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林泳海/著)儿童学习障碍的特性及其表现一、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1.智力正常,IQ一般在70至100之间;2.多有认知障碍,如表现为对位置、顺序、方向、图形等方面障碍;3.读、写、算等能力表现为某方面能力或某几方面能力拙劣;4.能完成简单的读、写、算,但对意思、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拙劣;5.描画、写字的能力拙劣;6.对部分事物的看法固执;7.难以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8.行为多动,情绪易冲动。
二、学习障碍的语言特性1.多数在2至3岁才被发现语言发育迟缓;2.多有发音合成障碍,不能正确发出某个字母音;3.日常生活中绘画几乎无障碍;4.即使到了学龄期,对文章内容理解和作文能力也表现较差。
三、学习障碍的情绪特点1.偏向对某一事物的关心和兴趣;2.注意力散漫,精神不集中;3.在婴幼儿期明显表现为多动;4.固执倾向(自闭倾向);5.行为不成熟、幼稚;6.情绪淡漠或缠人;7.为一点小事就引起发怒,产生粗暴行为;8.情绪波动大。
四、学习障碍的社会特性1.与朋友关系不能持久,常发生纠纷;2.易被人欺侮,经常逃学;3.有些LD儿童与自闭儿童有类似的表现,在幼儿期易误诊为自闭性障碍。
五、学习障碍的身体运动能力、生活习惯特点1.粗大动作,动作接近普通儿童;2.精细动作,感觉协调运动如手眼协调动作发育迟缓,表现在蹬三轮车、过平衡木、荡秋千、描画、写字有困难;3.手指不灵巧,不能很好解、扣纽扣,用剪刀等;4.一般都有行为散漫倾向,不遵守规则;5.条理性差,易丢失东西。
LD儿童分类教育指导LD儿童分类教育指导一、听、说、读、写、算有障碍儿童的教育指导1.听障碍听有障碍的LD儿童,表现为语言接受有困难;对别人的讲话理解有困难;听后不能理解语意。
在指导时,要注意唤起他们的注意力,尽可能地提示与听的内容有关的动作和文字信息,将听到的内容与动作和文字联系起来。
2.说障碍说有障碍的LD儿童,表现为对自己想说的话不能很好地表达;不能将自己的想法用语言合乎逻辑地表达;说话不得要领,对方难以理解。
对这类幼儿进行指导时,首先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说话环境,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可为他们提供图表和文字说明,给予视觉性的援助,帮助他们理清说话的逻辑顺序。
3.读障碍读有障碍的LD儿童,表现为,会读错形状相似的文字;读文章时跳行等。
在指导时,指出形状相似的文字在读音上的区别,对表现为跳行阅读的儿童,让他们用手指逐行阅读。
1.写障碍写有障碍的LD儿童,表现为:不能正确地辨别汉字、字母的形状和线条方向;写字时,眼-手运动不协调,常常写镜像文字(反字),如将p写成q;不能记忆起汉字的笔画结构;有的表现为描画、绘画有困难。
在指导时,让儿童多辨别形状和线条的方向,利用电脑对他们进行眼-手协调运动的训练;用语言提示,帮助他们回忆起汉字的笔画顺序;用游戏棒让他们进行结构简单的汉字制作练习,也可让他们进行涂色彩和简单的绘画练习以及视-写和听-写练习。
5.算障碍计算有障碍的LD儿童表现为:量的概念、抽象思考能力、对图形的理解和定位有困难;心算能力差、进位的数不能记忆;不能理解题意、逻辑思考差和推理判断有困难。
对这类儿童进行指导时,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数字问题,让他们算算和数数,帮助他们分析理解图形和应用题的题意,让他们学会思考的方法。
给予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要尽可能地从易到难,分步骤,循序渐进,给予耐心细致的指导。
