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建筑物按使用功能分类楼地面 楼梯,电梯,自动扶梯,门窗,遮阳,阳台 栏杆,隔断,花池,台阶,坡道,雨篷1) 居住建筑:住宅、宿舍、公寓等。
2) 公共建筑:教育建筑、托幼建筑、医疗建筑、观演建筑、体育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 3) 工业建筑4 )农业建筑 建筑物主要组成部分1) 基础 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
作用: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 。
必须坚固稳定可靠。
2) 墙或柱 ① 支承荷载及自重;② 分隔空间(墙体);③ 围合与保护(墙体)。
1 •承重:承受建筑物由屋顶或楼板层等水平构件传来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基础;2 •围护:外墙起着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对室内的侵袭的作用;3 •分隔:内墙起着分隔房间、创造室内舒适环境的作用。
设计要求:根据墙体功能的不同,分别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火等能 力,并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和经济性。
3) 楼盖层和地平层楼板层和地坪(楼地层)是楼房建筑中水平方向的承重构件和分隔构件。
作用:1 •承重:承受楼板层本身自重及外加荷载(家具、设备、人体的荷载) ,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或柱)2 .分隔楼层:按房间层高将整栋建筑物沿水平方向分为若干层;3 •对墙身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
设计要求:1. 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隔声能力; 2 •具有防潮、防水、防火能力。
地坪是建筑底层房间与下部土层相接触的部分,它承担着底层房间的地面荷载。
由于地坪下面往往是夯实 的土壤,所以强度要求比楼板低。
不同地坪,要求具有耐磨、防潮、防水和保温等不同的性能。
① 提供使用者在建筑物中活动的各种平面; ② 将荷载传递到支承它们的垂直构件上去。
③包括:楼板,梁,设备管道,顶棚4) 饰面装修作用:美化建筑表面、保护结构构件、改善建筑物理性能。
应满足美观、坚固、热工、声学、光学、卫生等要求。
5) 楼梯电梯建筑物上下楼层之间联系的交通枢纽。
作用:1.供人们上下楼层的垂直交通联系和紧急疏散; 2.起着重要的装饰作用。
设计要求:建 筑 构 造 组 成附属部件组合构成'外围护墙围护结构 “内墙 饰面装修 “屋面 顶棚f 承重结构基础承重墙体 内外墙面1.具有足够的通行能力;2.具有足够的强度;3.防火、防水和防滑。
6) 屋盖①支承屋面荷载;②围护作用(防水、隔热保温):③与建筑造型息息相关。
建筑物顶部的外围护和承重构件屋顶是建筑物顶部的外围护和承重构件作用:1.围护:抵御自然界不利因素的侵袭:风、雨、雪、太阳热辐射等对顶层房间的影响;2.承重:承受建筑物顶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垂直方向的墙(或柱)等承重构件。
设计要求:1.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2.具有良好的排水、防水、保温、隔热的能力7) 门窗提供交通(门) ;通风采光(窗) 。
门的作用:1.交通:供人们内外联系交通联系用;2.隔离房间;3.兼有通风采光的作用。
窗的作用:1.通风和采光2 .分隔和围护门和窗均属非承重构件。
对于某些有特殊要求的房间,则要求门窗分别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盗的能力。
建筑的类型1.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1) 居住建筑:如:住宅、宿舍、公寓等;2) 公共建筑:如:⑴生活服务性建筑:如食堂、菜场、浴室、服务站等;⑵文教建筑:如教学楼、图书馆、文化宫等;⑶托幼建筑:如幼儿园、托儿所等;⑷科研建筑:如科研所、科学实验楼等;⑸医疗福利建筑:如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等;⑹商业建筑:如商店、商场、餐馆、食品店等;⑺行政办公建筑:如各类办公楼、写字楼等;⑻交通建筑:如车站、航空港、水上客运站、地铁站等;⑼通信建筑:如电台、电视台、电信中心等;⑽体育建筑:如体育馆、体育场、训练馆、游泳馆、网球场、高尔夫球场等;(11)观演建筑:如电影院、剧院、音乐厅、杂技厅等;(12)展览建筑:如展览馆、博物馆、文化馆等;(13)旅馆建筑:如宾馆、旅馆、招待所等;(14)园林建筑:如公园、动物园、植物园等;(15)纪念建筑:如纪念碑、纪念堂、纪念馆、纪念塔等。
2.按建筑层数分类1) 层数在1~3 层的被称之为低层住宅;层数在4〜6层的被称之为多层住宅;层数在7〜9层的被称之为中高层住宅;层数在10〜30 层的被称之为高层住宅。
2) 公共建筑超过24m 的,除了单层的以外,均为高层建筑 3) 建筑高度大于100m 的民用建筑为 超高层建筑世界上对高层建筑的划分界限,各国规定都不一致。
我国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 ――95)(2005年版)中规定,10层和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 ,以及建筑总高度超过24m 的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为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按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又可以分为一类高层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分为 4类:为9~16层,最高50m ;为17~25层,最高75m ; 为26~40层,最高100m ;为40层以上,高度〉100m 。
