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套

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绿水江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歌曲《忆江南》。

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用优美、富有表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忆江南》。

2.能够准确演唱两个声部的旋律。

3. 能够准确合唱歌曲,正确处理好两个声部在节奏、旋律上的补充与衔接,以及力度变化等。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用优美、富有表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忆江南》。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合唱歌曲,正确处理好两个声部在节奏、旋律上的补充与衔接,以及力度变化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出示白居易的古诗《忆江南》,并提问:同学们学过这首诗吗?这首诗的含义是什么?2.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忆江南》,注意语调的起伏与停顿。

二、学习歌曲1.播放歌曲范唱,生聆听并思考: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2.提问:与诗相比有什么不同的感受?3.学唱歌曲高声部。

(1)师范唱高声部旋律,生听。

(2)师分乐句教唱旋律。

(3)师生分乐句接唱旋律。

(4)生跟音乐试唱旋律。

4.同样的方式学唱歌曲低声部。

5.合唱歌曲的两个声部。

(1)教会生数拍子或是心里跟唱高声部的旋律进入低声部演唱。

(2)师生合作:师唱高声部,生唱低声部。

(3)生分两个声部,试着演唱。

师适时纠正。

达到两个声部和谐、统一。

(4)跟音乐生再进行两个声部的配合练习。

6.表现歌曲。

三、课堂小结课后反思:教学内容:欣赏童声合唱《西湖春晓》。

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西湖春晓》的合唱声音效果与歌曲所营造的意境。

2.“走进”西湖,了解西湖。

(1)诗人笔下的西湖。

(2)画家与摄影家眼中的西湖(有关西湖的绘画及摄影作品)。

(3)我们眼中看到的西湖(西湖美景欣赏)。

3.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西湖春晓》的合唱声音效果与歌曲所营造的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与西湖相关的音乐和文化知识。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了解西湖的美景1.教师简要的介绍有关西湖的传说。

(美丽的西湖需要我们的共同保护,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去到那里,不要破坏那美丽的景色。

)相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由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西湖的文字、图片和资料。

二、欣赏《西湖春晓》1.第一遍:听一听歌中唱了什么?2.在歌曲的背景音乐中朗读歌词。

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优美抒情)3.第二遍:随音乐的节拍轻轻晃动身体,感受八六节音乐的韵律。

学生用身体感受歌曲的韵律,并轻声哼唱。

三、拓展──走进西湖1.西湖历来就被文人墨客所称颂,他们是怎样赞美西湖的呢?朗读(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让我们来看一看画家和摄影家眼中的西湖又是什么样的?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平湖秋月》。

3.文人墨客赞美它,画家描绘它,西湖到底有多美,我想现在就去看西湖,做西湖的画中人,邀请全班的同学和我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感受到的西湖)四、小结:西湖的美景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其实,在祖国各地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美丽的景色,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

课后反思:教学内容:1.欣赏民乐合奏《江南好》2.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1.感受民乐合奏《江南好》优美而又欢快的情绪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2.分辨《江南好》的乐曲结构。

3.知识拓展,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感受民乐优美而又欢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分辨《江南好》的乐曲结构。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竹笛。

教学过程:一、导入1.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生答)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去看一看。

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一问大家,你们对江南有什么了解?(生:在我国的南方、有水乡之称。

)2.引导学生看地图,谁能介绍一下江南的地理位置?(生答:江南的地理位置:人们习惯上把长江以南称为南方,一说到“江南水乡”,又以江、浙一带最为典型,这里江河纵横、水网密布,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

)3.问:你知道江南的历史么?(生答:江南的历史:在七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创造了良渚和河母渡文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物、遗址。

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逐渐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南北朝时江南地区就是“一郡丰收,可供数郡使用”,宋代时更有“苏湖熟,天下足”之彦。

宋王朝的南迁,使这里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4.问: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江南的风情?(生:江南的特产:江南的物产丰富,风味小吃多,著名的有太湖“三白”,阳澄湖的大闸蟹,莲藕,鸡头米,菱角,橘子,枇杷,栗子,白果,糕团。

)(生:江南的文化艺术:江南文化传承吴越文化的风采,保有楚文化的余韵,历代文学艺术繁荣发达,学术著述宏富绵延,学者、文学家、艺术家代出不穷,诗歌、绘画等风格明秀绮丽,自成流派。

)二、欣赏:1.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悠扬的笛声来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感受一下音乐中描绘了江南怎样的景色?(1)初听《江南好》(2)师:听完这首乐曲,你想说些什么?(生:小桥流水人家、烟雨蒙蒙、小舟摇曳、渔歌飘响、山清水秀……)(3)师:刚才我们欣赏的乐曲是《江南好》。

