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国际比较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国际比较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国际比较李敏谊 姚 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由一个多行业,多层次构成的共同遵守的行业发展规程与行为准则,是对从业者者实施行业规范的国家意志体现。

它的实施,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发展的水平,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到一定层次的必然要求。

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是实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较早和有特色的国家,研究其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历史发展,管理与组织、教育与培训、认证等事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核心问题。

这对完善发展中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发展历史(一)英国英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起源于行业协会,民间各行业历史上曾各自为阵颁发自己的职业资格证书。

“早在1921年英国尝试实行国家资格证书制度,首先在机械工程领域实施,后来逐渐扩展到电力工程、化学、建筑、造船、纺织、商业等领域”。

[1] 由于缺乏权威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机制,它在一定称得上“阻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也影响了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效率和质量”。

[2]于是英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发表了一系列文件来推动和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为取代以工作时间和年限的学徒制,1981年英国政府发表了《一个新的培训动议:行动方案》,规定了主要手工业者和技术人员要达到的技能标准和目标期限。

1985年,英国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对职业教育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表了《年轻人的教育和培训》白皮书,要求对就业、上岗、培训以及人员的使用都要有一套通用、统一的资格标准。

1986年发表了《英格兰和威尔士职业教育资格回顾》报告和题为《共同工作:教育和培训》白皮书,确定了“能力标准”的国家就业行为目标。

白皮书建议成立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并授权委员会制定职业资格标准。

1988年发表《九十年代的就业》白皮书,并成立了82个企业和培训委员会。

1989年,英国商业联合会大会发表的《技能2000》和英国工业联盟发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任务要点》,提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现代化以及建立清楚明确的职业资格标准是英国的当务之急。

1991年,教育科学部和就业部联合提出的题目是“为了21世纪的教育和培训”,其目的就是为消除学术资格和职业资格之间的距离,鼓励青年人接受提供培训,通过企业培训委员会提高用人单位在教育中的作用。

1992年,为满足那些想选择职业课程,而又不至于过早确定职业方向的学生愿望,同时也为一些想继续接受大学教育的学生发展留有余地,英国推出“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1994年,英国又颁布了《竞争:帮助商业获胜》白皮书,它要求要确保4/5的青年人在1997年达到国家职业资格的第二级水平。

到2000年,50%达到第二级水平,相当于普通教育证书的高级水平。

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努力,英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经逐步确立,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英国现已形成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两大体系,确保了英国社会发展中对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化,也保证了就业人员所需要的职业技能。

[3](二)德国德国是实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较早的国家,而且职业资格证书总是与教育联系在一起。

1897年的《行业条例法》规定实施按行业培训的制度的同时,德意志联邦通过颁发继续教育的条款,宣布了双元化职业教育制度的形成。

《行业条例法》和1900年颁发的《商业法》赋予负责徒工培训与监督民间专业团体的社团权。

1908年又颁发了《行业条例法》修正案。

根据修正案,手工业同业工会和工商会获得了对提供培训的检查与监督权,并规定具有技师资格者方可从事培训工作。

1969年,联邦德国颁发了《职业法》,确立了联邦德国职业教育管理机构:政府对职业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各行业主管部门自治管理与生产单位自行组织与实施的三级负责制。

同年颁布了《联邦职业教育法》,它是德国颁发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职业教育法,“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得以全面制度化和法治化。

70年代,联邦政府进一步完善了职业教育多元的管理机制,1981年,联邦政府又颁布了“促进法”对《联邦职业教育法》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4]联邦政府将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纳入政府职权范围,由政府的职能部门“联邦政府科学部”负责。

该部除负责制定与颁布职业教育的政策、法律及规章标准外,还领导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并协调各主管部门的培训工作。

联邦各主管部门负责具体行业的职业教育,而教育科学部的决策性则体现在对各行业职业教育规章的核准权。

职业教育法将徒工培训的组织与领导权交给了企业,而将职业教育理论和普通教育任务交给了公立的机构——职业学校,并规定企业承担徒工培训的费用,州政府提供职业学校的教学经费。

同时政府与行业也出资资助培训设施,使技工培训的全部工作从政府和经济界得到相应的物质保证。

[5](三)澳大利亚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澳大利亚的传统行业,如矿业和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下降,而新的行业,如通讯和金融业出现。

1973年成立了一个以著名律师耶•坎甘为主席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咨询委员会(1975年该委员会改名为“技术与继续教育委员会”,1977年,它与大学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学院委员会合并为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

1974年,以坎甘为首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咨询委员会”向联邦政府教育部长提交了著名的《坎甘报告》,明确提出把技术教育与继续教育结合,把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结合,从而建立新型的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以下简称TAFE),实施新型的技术与继续教育。