3 .按建筑修建量和规模大小不同分类:1)大量性建筑:指建造数量较多,建筑规模不大,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分布面广的民用建筑。
如住宅、 中小学教学楼、医院、中小型影剧院、中小型工厂等。
广泛分布在大中小城市及村镇。
2)大型性建筑:指建筑单体规模大、耗资多的公共建筑。
如大型体育馆、大型剧院、火车站、航空港等。
与大量性建筑相比,其修建数量是很有限的,这类建筑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具有代表性,对城市面貌 的影响也较大。
4. 按耐火等级性质重要的或规模宏大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按一二级设计大量性的或一般的的建筑按二三级设计 次要的或临时的建筑按四级设计5. 按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1) 外界环境的影响 (1)外界作用力 (2)地理气候条件(3)人为因素2) 使用者的需求 3) 建筑技术条件 4) 建筑经济因素建筑构造设计原则1)坚固适用2)技术适宜3)经济合理4)美观大方建筑模数建筑模数是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建筑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尺寸间互相协调中的增值单位, 包括基本模数和导出模数。
1) 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定的基本尺寸单位,数值为 100mm ,其符号为 M ,即:1M=100mm 。
整个建筑 或建筑物的一部分或建筑组合件的模数化尺寸均应是基本模数的倍数。
2) 导出模数:由于建筑中需要用模数协调的各部位尺度相差较大,仅仅靠基本模数不能满足尺度的协调要求,因此在基本模数的基础上又发展了相互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的导出模数。
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① 扩大模数:是基本模数的整数倍。
扩大模数的基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平扩大模数的基数为: 3M 、6M 、12M 、15M 、30M 、60M ,相应的尺寸分别是: 300mm 、600mm 、1200mm 、1500mm 、3000mm 、6000mm ;竖向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 、6M ,相应的尺寸是:300mm 、600mm 。
(1) 低高层建筑 (2) 中高层建筑 (3) 咼咼层建筑 (4) 超高层建筑② 分模数:是基本模数的分数值, 分模数的基数是1/10M 、1/5M 、1/2M ,对应的尺寸是:10mm 、20mm 、50mm 。
2 .模数数列3 .模数数列的适用范围:1) 水平基本模数1M — 20M 的数列,主要用于门窗洞口和构配件截面等处。
2) 竖向基本模数1M — 36M 的数列,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层高、门窗洞口和 构配件截面等处。
3) 水平扩大模数: 3M 为 3-76M 、6M 为 6-96M 、12M 为 12-120M 、15M 为 15-120M 、30M 为 30-360M 、60M 为60-360M 的数列,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构配件尺寸和门窗洞口等处。
4) 竖向扩大模数:不受限制,主要用于建筑物的高度、层高和门窗洞口等处。
5)分模数:1/10M 为M/10-2M 、1/5M 为、1/2M 为的数列,主要用于缝隙、构造节点、构配件截面等处。
墙体与基础2.1 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墙体的作用1•承重作用:活、恒荷载 2•围护作用:抵御风、雨、雪等侵袭砌体结构特点 优点:经济①省材料(钢筋、水泥、模板);②省人工(施工快捷T 构造简单) 缺点: ①整体性差T 抗震性差; ②空间布置不够灵活;墙体类型内墙:分隔内部空间1)按所处位置*丄外墙:俗称山墙实体墙普通砖墙、实心砌块墙、混凝土墙、钢筋混凝土墙3) 按材料及构造方式分类1空体墙 空斗砖墙、空心砌块墙、空心板材墙 组合墙钢筋混凝土和加气混凝土构成的复合板材墙(承重、保温隔热)Lr块材墙4) 按施工方法 -版筑墙板材墙墙体承重方案1、 横墙承重(1)优点:a.横墙多T 横向刚度大T 抵抗外力较强; b •纵墙非承重T 纵墙上开窗自由。
(2) 缺点:a.横墙多T 材料费T 造价较高;b.板的布置T 平面布置不够灵活。
(3)适用于:开间尺寸较小的建筑物。
女口:宿舍、小型办公楼2、 纵墙承重3•分隔作用:把建筑物分隔成若干个小空间。
横墙:按短轴方向布置的墙纵墙2)按受力情况自承重墙 隔墙填充墙幕墙(1)优点:a、横墙少T材料省T经济;b、板的布置T空间划分较为灵活(2)缺点:a、横墙少T横向刚度差T抵抗外力较差;b、纵墙承重T纵墙上门窗洞口开设受限制。
(3)适用于:开间尺寸较大的建筑物。
3、纵横墙混合承重(1)优点:平面布置灵活,建筑物刚度较好。
(2)不足:楼板类型较多,施工相对较麻烦。
(3)适用于:开间、进深变化较多的建筑。
4、局部框架承重外墙保温做法与特点「1、通过对材料的选择,提高外墙保温能力减少热损失保温与隔热2、防止外墙中出现冷凝水3、防止外墙出现空气渗4、采用具有复合空腔构造的外墙保温形式1、加强墙体的密缝处理2、增加墙体实密性及厚度功能方面的要求隔声要求3、采用有空气间层或多孔性材料的夹层墙1、防火要求2、防水防潮要求\其他方面的要求.3、建筑工业化要求1•外保温1) 技术成熟,适用范围广;2)热桥”部位少,隔热保温效果明显;3)集保温、防水一体,具有多功能性。
(1)通过对材料的选择,提高外墙保温能力减少热损失1) 增加外墙厚度2) 选用空隙率高、密度小的材料做外墙,如加气混凝土3 )采用多种材料的组合墙,形成保温构造系统解决保温和承重的双重问题(2)防止外墙中出现冷凝水:隔热气层常用卷材、防水涂料、薄膜等材料(3)防止外墙出现空气渗透:选择密实度高的墙体材料,墙体内外加抹灰层,加强构架间的缝隙处理2. 内保温优点:1)对于材料防水、耐气候要求不高; 2 )施工方便,不需搭设脚手架;3)对既有建筑改造,多采用内保缺点:1)热桥部位多,热损失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