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教学内容:一、歌曲《快乐的节日》二、综合训练:二声部发声练习听记和节拍练习三、欣赏《渴望春天》(童声合唱)莫扎特简介教学目的:一、启发学生以热情、欢快的歌声赞美幸福的生活,抒发远大的理想。
二、进行二部发声练习,要求掌握音程和声部间音量的平衡。
三、感受歌曲《渴望春天》中明朗、愉快的情绪和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较好地理解歌词及音乐形象,把这首歌唱得既有乐感,又富有诗意。
教学难点:弱拍上的附点节奏 X | X·[u]X[/u]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具准备:琴、录音带(机)、部分打击乐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复习第七册教学内容2、学习歌曲旋律。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复习上学期有关内容及歌曲一首1、小结上学期的音乐教学,指出不足的地方,主要以肯定与表扬为主。
2、复习歌曲《小青蛙,你唱吧》指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欢快的情绪歌唱小青蛙的辛勤劳动,从而使学生从小懂得保护有益动物的道理。
3、对学生提出新学期的学习要求,为今后的学习,获得更好的成绩打下基础。
三、授新1、节奏练习:a 2/4 X·[u]X[/u] X | X·[u]X[/u] XX | X — ||b 2/4 XX XX | X·[u]X[/u] X0 ||目的:突破难点,这后面学唱旋律中的弱拍上的附点节奏,作好铺垫。
让学生边拍节奏边读,熟练后,只读不拍。
2、学唱歌曲旋律1)启发引导:这首歌曲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可能有的学生已很熟悉这首歌。
可让对这首歌较熟悉的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感受。
再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和内容。
2)采用听唱法的形式教学旋律a老师范唱,学生听,并体会歌曲表达的回想感情。
b师指导学生试唱,分句逐句学唱。
c放手让学生试唱,连句成段,师纠错示范。
d学生重复练习直至熟练。
3、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综合训练(一):二声部发声练习2、学唱歌词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综合训练(一):二声部发声练习。
1、分声部练习,要求学生在发母音“U”时声音要集中,要注意口形。
2、注意断音与连音唱法,要求学生在有顿音记号处均唱断音,声音要短促而有弹性。
3、二声部合起来,要求力度的对比要鲜明,以造成回声的效果。
三、继续上节课知识。
(一)复习旋律。
(二)学唱歌词1、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歌词2、老师纠正演唱中和不足。
3、师问:歌曲中的情绪要怎么样体现?(学生讨论后,回答。
)4、放录音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绪。
四、小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歌曲处理2、欣赏《渴望春天》;综合训练(二);听记练习。
3、介绍莫扎特。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继续上节课知识1、复习歌曲。
2、歌曲处理:把本课发声练习中获得的断音与连音的唱法用于歌曲演唱中。
第一与第三乐段要唱得欢快而有弹性,尤其是在断音标记的地方,更要唱得明显;第二乐段要唱得连贯而抒情;吐字要亲切,清晰。
这首歌曲的词曲结合紧密,非常口语化。
让学生较好地理解歌词及音乐形象,则能唱得既有乐感,又富有诗意。
从他们的内心唱出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未来的憧憬,激发他们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3、听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绪。
4、学生随伴奏带边唱边处理好歌曲的部情绪,不足地方再做示范。
5、让学生用热情,欢快的歌声来演唱这首歌曲。
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6、小结。
三、欣赏《渴望春天》1、初听歌曲,使学生对全歌有初步的印象。
2、出示综合训练(二)1)复习2/4拍的含义。
2)反复听1-3次(仅听第一乐段)。
3)学生独立完成该题。
4)老师讲解。
5)视唱第一乐段进行核对。
3、复听全曲,可多听两遍。
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重复、对比、发展及情绪的高潮,直至最后的完满结束。
四、介绍音乐家莫扎特。
1、莫扎特是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结合教材的简介进行介绍。
)2、讲述一、两个小故事。
故事一:莫扎特七岁那年,当他从德意志来到巴黎演出,巴黎一位女歌唱家唱意大利歌曲要他为之弹钢琴伴奏时,莫扎特先听她唱一遍之后,即能不看乐谱伴奏,从头至尾一点不错。
唱完之后莫扎特要求她再唱一次,自己在琴上又新作了一个伴奏;唱十次,十次伴奏都有新的变化,使听者都为其才能惊叹不已。
故事二:十三岁的莫扎特,路经罗马,在教堂听了九部合唱曲,回家之后,凭记忆把这九部合唱曲的乐谱全部记出。
这样长大而复杂的乐曲,听一遍就能全部默写出来,其记忆力真是非凡。
五、总结。
第二课教学内容:一、歌曲《摘草莓》二、读谱知识常用速度标记(二)三、综合训练1、旋律填空练习2、速度练习四、欣赏《百鸟朝凤》(唢呐独奏曲)教学目的:一、指导学生运用气息的控制,作有弹性的歌唱和力度与速度的变化,来表现歌曲轻快、欢悦的情绪,颂扬热爱军属,尊敬老人的美好心灵。
二、认识常用的速度标记,并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体会其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三、通过旋律的填空练习,培养学生辨别旋律是否通顺、流畅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1、“速度”,是本课教学重点,这一知识点贯穿于课文各项内容(歌曲、欣赏、综合训练等)之中,教学时要充分体现这个知识的巩固,运用和实践。
2、歌曲《摘草莓》的教学重点是,以轻快、欢悦的情绪唱出“小姑娘”的心灵美。
