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电疗法
(3)检查仪器各个旋钮是否处在“零”位,接通电 源,调节输出量。
(4)告诉患者治疗时正常感觉为麻感,如局部 有烧灼感,应立即检查处理。 (5)患者治疗时不能移动身体、触摸仪器和接 地金属物(如水管、暖气)。 (6)治疗完毕,将输出钮缓慢调至“零”位,关 闭电源,取下电极,检查皮肤反应。然后 将衬垫用清水洗净,煮沸消毒,晾干备 用。
中频电刺激能扩大细胞与组织的间隙, 使粘连的结缔组织纤维、肌纤维、神经纤 维等活动而后得到分离
干扰电、调制中频电等电流含有低频成分 刺激运动神经和肌肉引起正常骨骼肌和失神 经肌肉收缩、锻炼肌肉、防止肌肉萎缩 提高平滑肌张力、引起平滑肌收缩和调整自 主神经功能的作用。
(1)选择适合的电极板及衬垫(用生理盐水或热水 浸湿)然后将电极板装入衬垫套内。 (2)患者采取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并检查皮 肤是否破损,将电极置于治疗部位并固定。
电脑控制中频电疗机
高频电疗机
(2)使用前检查治疗机是否能正常工作,电极、 导线是否完好,导线插头、导线夹是否牢固。
(3)治疗时不要接触机器,不可随便活动;治疗 部位的金属物品应除去,体内有金属异物的部位, 应严格掌握电流强度(<0.3mA/cm2方可避免组织 损伤)
(4)选择适合的电极、衬垫放置治疗部位上,尽 量使病灶位于两电极中间;电极和夹子不可接触 皮肤,以免电击灼伤;务必使电极、衬垫与皮肤 均匀接触。 治疗机
1.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即时的充血反应:轴突反射/化学物质/自主 神经 多次治疗后血液循环的改善:单次作用的 累积效应以及自主神经功能调整的结果
2.镇痛
即时镇痛作用 机制 多次治疗后的镇痛作用
镇痛机制
兴奋粗纤维 脑高级中枢 内源性痛觉 调制系统 释放 5-HT、阿片肽 等递质
兴奋脊髓 背角胶质区 兴 奋 γ-氨基丁酸 (GABA) 能神经元 释放GABA
(7)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有无副作用,如有头晕、 头痛、胸闷、嗜睡等症状发生,应及时调节电流 强度或停止治疗。 (8)治疗时电极板要充分和皮肤接触,使电极下 电流均匀分布。如在治疗中患者感到电极下疼痛 时应立即终止治疗。
(一)概念
调制中频电疗法又称脉冲中频电疗法, 使用的是一种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其幅 度随着低频电流的频率和幅度的变化而变 化。 调制中频电具有低、中频电流的特点和 治疗作用。
关节、软组 织、周围神 经病损 外伤及手术 后病症
慢性炎症
适应症
平滑肌张力 低下、尿路 结石
2.禁忌症 急性感染性疾病、肿瘤、出血性疾病 严重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 局部有金属异物、心区、孕妇腰腹部,带有心脏 起博器者。
3.注意事项
(1)中频电疗机应与高频电疗机分设于两室,至 少应将两者的电路分开,以免中频电疗机的工作 受高频电磁波的干扰影响。
病灶
(5)禁止在心前区及其附近治疗;心脏病患者, 电流不宜过强,如有不良反映立即停止治疗;孕 妇忌用于下腹部、腰骶部及邻近部位治疗;佩戴 心脏起搏器者不得进行中频电治疗。
(6)治疗电流量的调节应根据治疗的要求和患者 的感觉,一般以感觉阈或运动阈为准。瘢痕部位 浅感觉或血液循环不佳的部位治疗时,电流强度 的调节不应以患者的感觉为准。
2.双向无电解作用 电极可以大为简化,中频电疗时即使应 用比较薄的衬垫也不会损伤皮肤。
3.兴奋神经肌肉组织 中频对自主神经、内脏功能的调节作 用优于低频,作用较深。
皮肤
• 震颤感、针刺感、束缚感。
肌肉
•肌肉收缩的阈值低于痛觉阈 值,患者能耐受较大的电流强 度。
刺激
……
刺激
一次 兴奋
4.镇痛和促进血液循环 中频电作用 分钟后即可改善局 部血液循环,且对感觉神经有抑制作用, 可使皮肤痛阈上升,有明显镇痛作用。 中频电的电流频率、波形、幅度不恒定, 有的疗法可选用两种以上电流,患者不容 易产生适应性。
中频电疗法 应用频率1000~100000Hz的脉冲电 流治疗疾病的方法。 2000~8000Hz 最常用
一、中频电疗法的分类
1.能克服组织电阻,与低频相比,能作用到 更深的组织
人体组织对不 同频率电流的电阻 不同,对低频电的 电阻较高,随着电 流频率的增高,人 体的电阻逐渐下降。
人体电阻
电流频率
1.低频调制波:调制中频电流的调制波频率多为 10~150Hz(低频脉冲治疗的最佳频率)。 调制波的波形有两大类: 正弦波 调制中频电产生正弦调制中频电
脉冲波(方波、三角波、梯形波、锯齿波、微分 波等)调制中频电产生脉冲调制中频电
2.调制方式:不同的调制方式所产生的调幅波的形 式不同。 连续调制波/断续调制波/间歇调制波/变频调制波
刺激冲动
产生 震颤感和 肌肉颤动
兴奋 粗纤维
SG细胞兴奋
脊
髓
关闭
痛觉传入减弱 或受阻
皮层感觉区 脊髓背外侧束 干扰痛觉
疼痛的 传导 受干扰 或受阻
C纤维末梢 Ca2+通道受阻 抑制痛觉输入
抑制脊髓背角 神经元
3.消炎—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中频电作用后局 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 善,组织水肿减轻, 炎症产物的吸收和排 除加速,局部组织的 营养和代谢增强,免 疫防御功能提高
3.调幅度:各种调幅电流有不同的调幅度,调幅度 的深浅表示低频成分的大小。
(二)作用特点
1.兼并中频、低频特点
中频电成分:人体对其阻抗较低,作用较深, 可采用较强电流;无电解作用,对皮肤无刺激 低频电成分作用因素:电流的频率;频率交 替变换;不同波形特异性作用
2.电学参数变更:其波形、幅度和频率不
易产生适应、治疗时间准确
2.操作方法 通用调制中频电疗法:采用导电硅胶电
极。操作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核对需调节的项目和参数 (2)治疗过程中可参考患者的感觉与耐受程度来 调节电流量,一般为0.1~0.3mA/cm2。每个处方 治疗15~20min,每日1次,10~15次为1疗程。
断变换,人体不易对其产生适应性。
(三)治疗作用
1.镇痛作用 2.促进血液循环 3.促淋巴回流作用 4.兴奋神经肌肉 5.提高平滑肌张力作用 6.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作用 7.消炎 8.药物离子导入
1.仪器设备
采用电脑调制中频治疗仪,治疗时可根据患
者的疾病选用不同的电流处方。
优点:操作便、治疗电流多样化、患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