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型题型单选多选判断情境题题量40道/1分20道/1.5分20道/0.5分2大道/8小题/2.5分●考试方式:机考,教育学60分钟,教育心理学60分钟。
一题一个电脑屏,情境题一大题一个电脑屏。
●思考清楚再选择,选择之后不可更改,如果有疑虑可以先放弃做完再回来做。
但需要把握时间,时间基本充足。
●考试特点:教育心理学考点比较细,但仍然以学习心理为重点考察内容幼儿心理学体系图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章)学习心理学生心理幼儿心理学教师心理(第二章)心理发展概述学习心理动机及其调动体育、智育、美育学习迁移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概述(1)研究对象和内容(3)研究原则(4)研究方法(2)作用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幼儿心理学主要探讨教育情境中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规律,以及如何有效应用这些规律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幼儿教育既是心理科学,又是教育科学。
(交叉学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
教育:广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狭义:学校教育❖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生命全程中心理发展特点规律的学科。
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青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都属于发展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17.18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西方儿童心理学诞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学》一书出版为标志。
❖二、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形成科学世界观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华生2、提高幼儿教育的效能3、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二节幼儿心理学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一、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4.综合创造性原则5.教育性原则二、主要研究方法(一)观察法含义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的方法。
观察法是研究幼儿最基本的方法。
➢根据观察条件不同,将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实验室观察法。
(一)观察法◆观察的程序1.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描述;2.对观察结果的解释;◆有效观察的条件1.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工作2.做好观察记录3.消除观察误差(一)观察法几种基本的观察形式(1)轶事记录:指选取一件简短的个别事件进行完整的记录(2)时间取样:是指依据观察目的,对幼儿在一定时间内的某种行为发生的频率进行观察与记录。
一般需要在特定时间间隔中进行观察。
(3)事件取样:指对要考察的特定行为、事件进行观察记录,即等待所选定的行为出现时才做记录,不受时间的限制。
(4)核查表:事先设计好简便易行的记录表单,观察者观察到相应的行为时,就在相应的栏目中做记号。
(一)观察法优点:幼儿表现真实、自然,有利于获得真实、可靠的资料。
缺点:无法控制刺激变量,观察者处于被动位置,可能得不到所需的资料。
(二)测验法测验法:又称测量法,是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
测验法主要用来明确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幼儿心理测验一般采用个别测验。
优点:简便,在较短时间内能够粗略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
缺点:无法反映幼儿思考的过程或方式;幼儿心理具有不稳定性,测验法的结果难以作为最终评定的依据。
(三)实验法实验法: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幼儿的活动条件,以便引起其心理活动有规律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优点:简便,在较短时间内能够粗略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
缺点:无法反映幼儿思考的过程或方式;幼儿心理具有不稳定性,测验法的结果难以作为最终评定的依据。
(三)实验法实验法: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幼儿的活动条件,以便引起其心理活动有规律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常用的有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实验法的优缺点实验法分类●实验室实验法➢优点: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器探测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情况,取得有价值的科学资料。
➢缺点:容易使幼儿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而且也难以研究较复杂的心理现象。
(四)调查法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被调查幼儿的人,以了解幼儿心理的方法。
可以是当面访问,也可以是问卷。
(五)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谈话法:是通过和幼儿交谈,以研究幼儿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方法。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幼儿的作品(如绘画、日记、积木、手工等),去了解幼儿心理的方法。
1.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A.0-3岁B.3-6岁C.0-12岁D.0-18岁练习题2.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最基本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作品分析法B A第二章:幼儿教师心理教师心理(1)教师的角色(3)师生关系(4)教师的成长培训(2)教师的心理素质第二章幼儿教师心理第一节幼儿教师角色一、幼儿教师的角色1.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人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心素质为目的的基础教育。
2.幼儿人格的塑造者幼儿期是儿童身心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是儿童心灵最敏感、可塑性最大的时期。
3.幼儿心理卫生的保健者4.幼儿教育科学的研究者第二节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一、幼儿教师的品德1.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恪守职责对幼教事业的热爱是幼儿教师通过对幼教工作价值和意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而形成的职业道德观念,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是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
