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


2.禁忌症 急性感染性疾病、肿瘤、出血性疾病 严重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 局部有金属异物、心区、孕妇腰腹部,带有心脏 起博器者。
3.注意事项
(1)中频电疗机应与高频电疗机分设于两室,至 少应将两者的电路分开,以免中频电疗机的工作 受高频电磁波的干扰影响。
电脑控制中频电疗机
高频电疗机
(2)使用前检查治疗机是否能正常工作,电极、 导线是否完好,导线插头、导线夹是否牢固。

电流特点:具有典型的中频电流的物理特 性,幅度、频率恒定不变,波形成正弦波 形
(二)治疗技术

1.仪器设备:音频电疗机输出的电流多为
2000Hz,或为2000Hz、4000Hz两种频率,少数为 2000~8000Hz。多数治疗机为塑胶的电极。

2.操作方法
(1)单纯音频电疗法:最常用,操作方法简单
2.操作方法
(1)对置法:两 个星状电极及其导线 在治疗部位的上下或 两侧反方向放置。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 法通常采用对置法, 电流作用较深。
(2)并置法:两个
星状电极及其导线在治 疗部 位表面同方向放置。
并置法作用表浅, 较少采用。治疗时应注 意使星状电极的各个小 极均与皮肤接触良好, 以使三路电流都能充分 进入人体。
(五)临床应用 1.适应证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的临床应用范 围与传统干扰电疗法相同,其疗效优于传统 干扰电疗法。 2.禁忌证 同传统干扰电疗法
第四节
调制中频电疗法
动态干扰电对人体的作用于传统干扰电相同, 但因电流强度不断发生节律性动态变化,机体组 织不易产生适应性,并能使深部组织获得更加均 匀的作用强度,有助于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动态干扰电疗法的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范围 与传统干扰电疗法相同
三、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
是在传统干扰电疗法与动态干扰电疗 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治疗时将 三路在三维空间流动的5000Hz交流电互相 叠加交叉输入人体。
病灶
(5)禁止在心前区及其附近治疗;心脏病患者, 电流不宜过强,如有不良反映立即停止治疗;孕 妇忌用于下腹部、腰骶部及邻近部位治疗;佩戴 心脏起搏器者不得进行中频电治疗。
(6)治疗电流量的调节应根据治疗的要求和患者 的感觉,一般以感觉阈或运动阈为准。瘢痕部位 浅感觉或血液循环不佳的部位治疗时,电流强度 的调节不应以患者的感觉为准。
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 应用频率1000~100000Hz的脉冲电 流治疗疾病的方法。 2000~8000Hz 最常用
一、中频电疗法的分类
二、中频电对人体作用的特点
1.能克服组织电阻,与低频相比,能作用到 更深的组织
人体组织对不 同频率电流的电阻 不同,对低频电的 电阻较高,随着电 流频率的增高,人 体的电阻逐渐下降。
① 电极仪
220v 电压
②将电极用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包好,在损害部位 的上下两端或两侧并固定
③打开电源,缓慢调节电流输出强度,同时观察患 者反应,直至到患者能耐受舒适为宜。 ④治疗持续20~30min,每日1~2次,10次为1疗程。 治疗结束,将电流调至“0”,关闭开关,取下电 极。
(2)音频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二、动态干扰电 概念:是在静态干扰电流的基础上使中频
电流的幅度被波宽为6s的三角波所调制, 发生一个周期为6s的缓慢的低幅度变化。