教学难点:1、运用气息的控制,作有弹性的歌唱和力度与速度的变化,来表现歌曲轻快、欢悦的情绪。
2、通过旋律的填空练习,培养学生辨别旋律是否通顺、流畅的初步能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具安排:琴、录音带(机),打击乐器、部分道具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读谱知识——速度2、综合训练(二)3、学唱歌曲旋律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读谱知识——常用速度标记(二)、综合训练(二)1、复习常用速度标记(一)——基本速度标记2、讲解:当乐曲的某一句,因感情的需要而渐慢、渐快时,可标上临时变化的速度记号。
这里的“渐慢”“渐快”是对基本速度的部要求相对而言。
当乐曲需要回到本身的基本速度时,则可标记上“原速”,表示从标记处起恢复为原来速度。
3、综合训练(二)——速度练习。
1)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列车行驶的全过程,使他们生动而自然地运用速度的变化来表现列车奔驰的情景。
2)歌唱时要注意变速自然均匀,与其后的固定速度标记所规定的速度衔接。
三、授新1、学唱歌曲旋律1)听录音,感受歌曲的情绪。
2)采用听唱法的形式教学旋律a、老师范唱,学生边听边体会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b、指导学生试唱,分句逐句学唱。
c、放手让学生唱,连句成段,老师纠错示范。
d、重复练习直至熟练。
2、小结。
四、总结。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词2、综合训练(一)3、欣赏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综合训练(一)——选择旋律填空。
1、让学生视唱直到熟练。
2、展开讨论后选择旋律填空,必需用唱谱来填入。
(也可由老师弹奏,学生通过听辨,判断哪种填入使旋律最通顺流畅。
)第一乐句的最后一小节是“2”相对来说6•5 43 | 2 0|比5•6 32 | 2 0 |更通顺,同样,6•5 43 | 1 —||没有5•6 32 | 1 —||流畅。
答案是:53 10 | 53 10 | 2•2 26 | 5 —| 6•5 43 |2 —| 53 10 | 53 10 | 2•2 26 | 5 —| 5•6 32 | 1 —||三、学唱歌词1、复习旋律2、听录音,感受歌曲的情绪。
3、随琴完整演唱歌词。
4、老师纠正演唱的不足。
5、让学生讨论:歌曲中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四、歌曲处理:1、第一乐句的旋律比较平稳,是对景物和心理的刻划;第二乐句后半部分的音调跳跃跌宕,描绘了小姑娘活泼轻捷的身影。
第三乐句由两面三刀个重复的、具有舞蹈节奏特点的旋律型构成,模仿了采摘草莓的灵巧动作:1•6 12 | 33 60 |。
第四乐句是乐段的扩充部分,前四小节取第三乐句句首的两面三刀个音为素材,处理成有劳动节奏特点的音调,配上衬词“哟喂”。
节奏先松后紧,力度不断增强;突然,后四个小节的音区提高了八音,这是全曲的高潮,音调高亢,加上倚音的运用,颇有山歌的风味。
第五乐句的音调比较委婉柔和,好似情绪激动后,虽然暂趋平静,但意犹未尽,继续抒发着对美好事物的赞叹和喜悦心情。
教学时注意:(1)第一、二句开始小节中的弱拍强位休止——“63 03”,不作机械的停顿,应该有藕断丝连的感觉,这样才能唱出音乐的韵味来。
(2)“1•6 12 | 33 60 | 1•6 12 | 33 60 |”要唱得有弹性,并用“mf”的音量来唱,与接下去的一句“轻”唱形成对比。
(3)“哟喂”要按谱上提示的力度记号来唱好,即“mp—<—f”。
(4)唱结束句时,请按谱上标记的“渐慢”、“原速”处理,结合讲解本课的读谱知识。
2、老师用琴伴奏,学生歌唱,边调整情绪。
3、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歌唱。
五、欣赏1、让学生熟悉唢呐的音色。
2、感受热情欢快的旋律和想百鸟争鸣,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初听音乐)3、复听音乐,听辨乐曲中速度的变化并体会其表现效果。
4、介绍从《百鸟朝凤》曾获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民间音乐比赛银奖,以及近年来我国艺术家在国外演奏民族器乐作品时所受到的热烈欢迎等事例,说明我国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地信,以此教育学生珍视和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六、小结。
第三课教学内容:一、歌曲:《牧场上的家》二、读谱知识:弱起小节三、综合训练旋律填空练习四、欣赏《那不勒斯舞曲》(小号独奏曲)西洋钢管乐器介绍教学目的:一、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客观存在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三、初步认识和了解西洋乐器中的钢管乐器——圆号、小号、长号和大号的音色、形状及演奏方式。
本课以小号为重点。
教学重点:一、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它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二、认识了了解西洋乐器中的钢管乐器中的小号为重点。
教学难点:旋律的同音反复进行,会造成音准上的偏差,如:1 7 | 6 4 4 | 4 —4 4 | 3 • 2那儿没有悲伤,辽阔天“辽阔”两字上的“4”容易唱偏低。
教具安排:琴、录音带(机)、部分打击乐器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弱起小节2、综合训练(一)3、学唱歌曲旋律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复习歌曲《摘草莓》要求学生运用气息的控制,作有弹性的歌唱和力度与速度的变化,来表现歌曲轻快、欢悦的情绪,颂扬热爱军属,尊敬老人的美好心灵。
三、读谱知识——学习弱起小节1、讲清弱起小节的含义:a) 乐曲由弱拍或强拍的弱部分开始,叫做弱起小节。
b) 弱起小节也叫不完全小节,它往往和乐曲中的最后一小节合成一个完全小节。
2、弱起节奏在歌曲中的作用:弱起节奏由于处在小节中的不稳定的节拍位置,往往使音乐富于动力感和进行感。
四、综合训练(一)——弱起小节作实际运用。
1、师:想一想,以前我们在音乐家音标中唱过中或听过的歌曲,乐曲有哪些是从“弱起小节”开始的?(生讨论回答)2、举几例子并唱一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