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经典诵读工作保障制度

小学经典诵读工作保障制度

小学经典诵读工作保障制度
根据市教体局及镇教育办公室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工作计划,探索实施“以国学培育学校特色,以经典丰厚人文素养”为宗旨的经典诵读活动,目的在于用经典文化滋润师生心灵,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建立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运行机制
学校成立诵读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总体指导、安排诵读活动的各项工作。

下设以年级组长为核心,各班班主任为主要力量的年级活动小组;各班级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学生代表为主要力量的活动小组;各个教研组成立以教研组长为核心,各学科教师为主要力量的教研活动小组。

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活动组织体系,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营造诵读氛围,完善有力的保障机制
1.经典进校园,做到环境育人。

在现有物质环境的基础上,在楼道悬挂、张贴国学经典宣传图片,在教室墙壁悬挂、张贴以国学内容为主的师生书画作品、手抄报。

2.经典进课堂,做到课程育人。

教师积极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把诵读内容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使诵读内容嵌入课程教育,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熏陶,使学生在学习学科课程的同时得到了传统经典古诗文的熏陶。

3.经典融活动,做到活动育人。

学校围绕诵读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经典诵读比赛、师生诵读活动。

4.建设班级图书角。

各班要建设自己的图书角,要充分利用
学生的图书资源,充实书柜,并建立健全相关阅读制度。

三、构筑诵读网络,健全长效的考核机制
为了切实保证诵读效果,从以下六个方面制定了具体的评价标准: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内容的难易程度,各年级诵读不同的篇目。

结合学校图书室藏书和各年级学生特点按照新泰市教体局教研室推送的典诵读篇目,推荐给学生诵读。

2.组织课间经典赛事。

为提高学生的兴趣,学校将经典诵读融入到形式多样的课间活动中,提升学生诵读经典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如开展诗配画活动,讲历史人物及历史故事活动等。

3.有意识地把诵读活动引入课堂。

活动中允许学生在大阅读课上诵读经典诗文,引导老师们在阅读教学中经常引经据典,解说课文内容,更加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4.每两周安排一次全校集中诵读。

全校师生分年级进行集体诵读,这样既可以检阅各年级的诵读进度,又利于强化经典诵读的浓厚氛围。

5.把诵读活动的范围向家长延伸。

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桥梁、纽带作用,把诵读活动的目的意义向家长宣传,引领家长参与到活动中,实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效果的最大化。

四、实施保障
1.组织保障。

成立校“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领导小组,组织、指导实施活动的开展,建立协调机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2.舆论保障。

利用宣传公示栏、文化长廊、板报、动员会、工作例会等途径,广泛宣传“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开展情况,
广泛宣传本校和外界试点过程中的典型做法和经验。

3.经费保障。

设立“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活动资金,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

2020年8月20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