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

特点:积分波脉冲前沿按指数缓升, 后沿亦按指数曲线缓降。
三、中频电流作用特点
1.能克服组织电阻,与低频电相比,能作用 到更深的组织 2.双向无电解作用 电极下引起电解反应,电极下没有酸碱产 物产生,电极下的皮肤也不会像直流电疗 时那样受到酸碱产物的化学刺激而破损。 所以电极可以大为简化,中频电疗时即使 用比较薄的衬垫也不会损伤皮肤。
(图20—1)干扰电电疗的四联电极 1.双四联电极及其八脚插头 2.单四联电极及其八脚插头
干扰电疗法
2.操作方法 (1)固定法 根据患者的感觉或肌肉收缩的强度,分 别将治疗剂量分为三级: 感觉阈下 感觉阈 感觉阈上
不同差频干扰电流治疗作用见表20—1
表20—1不同差频干扰电流治疗作用
差频 100Hz 0~100Hz 50~100Hz 治疗作用 1.抑制交感神经 2.镇痛 1.镇痛 2.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促进渗出物吸收 4.缓解肌紧 1.引起正常骨骼肌强直收缩 2.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1.兴奋迷走神经 2.扩张局部动脉血管 3.引起骨骼肌不完全性强直收缩 1.兴奋交感神经 2.引起正常骨骼肌收缩 3.引起失神经肌肉收缩 4.引起平滑肌收缩 作用广泛,兼具上述各种作用,但因 各种频率出现时间过短,针对性不十分 强
除上述治疗作用外,还有刺激运动神经和肌 肉引起正常骨骼肌和失神经肌肉收缩、锻炼肌肉、 防止肌肉萎缩的作用,并有提高平滑肌张力、引 起平滑肌收缩和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的作用。
第二节
等幅中频电疗法
定义:用1000~5000HZ的等幅正弦电流 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分类: 音频电疗法(1000~20,000HZ) 音频电磁场疗法 超音频电疗法
(二)治疗技术 1.仪器设备 音频电疗机输出的电流多为2000Hz,或为 2000Hz、4000Hz两种频率,少数为2000~ 8000Hz。多数治疗机为塑胶的电极。

国内有人研究用一个联合器将音频电疗机与直 流电疗机连接起来,音频交流电经整流后可进行 音频电与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的联合治疗。也有 人将音频电疗机与超声波治疗机相连接进行音频 与超声波的联合治疗。
适应性
(二)干扰电的治疗作用 1.促进血液循环 2.镇痛作用 3.消肿作用 4.治疗和预防肌肉萎缩的作用 5.提高胃肠平滑肌的张力,调整内脏功能 的作用 6.对植物神经有调节作用 7.有促进骨折愈合作用
干扰电疗法
干扰电疗法
(三)治疗技术 1.仪器设备 目前国内外干扰电疗机的两组输出电流多为频 率相差100Hz的正弦交流电,一组为4000Hz,另一 组为(4000 Hz±100Hz)。 采用四个电极或四联电极,治疗时务必使病灶部位 处于两路电流交叉的中心,以固定法、移动法或吸 附固定法进行治疗。 电流强度一般以病人耐受量为宜,每次20~30min, 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分类(多采用频率在2000-8000HZ之间)
传统干扰电疗法
1.干扰电疗法 动态干扰电疗法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 音频电疗法 2.等幅正弦中频电疗法 音频电磁场疗法 超音频电疗法 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 3.调制中频电疗法 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 音乐电疗法
4.低频电混合电疗法
波动电疗法
二、中频电流基础知识 1.载波:在调制波中,被低频调制的中频振荡称 为载波。 2.载频:载波的频率称为载频。 3.调频:即频率调制的简称。 4.调幅:振幅调制简称为调幅。
(5)电极不能在心前区及其附近并置和对置治疗;有心脏病患者,电流不
宜过强,并注意观察病人反映;孕妇忌用于下腹部、腰骶部及邻近部位 治疗;佩戴心脏起搏器者不得进行中频电治疗。 (6)治疗电流量的调节应根据治疗的要求和患者的感觉,一般以感觉阈或 运动阈为准。瘢痕部位、浅感觉或血液循环不佳的部位治疗时,电流强 度的调节不应以患者的感觉为准。 (7)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有无副作用。
音频电磁场疗法
2.治疗技术 音频电磁场疗法采用线圈场法进行治疗。治 疗时使病灶局部处于通以音频电流的线圈所 产生的交变磁场中。 3.临床应用 适应症:放射线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牙周 病以及一些代谢疾病,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 症,骨关节病。 禁忌症:同音频电疗法。
第三节 干扰电疗法
干扰电疗法(intefferential current therapy,ICT): 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 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了加大干扰电流的作用范围,增强其
音频电疗法
2.操作方法
(1)单纯音频电疗法:
①将电极仪连接于220v电流上。 ②将宽约1~1.2cm,长约20~30cm的金属片或导电橡胶作为 电极,用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包好,安放在损害的上下两 端或两侧,并用绷带固定,再将鳄鱼嘴夹子分别夹在两电 极上,同极的夹子夹在同一电极上。 ③打开电源开关,缓慢转动“输出调节”旋扭,使电流表指 针缓慢向右移动,同时观察患者反应,直至到患者能耐受 舒适为宜。 ④治疗持续20~30min,每日1~2次,10次为1疗程。治疗结 束,将电流调至“0”,关闭开关,取下电极。
刺激效应,人们对干扰电的研究不断深入,对其治疗技术作了 不少改进和发展,先在传统的静态干扰电疗法的基础上发展了 动态干扰电疗法,后来又将二维效应的动态干扰电疗法发展为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引进了干扰电 疗技术,并逐步得到推广应用。
一、传统干扰电疗法 干扰电疗法,又名交叉电流。 传统干扰电疗法,即静态干扰电疗法(SICT)是将 两路频率分别为4000Hz与4000±100Hz的正弦交流 电,通过两组(4个)电极交叉输入人体,在电力线 的交叉部位形成干扰电场,产生差频为0~100Hz的 低频调制中频电流,这种电流就是干扰电流。应用 这种干扰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干扰电疗法。
(2)音频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开始治疗时先接通直流电,确定直流电量,然后接 通音频电,以免引起患者不适。治疗结束时逆上述 顺序,先关音频电,再关直流电。 每次治疗15~30min,每日1次,15~30次为1疗程。 治疗瘢痕及粘连时可连续治疗数个疗程。
音频电疗法
3.操作程序
(1)根据病变部位选择电极板及衬垫,衬垫用生理盐水或热水浸湿,然 后将电极板装入衬垫套内。 (2)患者采取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并检查皮肤是否破损,将电极 置于治疗部位,用沙袋或绷带固定。 (3)检查仪器个旋钮是否处在“零”位,接通电源,调节输出量。 (4)告诉患者治疗时正常感觉为麻感,如局部有烧灼感,应立即检查处 理。 (5)患者治疗时不能移动身体、触摸仪器和接地金属物。 (6)治疗完毕,将输出钮缓慢调至“零”位,关闭电源,取下电极,检 查皮肤反映。然后将衬垫用清水洗净,煮沸消毒,晾干备用。
5.调频波 载波经调频后即称 为调频波。 6.调幅波 载波经调幅后即称 为调幅波。 7.微分波 是方波脉冲经微分 电路而获得的脉冲电流,故名 微分波。
特点:前沿陡直,电流强度变率很 大,后沿坡缓,电流强度变率亦缓, 且按指数曲线下降,脉冲形成一个 尖顶
8.积分波 是方波经积分电路 而获得,故名积分波。
25~50Hz
20~40Hz
1~10Hz
0~100Hz
干扰电疗法
(2)抽吸法:采用负压装置与吸附
电极

