理分析的主要治疗技术
自由联想 梦的解释 阻抗分析 移情作用 解释
返回
2.2 心理异常的心理学理论
3. 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心理学 理论
三个假设
环境决定论 试验化 乐观主义
经典条件反射
三种学习过程 操作性条件反射
观察学习
返回
2.2 心理异常的心理学理论




理 论
心理学
的 理论


代币治疗 系统脱敏疗法
模仿学习技术 生物反馈治疗 厌恶治疗 电击厌恶疗法 药物厌恶疗法 想象厌恶疗法
返回
2.2 心理异常的心理学理论
1. 遗传基因与异常行为 19世纪,格里格·孟德尔(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家系调查l 双生子研究l 寄养子研究
2. 大脑的解剖与生理基础
3. 神经生化基础
① 中枢神经递质 ② 神经内分泌系统
4. 其他生物因素
① 生物理论指导下的心理治疗 ② 对生物理论及其治疗的评价
电休克治疗 化学药物
①感觉过敏 ② 感觉减退 ③ 感觉缺失 ④内感性不适
知觉障碍:
① 错觉( illusion) ②幻觉( hallucination) 1、幻听 2、幻视 3、幻嗅 4、幻味 5、幻触 6、内脏幻觉
返回
3 常见异常心理症状
3. 思维障碍
正常人的思维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真实性 ②连贯性 ③逻辑性 ④实践性
儿童心理学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小学教育
专业:小学教育(心理辅导) 学号:3183008291 姓名:XXXX
目录
1 儿童异常心理学—绪论 2 儿童异常心理学的理论 3 常见异常心理症状
1
儿童异常心理学—绪论
返回
1.1 变态心理与变态心理学
1. 变态心理定义: 变态心理亦称异常心理或病理心理,它是指人们的心理活动,包括思想、
社会标签和角 社会文化冲击 重要生活事件
2.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心理异常的社会文化理论
2. 社会文化的治疗
团体治疗 家庭治疗 夫妻治疗 社区治疗
生物学理论:
遗传
大脑结构
神经递质
神经内分泌
3. 对于心理异常的解释基础 心理学理论: 精神分析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人本主义
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变动
社会地位
重要的生活事件
3
常见异常心理症状
返回
3 常见异常心理症状
4. 注意障碍
注意( attension):是指个体的精神活动集中地指向于一定对象的过程。 注意有被动注意和主动注意。 • 主动注意又称随意注意,为由外界刺激引起的定向反射。 • 被动注意也称作不随意注意,它是由外界刺激被动引起的注意,没有自觉的目标,不需任何努力就 能实现。
4. 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基本思想)——自我实现
自我防御机制的过分使用使得个体逐渐脱离现实
人本主义理论对心心理理异学常的解释 理论
不利的社会条件以及学习中的失误 过分的紧张应激
返回
2.3 心理异常的社会文化理论
1. 社会文化理论家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家庭结构和沟通 社会网络的支持
社会地位低下
思维形式障碍: (联想障碍以及思维逻辑障碍) 常见的症状如下:
1.思维迟缓 2.思维奔逸 3.思维贫乏 4.思维散漫 5.思维破裂 6.病理性赘述 7.思维中断 8.思维插入(强制性思维) 9.思维化声 10.思维扩散(思维被广播) 11.象征性思维 12.语词新作 13、逻辑倒错性思维 14.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
返回
谢谢您的观看!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小学教育
专业:小学教育(心理辅导) 学号:3183008291 姓名:XXX
返回首页
又称异常心理学 或病理心理学
2. 变态心理学定义
① 提供洞察人类历史及人性的新视角 ② 了解自己与他人,并给于正确的帮助 ③ 正确理解变态心理和行为 ④ 是异常心理识别和防治的需要
1.3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① 观察法 ② 个案调查法 ③ 实验法 ④ 心理测验和行为评定量表法
情感、行为、态度、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产生变态或接近变态,从而出现各 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异常(精神活动异常)
2. 对变态心理的理解(变态心理的主要特征)
① 统计学的偏离 ② 社会文化偏离 ③ 个人痛苦的体验 ④ 行为功能障碍
1.1 变态心理与变态心理学
3. 对变态心理的分类
① 症状分类
感觉障碍
知觉障碍
通常所谓注意是指主动注意而言 ①注意增强 ② 注意涣散 ③ 注意减退 ④注意转移 ⑤ 注意狭窄
返回
5. 记忆障碍
3 常见异常心理症状
记忆(memory):为既往事物经验的重现。 记忆是在感知觉、思维、情感、行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精神活动,包括识记、保持、再 认或回忆三个基本过程。
识记:是事物或经验在脑子里留下痕迹的过程,是反复感知的过程; 保持:是使这些痕迹免于消失的过程; 再认:是现实刺激与以往痕迹的联系过程; 回忆:是痕迹的重新活跃或复现。( 对既往感知的事物不能回忆称作遗忘)
2. 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历史简述
① 石器时代 ② 古代时期 ③ 中世纪时期 ④ 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时
变态心理学(第3版) 王建平 中国人大
2
儿童异常心理学的理论
返回
2.1 心理异常的生物学理论
遗传基因
大脑的解剖 与生理基础
生物理论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神经生化基础
其他生物因素
2.1 心理异常的生物学理论
返回
3 常见异常心理症状
1. 常见心理障碍症状:
心里障碍分类
认知障碍
情感障碍
意志行为障碍
心理障碍症状
感知觉障碍
思维障碍
注意障碍
记忆障碍
定向力
3 常见异常心理症状
2. 感知觉障碍
感觉(sensation):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perception):是一事物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在脑中形 成的整体的印象。 感觉障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