二、运动与社会适应性LD儿童的教育指导1.运动障碍这类儿童,有的表现为不能很好地使用剪刀、系鞋带;有的表现为对球类运动、跳绳、跳箱等全身运动协调有困难。
在进行指导时,要注意提高他们眼和手协调运动能力和手指精细运动能力,同时为了增强运动协调能力,让他们多参加玩沙、玩球、磨擦皮肤等触觉形式的刺激活动,或让其躺在滑行板上,从斜坡上向下滑等本体感觉刺激活动,或让其躺、坐在吊床上,以外力加以推动、旋转或摇晃、荡秋千等前庭刺激活动。
也可以使用镜子,让他们一边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一边动作。
2.社会适应障碍社会适应障碍的LD儿童,有的表现为行为的自我控制有问题;有的表现为不能适应学校生活,被伙伴排斥,不能融于集体,不能遵守集体生活规则;有的表现为极少话语。
对这类儿童进行指导,首先需要提供一个宽容的、和谐的、使儿童安心的人际环境,使其有一种安全感,改变对自己以及他人的看法,减少过激行为,让他们有规律地去做每次规定的事情。
给予理解和关心,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对不安定、多动、突如其来的行动等,可配合药物治疗。
根据他们适应社会的现有能力,设定具体任务,进行切实可行地教育指导和援助。
如果指导者采用强制的方法,使他们的行动得不到自由,其后果为儿童的行为障碍不但得不到改善,反而会使他们产生冲动反应。
三、认知、语言障碍LD儿童的教育指导有计划地安排每天1至2次游戏,重视采用以下指导内容和方法:1.稳定情感和情绪:要根据生理年龄和发育水平,还要理解儿童现在的兴趣、要求和能力。
2.身体运动功能(粗大运动)的训练:如进行全身性运动游戏。
3.感觉运动功能(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运动)训练:在生活和游戏中,使用手指运动。
4.视觉认知功能训练:在各种游戏和活动中训练儿童的视觉功能,培养其对周围事物和事物基本性质的熟悉和识别的基本能力,注意、辨别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判断大小、多少等。
5.听觉认知功能训练:培养对周围声音的认知、识别的基础能力。
注意辨别各种各样的音;注意辨别并表现各种各样的鸣叫声;注意理解语言(声音)。
6.发音、构音功能训练:有的孩子只会发单个声母或韵母,但不能把二者合起来读出整个音凶,因此在生活和游戏中,应促进他们发声、发音和语言的表达,不是勉强地反复让其表现,而是在自然的扭转中自发表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7.语言理解和表现能力训练:培养儿童用语言来表现身边事物的能力。
8.呼吸功能调节训练:在生活中,培养儿童深呼吸和有意识地呼吸能力,这是发声、发音的基础之一。
四、注意力集中障碍LD儿童的教育指导1.加强集中注意力的训练:如让玩具汽车从窗帘里开出来,要求儿童注意这一瞬间,并按下信号按纽。
还有让汽车通过隧道的方法,让儿童注意连续声音,在这个声音转换瞬间,按下按纽,提高其注意力。
2.延长注意力持续时间训练:如把窗帘拉向左、右两端,开始中间留出10厘米的空间,让玩具汽车从左端的窗帘里开出,仅在这10厘米的空间出现,再让汽车隐藏到右端的窗帘里,让儿童追视汽车,使注意力持续时间延长下去。
还要逐渐地延长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训练他们听取两种声音的方法,再进一步将几种音程不同的声音进行组合,让儿童听下去。
这些不同声音之间能够构成一种子关系,以训练儿童能够理解不同声音之间的关系。
3.扩大注意范围训练:为了让儿童看画的一部分,开始把画遮盖起来,然后不断地扩大露出的部分;还有使儿童想象虚线画、不完整画到完整画。