这首乐曲,是根据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欢乐歌》改编而成。

旋律明快流畅,不仅描写了江南优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民的纯朴、豪放,他们载歌载舞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感受。

我们再次来欣赏乐曲《江南好》感受江南美景,请同学们思考乐曲分为几部分?(4)复听音乐(生:乐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第二部分欢快)2.分段复听(1)师:同学们认真的感受第一部分音乐,说一说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民族乐器把我们带到了江南?(2)细听第二段,问:这一段乐曲又表现了什么?(速度是快的、情绪是欢快的)(3)这一段音乐是如此的欢快。

书上用三种颜色的小船把他们分成了不同的三段,请同学们看一看三种颜色的小船出现了几次?我们为它们排排顺序。

(4)生做练习(教师进行巡视,并且进行指导。

)3.完整欣赏乐曲《江南好》三、知识拓展师: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已经知道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来赞美江南。

同学们能够说一说么?1.咏江南出示诗词两首。

读一读:组织学生一起朗读。

《忆江南》《送人游吴》分析诗词内容:写出了对江南的美好回忆,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

2.看江南(1)小桥流水人家谈一谈:对江南建筑的感受。

(2)苏州园林3.唱江南听一听:江南的曲调,江南风格的音乐。

4.画江南展示描绘江南的绘画作品。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其实还有许多我们没有了解到的知识内容,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江南的资料,使我们能够更多的感受江南。

(放乐曲《江南好》出教室。

课后反思: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小小演奏家《颂祖国》教学目标:1.能够与老师用口风琴合奏新疆民歌《颂祖国》。

2.能够准确把握民歌欢快的情绪、清晰地吹奏民歌中的十六分音符。

3.进行爱国教育。

教学重、难点:把握民歌欢快的情绪,清晰地吹奏十六分音符。

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忆江南》二、新课1.师吹奏《颂祖国》的旋律,提问: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2.生挥拍视唱《颂祖国》的旋律,注意十六分音符处要唱得清楚。

3.生边在心里默唱《颂祖国》的旋律边在琴键上默练指法。

4.师演唱《颂祖国》旋律,学生用口风琴慢速反复练习指法。

5.老师提问:这首歌曲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吹奏,相机进行爱国教育。

6.学生带着欢快的情绪吹奏《颂祖国》旋律,注意十六分音符要有颗粒性。

7.师生合奏《颂祖国》,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三、全课总结课后反思:第五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歌曲《少先队员采茶歌》。

2.创编采茶的舞蹈动作。

教学目标1.能用纯净、优美的声音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

2.能积极地参与小组的活动,以合作的方式创编几个舞蹈动作。

教学重点:能用纯净、优美的声音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

教学难点:用优美的歌声表现《少先队员采茶歌》的感情。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1.注意第一小节五度音程的音准。

要具有弹跳感。

2.注意第二小节圆滑线的唱法。

要唱得连贯、柔和,和跳跃的形成对比。

3.注意第三小节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4.第二乐段第一乐句可按顿音的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匀的节奏感,好像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一样。

5.最后一个乐句第三小节的的八分休止符要唱得短而轻。

并要做到声断气连,使歌声既分开又被连贯,寄托着少先队员热爱茶山的情感。

6.演唱时要注意乐句的分句,可引导学生划分乐句,做到正确地换气。

二、欣赏有关采茶的音乐作品。

1.器乐合奏《采茶扑蝶》。

2.广西民歌《采茶歌》。

三、创编采茶的舞蹈动作(见相关参考资料)。

1.学生分组合作创编。

2.指名表演。

3.集体评价。

4.随音乐一起表演。

课后反思: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唱山歌》。

教学目的: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磁带、录音机、卡片。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1.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

师:广西人杰地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刘三姐)2.师介绍: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

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3.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爱歌就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但是,当时有个恶霸地主不让老百姓唱歌,刘三姐就提出了对歌比赛,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了斗争。

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片断,大家一起观赏。

4、录音机播放刘三姐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斗争的片断。

5.问:这段对歌的情绪怎样?(风趣、幽默的,机智地骂了财主。

)师小结:这是财主花了重金请来三位秀才与三姐对歌的场面。

知识来源于生活,他们死读书本,没有生活知识,结果丑态百出,刘三姐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众乡亲战胜了老财主。

三、学唱歌曲:1.导入: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中速、优美地、婉转地委婉动听地甜美柔和地)3.再听,轻声随唱: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着唱一唱,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