波宽6s
两组电流的输出强度发生周期为6s的节律性 的交替变化,甲组电流增强时乙组电流减弱,6s 后反之,乙组电流增强时甲组电流减弱,如此反 复循环,因而称之为动态干扰电。
伐电疗法,(局部共鸣火花 电疗法)以高电压、弱电流、 火花放电的方式进行治疗。
治疗时玻璃电极与人体 皮肤或体腔粘膜接触。发生 火花放电时有热感,无局部 达松伐电疗的刺痛不适感。
36(一Biblioteka 治疗作用人体接受火花放电的刺激和电磁振荡
作用后,神经兴奋性降低,血管淋巴管扩
张,组织的代谢过程和营养状况改善,因
3.消炎—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中频电作用后局 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 善,组织水肿减轻, 炎症产物的吸收和排 除加速,局部组织的 营养和代谢增强,免 疫防御功能提高
12
4.软化瘢痕、松解粘连
中频电刺激能扩大细胞与组织的间隙, 使粘连的结缔组织纤维、肌纤维、神经纤 维等活动而后得到分离
5.其他作用
干扰电、调制中频电等电流含有低频成分 刺激运动神经和肌肉引起正常骨骼肌和失神 经肌肉收缩、锻炼肌肉、防止肌肉萎缩 提高平滑肌张力、引起平滑肌收缩和调整自 主神经功能的作用。
适应症:放射线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牙 周病以及一些代谢疾病,下肢闭塞性动脉硬 化症,骨关节病。
禁忌症:同音频电疗法。
骨关节病是一种 由于关节软 骨退行性 变引起的关节疼痛和 关节功能障碍的中老 年常见疾病。 音频电磁场疗法 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 缓解肌肉紧张,减轻 疼痛等症状。
三、超音频电疗法 治疗方式类似局部达松
(三)治疗作用 立体动态干扰电的治疗作用与传统干扰 电流相仿。 因其强度和刺激部位大于传统干扰电, 并且有较大的动态变化,刺激的形式不同 于传统干扰电,其治疗作用强于传统干扰 电疗法。
(四)治疗技术
1.仪器设备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采用
星状电极,每个星状电极上,有排列成三角形的3 个小电极。每对电极相应方向的3对小电极,分成 为3组,每组两个小电极,连接治疗仪的一路输出, 3对小电极可同时输出三路电流。
(一)作用原理
音频电磁场作用于动物与人体,可以引 起细胞水平的谐振而达到镇痛、促进血液循 环、提高肌肉工作能力、改善骨与软骨的营 养、增加关节活动度、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
(二)治疗技术
音频电磁场疗法采用线圈场法进行治疗。 治疗时使病灶局部处于通过音频电流的线圈 所产生的交变磁场中。
3.临床应用
3.操作程序
(1)选择适当电极,衬垫用温水浸湿。 (2)检查2组输出是否处在“零”位,差频数 值显示开关是否在显示位置上。 (3)先开电源开关,后放电极,如差频治疗仪 显示屏不亮,应重新开一次差频数值显示开关。
(4)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按要求选择并固 定电极。 (5)选用适合差频,缓缓调节电流输出钮。 (6)治疗后将电流输出钮调至“零”位,取下电 极,分开放置(使之不接触)
同。
肩部抽吸法
(3)干扰运动刺激疗法:电极的放置以使尽可能 大的电流沿着肌纤维的走行方向通过肌肉为原则。 进行增强肌力的治疗时可用较大电流。为了 避免损伤,应适当控制电流的强度。肌痉挛时所 采用的电流强度应较小。
(4)干扰电超声联合疗法:操作方法与干扰电、 超声疗法相同。声头下需使用能导电的耦合剂。 干扰电流采用耐受量,超声强度采用0.5W/cm², 每次治10~15分钟。
(7)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有无副作用,如有头晕、 头痛、胸闷、嗜睡等症状发生,应及时调节电流 强度或停止治疗。 (8)治疗时电极板要充分和皮肤接触,使电极下 电流均匀分布。如在治疗中患者感到电极下疼痛 时应立即终止治疗。
二、音频电磁场疗法 概念:以2~20kHz电流所产生的0.1~1.0mT(
毫特斯拉)的交变磁场治疗疾病的方 法,称为音频电磁场疗法。
迟缓性便秘的固定法示意图
不同差频干扰电流治疗作用
(2)抽吸法:治疗时使病灶处于4个吸附电极 的中心。先开动负压装置,开始抽气,电极 吸附于皮肤上,再接通干扰电流。
负压装置以每分16~18次的频率抽吸电极,
抽吸的频率按照负压的变化而呈规律性波动 此法除干扰电流作用外,尚有负压按摩作 用
治疗的差频、剂量、时间、疗程与固定法相
而有止痛、止痒、解痉、消炎作用。
(二)治疗技术
超音频电疗机,电压3~5kV,功率10W, 输出电流频率22kHz。 玻璃电极有蕈状电极,用于体表治疗、 圆柱状电极,用于肛门、直肠、阴道治疗。 每次治疗5~10min,每日治疗1次,6~ 10次为1疗程
(三)临床应用
禁忌症:同音频电疗法。
第三节 干扰电疗法
什么是干扰电流?
将两路频率分别为4000Hz与4000±100Hz的 正弦交流电,通过两组(4个)电极交叉输入人体, 在电场线的交叉部位形成干扰电场,产生差频为 0~100Hz的低频调制中频电流,这种电流就是干 扰电流。
应用这种干扰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 为干扰电疗法。
一、传统干扰电疗法
(一)作用特点
(3)治疗时不要接触机器,不可随便活动;治疗 部位的金属物品应除去,体内有金属异物的部位, 应严格掌握电流强度(<0.3mA/cm2方可避免组织 损伤)
(4)选择适合的电极、衬垫放置治疗部位上,尽 量使病灶位于两电极中间;电极和夹子不可接触 皮肤,以免电击灼伤;务必使电极、衬垫与皮肤 均匀接触。 治疗机
三、中频电疗法的治疗作用
1.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即时的充血反应:轴突反射/化学物质/自主 神经 多次治疗后血液循环的改善:单次作用的 累积效应以及自主神经功能调整的结果
2.镇痛
即时镇痛作用
机制
多次治疗后的镇痛作用
镇痛机制
兴奋粗纤维 脑高级中枢 内源性痛觉 调制系统 释放 5-HT、阿片肽 等递质
兴奋脊髓 背角胶质区 兴 奋 γ-氨基丁酸 (GABA) 能神经元 释放GABA
开始治疗时
治疗后逆顺序关闭 每次治疗15~30min,每日1次,15~30次为1疗程。 治疗瘢痕及粘连时可连续治疗数个疗程。
3.操作程序
(1)选择适合的电极板及衬垫(用生理盐水或热水 浸湿)然后将电极板装入衬垫套内。 (2)患者采取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并检查皮 肤是否破损,将电极置于治疗部位并固定。
第二节
等幅中频电疗法
15
采用频率1000~5000Hz的等幅正弦电 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等幅中频正弦电疗 法。(常用的为5000Hz )
音频电疗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