4.数字或图形划消训练:随机排列一组数字(0——9)或图形(8——10种),要求儿童依照顺序按指令画出某一数字或图形,如“3”或“小鸭”,时限2分钟,其结果有个数量问题和正误问题。
每天训练一次,记录成绩,让儿童明白自己的进步,树立上进心。
这是属于注意基本品质,即指向和集中的训练。
让儿童画出某一数字或图形前的一个符号,如画出“3”之前或“小鸭”之前的符号,这是注意转移训练。
指令儿童画出某一数字或图形前一个确定的符号,如“3”之前的“5”,由于“3”前面的数字符号有可能是“5”,也可能不是“5”,这就要求在注意到“3”的同时,能辨认“3”前面的符号,以此来培养儿童注意力分配能力。
五、知觉障碍LD儿童的教育指导1.视知觉训练法:运用隐蔽图形画册,让儿童在杂乱无章的各种形象中认出某一特定的形象,以培养“形象——背景知觉作用”。
这项训练包括:·哑剧表演一些连续动作。
如:以动作表示“拿书,一页一页翻书、看书、合书、背书、再看书”等。
令其观看后说明情节,培养儿童理解视觉动作或视觉符号的意义。
·把一张主体图片分割3至8片,让儿童拼图,培养儿童视觉构图能力。
也可以用两套碎图混在一起,如:一是苹果,一是橘子,让儿童拼图。
对于一些形近易错的汉字,可以用分割笔画拼字,如“八”、“人”、“入”等,从中间竖切为两部分来拼字。
·用“三个绕乱的线团,通向一个织毛衣的人”的图片,让儿童辨认何者是闲置的线团,进行视觉追踪训练。
2.听知觉训练:区别困难字组成绕口令,如“十个四,四个十,加四十四个四,再加一个四,四个十,最后等于多少”;用录音机录下自然界的一些声响,让儿童辨听,如“听到汽车声招手”;发出连续性动作指令,让儿童倾听后行动,如“把前面红色的球滚到我身边来”;指出听到的错误话,例如:“冰是热泪盈眶的”、“小狗会飞”;教儿童学习谐音记忆,如电话号码为7744581,可以视为“吃吃试试我不要”。
3.触知觉训练:让儿童闭起眼睛触摸各种不同形状、不同质地的物体,说出物体名称;用砂纸剪出字形,让儿童用手指沿着笔画顺序慢慢地触写,并念出声音来。
需要指出的是,指导者不能局限于一种方法,应因人施教,采用柔和态度去教育指导LD儿童。
六、对LD儿童的其他教育指导1.触觉刺激训练·触觉刺激训练用软毛刷、干毛巾或丝绸等柔软的布类,轻擦儿童的背部、腹部、腕部、颜面部、手、脚等部位的皮肤。
而身体的腹侧部、面部、足部等对刺激敏感的部位,可使用绕上骆驼毛的电动旋转轴辅助进行摩擦,产生轻快而舒适的刺激。
另外,摩擦口腔周围的皮肤对儿童发音器官发育起重要作用。
还可以让儿童进行皮肤刺激游戏,如水中游戏,黏土游戏,沙、草坪上裸足游戏等。
一般来说,触觉刺激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的时间约在刺激30分钟以后,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要根据儿童的耐受程度加以确定。
·前庭刺激训练让儿童接受下列各种运动的训练:旋转运动、摇晃运动、平衡运动、踊跃性运动、姿势反应性运动、速度感、位置感、距离感的体验等。
在训练中,被动性的旋转、摇晃的速度一分钟以25至30次频率为宜。
LD儿童对前庭刺激持久力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儿童表现为惶恐不安,要特别注意。
·本体感觉刺激训练如果本体感觉有障碍,就不能很好地解纽扣、取物、抓物,常常将东西弄坏、弄碎。
可以让LD儿童接受下列训练,如游泳、摔跤、拔河、爬绳、搬运货物、踩童板车以及其他肌肉紧张、收缩的运动。
·感觉统合游戏让儿童在“小兔找家”、“顶沙包”等游戏中协调感觉统合功能,但应注意:刺激时间的长短、刺激的强弱、使用工具等要充分尊重儿童意愿,由其自己选择。
儿童感到舒适、愉快,才能达到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音乐疗法音乐具有调节生理、心理功能,能改善人体功能,促进身心障碍恢复,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