治疗时将吸附电极置于治疗部位的皮肤 上,使病灶处于4个电极的中心。 开动负压装置,开始抽气,电极吸附于 皮肤上,再接通干扰电流。 负压装置以每分16~18次的频率抽吸电 图20—2干扰电疗的吸 极,抽吸的频率能根据吸盘内负压的大 小而自动调节,负压大时抽吸的频率自 附电极 动下降,负压小时抽吸的频率自动回升, 因此抽吸的频率按照负压的变化而呈规 律性波动,在治疗区产生按摩作用。
音频电疗法
(三)临床应用
1.适应证 瘢痕疙瘩、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肥厚、粘连、挛缩; 关节纤维性强直; 肌肉、韧带、关节劳损,颈肩背腰腿痛 狭窄性腱鞘炎; 风湿性肌炎、关节炎; 周围神经病损(神经炎、神经痛等); 外伤后或术后皮下浸润粘连、血肿机化,注射后浸润、浅 静脉炎后残留硬索状肿块; 声带肥厚、乳腺小叶增生、外伤后或术后肠粘连、内脏粘 连、腔道内粘连狭窄等; 慢性炎症(如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前列腺炎、腹腔盆腔 感染后残留炎性包块等); 平滑肌张力低下疾病与尿路结石。
(8)治疗时电极板要充分和皮肤接触,使电极下电流均匀分布。
二、音频电磁场疗法
定义:以2~20kHz电流所产生的0.1~1.0mT(毫 特斯拉)的交变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称 为音频电磁场疗法。 1.作用原理 音频电磁场作用于动物与人体,可以引起细胞 水平的谐振而达到镇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 肌肉工作能力、改善骨与软骨的营养、增加关 节活动度、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
图20—2干扰电疗的吸附电极
图20—3干扰电疗的手套电极 1、固定带 2、电极套 3、抽出的铅板电极
(3)运动法:采用两个手套电极,相当于两极法另一个手套电极的导线连接至另一路输出孔 内(图20—3)。 治疗时,操作者的双手分别插入两个手套电极的固定带下,双手下压,务 使整个电极与患者皮肤充分接触。操作者可通过改变双手压力的大小以及电 极与患者皮肤的接触面积来调节电流的刺激强度。 一般采用50~100Hz或0~100Hz的差频使肌肉发生短时间的显著收缩,以 松弛肌紧张,消除局部水肿,或引起肌肉节律性收缩,患者自调电流强度至 引起典型的疼痛为止,持续30~60s,然后停止刺激,此时疼痛将减弱或消失。 如止痛效果不显著,可在几分后重复操作1~2次。
音频电疗法
2.禁忌证 急性感染性疾病、肿瘤、出血 性疾病、严重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 全,局部有金属异物、心区、孕妇腰腹 部,带有心脏起博器者。
音频电疗法
3.注意事项
(1)中频电疗机特别是微电脑控制的治疗机应与高频电疗机分开,以免 中频电疗机的工作受高频电磁波的干扰影响。 (2)使用治疗机前应检查治疗机能否正常工作,电极、导线等是否完好, 导线插头、导线夹等是否牢固。 (3)治疗时不要接触机器,不可随便活动;中频电治疗时,患者治疗部 位的金属物品应予除去,体内有金属异物的部位,应严格掌握电流强 度避免组织损伤。 (4)选择适合治疗部位的电极、衬垫放置治疗部位上,尽量使病灶位于 两电极中间,使电极、衬垫与皮肤均匀接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