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运输问题

第三章运输问题

5
3 9 111
6 20
第三章运输问题
例: Vogel说明
B1 A1 99
A2 8
B2
B3
99 99
5
9
2
A3 7
4
10
3
6
5
B4 4
1
6
5
6
罚数
5 95 81 71
第三章运输问题
二、方案的最优性检验--闭回路法
闭回路――从一个非基变量(空格)出发,由水平或垂直直线组 成的一条封闭折线,该折线的其余顶点都为基变量(数学格)。 任一非基变量的闭回路是唯一的。
第三章 运输问题
第三章运输问题
教学大纲
一、基本要求: 1、掌握运输问题数学模型的基本特点; 2、熟练掌握最小元素法求初始可行解; 3、了解西北角法、Vogel法; 4、熟练掌握最优性检验方法中的一种:
闭回路法,位势法,初等变换法; 5、熟练掌握用闭回路法调整方案; 6、掌握退化解、产销不平衡、断路及最大化问题的处理思想。
第三章运输问题
运输问题模型的特点
3、运输问题一定有最优解 一方面,任何使产销平衡的调运方案都是可行方案,
这样的方案一定能找到,即运输问题的可行域必定存 在;
另一方面,由于cij≥0,则Z≥0,而目标函数是极小
化的,则Z有界。
4、运输问题代表了一大类问题,除调运以外,还有 资源分配、材料配方、工作指派、投资分析、工作地 布置和农作物布局等,是LP体系中形成最早,至今应 用最成功的分支。主要的求解方法是表上作业法(是 一种特殊的单纯形法)。
B1
B2
B3
B4 产量
3
11
3
10
A1
4
3
7
1
9
2
8
A2 3
1
4
7
4
10
5
A3
6
39
销量 3
6
5
6 20
空格(非基变量)的检验第数三章σ运11输问=题 3-3+2-1=1>0
B1
B2
3 +1 11
A1
1 -1 9 A2 3
7
4
B3
B4
3 -1 10
4
3
2 +1 8 1
10
5
产量 7 4
A3
6
39
销量 3
最小元素法
基本思路:就近调运,即在运费最低的路段开始,将尽可能 多的运量分配给运费最低的路段。
A1
A2
A3 销量
B1 3
1
3
7
3
B2 11
9
4
6
6
B3 3
4
2
1
10
5
B4 10
3
8
5
3
6
产量 7 4 9 20
此时,Z=43+310+31+12+64+35=86 第三章运输问题
沃格尔Vogel近似法
行罚数:一行中的:次小单位运价-最小单位运价 基本思想:如果某行的罚数大,则不按该行最小单位运价安排 运输,就会造成运费的较大损失,这种损失可能会大于不按全 局最小单位运价安排运输的损失。
A1
A2
A3 销量ຫໍສະໝຸດ B1 313
7
3
B2 11
9
4
6
6
B3 3
5
2
10
5
B4 产量 行罚数 10
2 7 071
8
1 4 161
运输问题模型的特点
1、对于一个m=3,n=4的运输问题,共有mn=12个
变量,m+n=7个约束方程;s.t.均由“=”连接,且 找不到单位矩阵。
2、运输问题基变量共有m+n-1=6个 基变量数应为m+n个,但,产销平衡,造成前m
个供应地约束和后n个需求地约束是线性相关的,即 有一个约束方程可以用其余的约束方程表示。
(1)
x21+x22+x23+x24=4
(2)
x31+x32+x33+x34=9
(3)
x11+ x21 + x31 =3
(4)
x12+ x22 + x32 =6
(5)
x13+ x23 + x33 =5
(6)
x14+ x24 + x34 =6
(7)
xij0,i=1,2,3,4,j=1, 2, 3
第三章运输问题
6
5
6 20
以空格(A1,B1)为例,A1至B1本来没有运量,现试作调整如下:
调整
运费变化
(A1,B1)处增加1吨
增加3元
(A1,B3)处减少1吨
减少3元
(A2,B3)处增加1吨
增加2元
(A2,B1)处减少1吨
减少1元
上述调整后,总运费σ1第1=三章3运-输问3题+2-1=1,增加了1元
A1
A2
A3 销量
销地 B1
B2
B3
B4
产地
A1
3
11
3
10
A2
1
9
2
8
A3
7
4
10
5
运价表(单位:百元/千吨)
第三章运输问题
设产地Ai到销地Bj的调运量为xij,运量平衡表为:
A1
A2
A3 销量
B1 3
x11 1
x21 7
x31 3
B2 11
x12 9
x22 4
x32 6
B3 3
x13 2
x23 10
x33 5
B4 10
x14 8
x24 5
x34 6
产量 7 4 9 20
第三章运输问题
建立LP数学模型:
标函数 Min Z=3x11+11x12+3x13+10x14
+x21+9x22+2x23+8x24
s.t.产量约束: 销量约束: 非负约束:
+7x31+4x32+10x33+5x34
x11+x12+x13+x14=7
74
28 1
二、重点:表上作业法
三、难点:表上作业法
第三章运输问题
第一讲 运输问题 数学模型及其特点
第三章运输问题
[例3-1]某建材公司下设三个水泥厂A1、A2、A3,各厂每月产量 分别为A1——7千吨,A2——4千吨,A3——9千吨;现要将三 个厂生产的水泥分别运往四个建筑工地B1、B2、B3、B4,各工 地月需求量为B1——3千吨,B2——6千吨,B3——5千吨, B4——6千吨。已知各厂到各工地的单位运价如表,问应如何 调运才能在满足各工地需求条件下,使总运费最少?
第三章运输问题
一、初始方案的确定--西北角法
中心思想:从运量平衡表的“西北角”(左上角)的变量开 始(从x11开始),给予尽可能大的运量。
B1
B2
B3
B4 产量
3
11
3
10
A1
3
4
7
1
9
2
8
A2
2
2
4
7
4
10
5
A3
3
69
销量 3
6
5
6 20
此时,Z0=33+411+29+2第三2章+运3输问1题0+65=135
B1 3
+1
1 3
7 10
3
B2
B3
11
3
+2 4
9
2
+1 1
4
10
6
12
6
5
B4 产量 10
3
7
8 -1 4
5
39
6 20
存在σ24<0,不是最优解。
第三章运输问题
位势法(对偶变量法)
B1 B2 B3 B4
B1 B2 B3 B4 ui
3 11 3 10
A1
4
3 7 A1 1 2 3 10 2
19 A2 3
第三章运输问题
第二讲 表上作业法
第三章运输问题
表上作业法
表上作业法是一种特殊的单纯形法,其基本思路与 其他数学规划一致,即
第一步,给出初始方案(初始可行解);
第二步,对得到的方案进行最优性检验,若为最优 则停止,否则转入下步;
第三步,调整方案,得出新的方案,其目标函数值 应优于前一方案,然后回到第二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