2.团结互勉,善于合作首先:教师和同事之间要团结协作,互勉共进;其次:幼儿教师应与幼儿家长密切合作。
质二、幼儿教师的个性特征1.广泛而浓厚的求知兴趣幼儿教师的兴趣具有广泛性,而对教育工作的兴趣,对幼儿发展的兴趣应成为幼儿教师的核心兴趣。
2.积极而稳定的情绪幼儿教师的情绪对幼儿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这也是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3.坚强的意志4.健全的性格质三、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1.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广博的知识这是幼儿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今后学习和发展的根基。
2.坚实的幼儿教育理论基础幼儿教育理论是幼儿教师知识结构中的核心部分,是幼儿教师实际工作中的行动指南,否则幼儿教育工作只能在低层次的经验水平上盲目尝试。
质四、幼儿教师的教育能力1观察能力幼儿对自身状态的把握能力很弱,还不会清楚的表达自己的需要,有效的观察能力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职业能力。
2.与幼儿沟通的能力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主要有非言语和言语两种方式,而其中非言语沟通是教师和幼儿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
3.创设教育活动的能力:具体表现在正确的教育观念和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两方面。
4.教育科研能力一、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关系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多种多样的,要提高教育质量有很多途径,但最基本的建立正确的、良好的师生关系。
幼儿和教师的关系①教师与幼儿的平等关系是各种关系形态的基础。
教师在所有角色中都必须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尊重幼儿,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责。
②在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中,幼儿即是活动的客体又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其中给予指导和帮助,仍起主导作用。
而热爱幼儿以及教育幼儿的责任感是建立互为主体师生关系的核心。
二、促进教师和幼儿建立良好关系的措施(一)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幼儿教育观➢儿童观:1.儿童是社会的一份子,是独立的的;2.儿童是主动的,具有独特学习方式的学习者;3.儿童具有发展的巨大潜能;4.儿童的学习和发展不是直线上升的过程,而是螺旋式递增的过程;5.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
➢教育观:幼儿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
二、促进教师和幼儿建立良好关系的措施(二)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空间、时间、材料➢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幼儿园的心理环境是指幼儿与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之间、幼儿和幼儿之间、教师与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幼儿教师与幼儿的相互关系及其促进二、促进教师和幼儿建立良好关系的措施(三)掌握沟通的技巧1.使用适当的言语2.要注意和幼儿的目光接触3.进行有效的提问提出幼儿能够回答的问题;依个别幼儿的能力调整难度;提问要清楚明确;面向全体,注意差异;恰当的回应幼儿的答案(要接受不同的答案;对答案可以做补充;要避免找出幼儿的错处)一、幼儿教师的成长三阶段第一阶段:关注生存阶段:一般是新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领导、同事如何看我”。
因此会把大量的时间如何与领导、同事、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有的教师则可能想方设法的控制学生。
第二阶段:关注情境阶段:焦点转向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业成就及发展等方面,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上好每一堂课,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的成长三阶段第三阶段: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开始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并以此为依据自觉的进行因材施教。
能否自觉的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
一、幼儿教师的成长三阶段第三阶段: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开始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并以此为依据自觉的进行因材施教。
能否自觉的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
一、幼儿教师的成长◆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布鲁巴奇提出四种有助于反思的方法①记反思日记:一天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他老师共同分析。
②详细描述: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并进行讨论分析。
③交流讨论: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
④行动研究:教师用调查和实验研究,直接着眼与教学实践的改进。
二、幼儿教师的培训◆幼儿教师的培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观摩教学、模拟训练、课堂教学。
其中课堂教学是幼儿教师理论知识培训的基本形式。
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如下:◆讲授法:授课者运用口头语言并借助多媒体等手段,系统的向幼儿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一种方法。
(最经济)◆谈话法:指导者根据幼儿教师已有的知识经验,并针对幼儿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相互对话,使其完善教学结构的方法。
二、幼儿教师的培训◆读书指导法:指导者或者督导根据幼儿教师的具体情况,指导他们选读有关教科书和想关文献,以此拓展视野、完善知识结构的方法。
◆讨论法:幼儿教师们针对某一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进而从中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演示法:教师运用实物、教具或其他手段进行示范性实验,使幼儿教师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真题回顾】ABC1.教师的成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A.关注生存B.关注情境C.关注学生D.关注物质2.【单选题】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需要,并考虑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