20世纪80年代,持续发展的新型行业需要大量有技能的劳动者,参与培训人员逐渐增多,于是一些私人培训机构开始出现。

1981年成立了国家TAFE研究中心,专门研究怎样进行改革、建立与行业发展、个人生涯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等问题。

1987年成立了就业、教育和培训部,1989年成立了国家培训部。

国家培训部由联邦政府、各州和区政府负责职教工作的部长组成,不仅负责指导各标准委员会开发能力标准,而且有权审批能力建设的标准和负责在全国推广、实施这些标准。

Finn报告对澳大利亚当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要求所有年轻人在接受10年的教育后,能够在学校或TAFE学院中获得一个全日制2年的学习,或部分时间制3年的学习。

1992年,澳大利亚培训课程委员会制定了关于开发合格培训课程的方案,具体地将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教学中。

同年,澳大利亚正式批准成立培训局(Australian National Training Authority,简称ANTA),领导和协调全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并直接向部长会议提出有关职业教育的建议。

此外,还设有全国性的和州一级的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负责制订各有关行业的统一培训标准和目标。

各州均设有职业教育委员会和培训局。

[6]20世纪90年代后,澳大利亚确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工业部门、行业协会和雇主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为依据,不断调整办学方向的目标。

经过长期的改革探索,TAFE终于建立了以行业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培训的新机制。

二、组织与管理机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组织与管理机构主要涉及到,由谁来制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政策,谁来组织实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谁来保障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质量和效力等问题。

(一)英国英国职业资格证书的组织与管理机构重要包括了教育与技能部、资格与课程委员会、教育督导机构。

[7]教育与技能部主要负责制订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政策与开展立法工作。

顾名思义,它是由教育部与就业部两个部门合成的。

为避免管理职能上的相互交叉和人才培养与就业脱节的问题,1995年进行了合并,2001年将之前的教育与就业部更名为现在的教育与技能部。

资格与课程委员会是立足促进全国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提高的政府机构,人员由政府有关部门、产业、雇主等代表组成,代表了政府具体负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职业资格制度的权威部门。

该机构下设公共政策部、公共服务部、交流部、课程发展部、国家课程与学生评价部、普通教育资格证书和普通职业教育资格证书部、职业资格证书及行业标准部等职能部门。

教育督导机构具体负责英国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的督导工作,对教育质量及各级考试和颁证质量起着到保障作用。

下设英国教育督导机构设立了4大部门26个小部门。

(二)德国二战后,德国为了提高职业教育培训质量,有效遏制各行业滥发文凭,统一了全国职业培训标准并规定了每一职业考试的最低标准,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法规,如《职业教育法》《手工业条例》《职业培训条例》《标准考试条例》。

《职业教育法》规定,各类行业协会负责组织和实施本行业职业培训的考试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从图2-1可看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的管理运行机制,[8]联邦政府统一管理,以立法和颁布有关职业教育方面的法律对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进行管理。

联邦经济部和联邦教科部具体负责落实《职业教育法》的法律规定,它们对各行业协会发挥作用。

行业协会按照联邦的《职业培训条例》和《标准考试条例》对考试委员会发挥影响力,而考试委员会作为行业的考试专门领导机构,将通过企业或学校按照相关法律对将入职的学徒进行甄别和考核以及发放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图2-1 德国职业教育考试的管理运行机制(三)澳大利亚1992年,澳大利亚成立了职业教育与培训总局,成为国家层面负责职业教育的领导和管理的机构。

澳大利亚政府规定,所有职业教育机构,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的设置,必须进行论证评审、采取统一注册、评估检查、接受统一管理与指导;为此,澳大利亚设立了全国统一性的行业培训委员会,各州也相应设置了州的行业培训委员会,它们负责全国和州的各行业统一培训标准和目标。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主要由各州政府通过州的产业培训理事会、州教育培训部及其下设的办公室进行管理,在政府的协调下,在全国设立若干全国性的行业培训咨询组织,这些组织进行本行业的就业需求预测和职业分析,制定职业能力标准,这成为了TAFE学院和其他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培训的依据。

三、教育培训与认证机构(一)英国英国政府规定,英国的所有职业资格都被纳入全国性的职业资格体系,从业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

要获得上岗的职业资格证书,必须通过职业继续教育机构,即职业学校的培训。

职业继续教育机构由地方企业支持,从政府就业部获得一定经费,具体负责管理和组织职业培训工作。

职业继续教育机构包括了多科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工艺学院、技术学院、商学院、农学院等。

英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主要由学习与技能委员会、行业技能委员会两个平行的部门组成。

学习与技能委员会主要提供继续教育机构资金和教学上的支持,通过教育督导机构对学校进行督导。

行业技能委员会的职能主要是根据企业制定的职业标准,指导相关的职业资格鉴定和资格考试。

[9]国家职业资格培训以技能训练为主,理论学习为辅。

大部分非全日制的,每周只到学校上课2小时,其余时间主要在工厂、企业进行技能训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