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登上地球之巅
教师寄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们中国人,就是最棒的!
学习目标:
1、速度课文,复述故事,提高概括能力。
2、学习叙事详略得当,选材典型以及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的写作方法。
3、体会探险队员表现出来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奉献精神。
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
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一、基础知识:
1、给划线的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1、砭骨()
2、履践
()
3、崔嵬()
4、窒息
()
5、养精蓄锐()
6、齐心协力
()
2、以下句子属于描写的表达方式的是()
A、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计显然错误。
B、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
C、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D、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二、理解探究
1、在登顶过程中,登山队员要克服的困难有哪些?他们是靠什么来克服这些困难的?
2、课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描写,它们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3、刘连满最终没有登上主峰,可文中反倒写他的文字最多,你认为他值得写吗?
三、合作质疑
仔细体味下列语句,写出其表达效果。
1、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还要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极其困难,而且相当危险。
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
2、(刘连满)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的状态。
他的心里非常明白,他正在被人们称为“死亡地带”的高度上,窒息的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
他拉过身边的氧气筒,……但是,他的眼前出现了正在向顶峰冲击的战友们的背影。
……他毅然把氧气放回原来的地方,自己昏昏睡去……
3、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
四、课内精读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6题。
⑴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
只有珠穆朗玛顶峰还露出隐约的()。
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变得更加吃力了。
⑵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了。
⑶到达八千八百三十米左右的地方,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
但这时风也渐渐变小了,这对攀上顶峰十分有利。
他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
王富洲首先开口说:"同志们,我们三个人现在担负着攻克主峰的任务。
氧气没有了,继续前进虽然可能发生危险。
但是我们能后退吗?"
⑷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
⑸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而()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历程。
⑹现在,他们每前进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
由于高山严重缺氧,他们感到眼花、气喘、无力。
他们的四肢更加沉重了,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
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
他们忍受着肉体上的巨大痛苦,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地朝顶峰走去。
⑺在越过东面一段雪坡以后,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向右绕至北面的岩石坡继续向上
攀登,终于登上了一个岩石和积雪交界的地方。
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
现在,在他们三人的头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
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1、为文中的空白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A.轮廓低矮果断大胆B.轮廓低
矮大胆果断
C.外形高大大胆果断D.外形高
大果断大胆
2、为什么选文中几处提到珠穆朗玛山顶峰、群峰在夜色中的黑影?
3、段⑷中加点的词语“斩钉截铁”和“异口同声”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4、对于这三位登山运动员来说,阻碍他们登上顶峰的最艰难的三个障碍是什么?
五、拓展迁移:
向命运挑战
一个人有了聪明才智,并不一定能发挥出来。
要取得相应的成就,还需要一种精神,一种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
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
17岁时,他考取了著名的牛津大学,21岁时,却患上了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医生说他至多只能活两年半。
就像正要开放的花朵遭到严重的打击,霍金的人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如果他在命运面前软弱一下,对自己说:“算了,反正一共只有两年半了”,就可能痛苦地生活,平庸地消失。
但是,霍金心里想,反正就是一死,命运的能耐再大,最坏也不过如此。
他对命运说:“随你的便吧。
”他对自己说:“时间只有两年半,不算多,要努力做些有意义的事,让生命留下一点辉煌。
”
疾病不断地向他进攻。
他的病情渐渐加重,肌肉一天天地萎缩下去,走路越来越不稳,连站也变得困难起来。
为了与咄咄逼人的病病魔斗争,他努力锻炼。
他坚持靠自己的力量上楼。
腿的力量弱了,他就用手拉着扶手艰难地走上楼去。
病情不断地加重。
霍金终于站立不住,坐上轮椅;他的手指失去了活动的能力,十个手指中,只有两个还能活动。
1984年,他说话已经相当困难,吐字不清,说几个词要花好长时间。
1985年,他又得了肺炎,治疗时切开了气管,从此就再也不能发声,只能在心里讲话。
后来,人们为他在轮椅上安装了一台电脑和语音合成器。
他用仅有的两个完好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出要说的词,组成相应的句子,经过语言合成器发出声音来。
他就用这个办法,进行学术交流,做学术报告。
在他的挑战面前,命运好像作了退却,一个两年半过去了,又几个两年半过去了,他还是坚持地活着。
霍金向命运的挑战,不仅仅是指他能活着,更是指他的创造。
脚不行了,手不行了,嘴也不行了,走路|吃饭、说话都由别人或机器帮忙,体重只有40公斤。
但是,他的大脑还很行。
他让助手把资料摊在小桌上,一页页地阅读。
他的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他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飞到了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飞向了神秘莫测的黑洞。
他在大脑中想象着,论证着,推理着,计算着。
他思考着宇宙从什么时候开始,时间有没有尽头。
他发现了黑洞的蒸发性,推论出黑洞的大爆炸,他还建立了一种非常美的科学的宇宙模型。
霍金成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
他写的科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风行世界,发行量达1000万册。
他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成为只有像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才能跻身的卢卡逊数学讲座的教授。
霍金不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学界,也以他顽强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
他的事迹表明,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
1、霍金创造了哪些奇迹?
2、霍金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取得这样了不起的成就,反映了他的什么精神?(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3、你还读过哪些像霍金这样感人的故事?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和一些主要的事迹。
4、文末说:“他的事迹表明,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3、登上地球之巅
一、基础知识
1、(biān)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到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厉害。
2、(lǚ)踩、踏。
3、(cuī)形容山高大雄伟。
4、(zhì)呼吸困难甚至停止。
5、(ruì)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6、(xié)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2、C
二、理解探究
1、寒冷、黑夜和缺氧。
靠意志、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
2、课文中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地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
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在一张一弛中,给人美的享受。
3、他同样是英雄,值得赞赏。
一是临危之时,把死亡留给自己,将成功的希望给战友的团队精神和牺牲精神;二是他不能到达顶峰,并非思想上的懈怠和精神上的畏缩,而是身体方面的客观原因所造成的。
三、合作释疑
1、这是作者发表的议论。
表现了突击珠峰的顶峰的巨大困难,也突出了登山队员们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
2、这是刘连满独自呆在“第二台阶”时的一段心理活动,通过他放弃氧气筒,而将之留给战友的行为,表现其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3、这句话突出他们所面对的困难,又暗示他们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四、课内精读
1、B
2、①提示事情发展的进程。
②略写运动员们前进时内心对顶峰的向往。
3、“斩钉截铁”表明了说话语气的果断坚决。
“异口同声”表明两人的说法完全一致。
用这两个词,强调了屈银华和贡布向主峰发起进攻的决心之大,意志之坚定。
4、黑夜、寒冷、缺氧。
五、拓展迁移
1、坚持地活着;成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为人类生命光辉写下美丽一曲,正面且积极地影响了无数人。
2、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
3、高士其张海迪
4、人不能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要克服困难,努力创造自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