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BZ-02铝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标准依据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2001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现浇混凝土框架(包括框架剪力墙)、剪力墙及筒体结构铝模板施工2、施工准备2.1 铝模板的材料准备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应配备模板体系选型如下表:2.3铝模板的配套材料2.1流水段划分:可按工程量的大小划分流水段。
3、操作工艺流程铝模板工艺流程:墙柱定位放线→墙柱扎筋及验收→墙柱支模→梁板支模→楼面板支模→钢筋安装及验收→浇砼、过程控制→模板拆除3.1墙柱定位放线3.1.1墙线控制线的测量放线墙线控制线的测设,要求墙墨线需超出剪力墙墙边100mm以上,以便于模板安装后调整位置。
控制线允许偏差≤3mm。
如图3.1.1图3.1.13.1.2 标高线及板厚控制线的测设3.1.2.1下层砼浇筑完毕后,须及时将1m标高线需在每道剪力墙钢筋上标识出,每道剪力墙角边钢筋均需给出标高点,墙体长度超过3米须在墙中部钢筋添加一个标高点,每个标高点间距为1.5m~2m,以便于楼板厚度的检查控制。
如图3.1.2.1图3.1.2.1砼楼面板厚控制钢筋图3.1.2.2板厚控制线需按楼层标高在钢筋上做出标识,标识须控制在低于楼面板下5mm 处,剪力墙每面要求测放三个及三个以上楼面标高点,墙体长度超过3米须在墙中部钢筋添加一个标高点,每个标高点间距为1.5m~2m,在控制点处焊接板厚控制钢筋,板厚控制钢筋横向距离小于等于800mm,并在控制钢筋上拉φ3铁线控制砼楼面预浇筑距离,浇砼以覆盖铁线为准,楼面厚度误差要求控制在-5mm内。
如图3.1.2.2图3.1.2.2板厚控制钢筋放大图3.1.3墙厚定位钢筋的安装待楼面砼浇筑完成后,在距楼面板50~100MM 钢筋处焊接墙厚定位钢筋,定位钢筋横向间距为800mm 。
定位钢筋长度根据墙厚确定,其焊接按照弹出的墙线确定,钢筋与墙线控制线偏差应小于3mm ,以保证模板安装时剪力墙下部的墙体厚度。
如图3.1.3.1~2。
图3.1.3-1剪力墙定位钢筋布置图如图3.1.3-2定位钢筋横截面图3.2墙柱钢筋安装与验收:同框架结构钢筋工程的施工技术标准要求。
3.3墙柱铝合金模板支模 3.3.1剪力墙模板3.3.1.1剪力墙模板采用组合全铝合金模板,模板尽量定型化、模数化,模板左右、上下、纵横之间应可较好地组合拼装。
模板之间用快速锁销连接,如图3.3.1.1-1,使用穿墙螺栓Tr18,背楞可用钢管焊接而成,背楞有直背楞和直角背楞两种,如图3.3.1.1-2图3.3.1.1-1快速锁销连接示意图图3.3.1.1-2背楞剪力墙标准模板宽是450mm,补充模板宽视设计尺寸定但应符合模数增加适用性,配模斜楔锁销时优先使用450mm宽标准模板,需要嵌补模板时选用也按从大到小的原则,用450mm开孔模板与450 mm模板交替安装,开孔模板上安装穿墙螺栓,并且水平安装背楞,穿墙螺栓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模板方案的要求。
两条背楞对接如图9所示图9 背楞对接示意3.3.1.2外墙面和电梯井配置模板时,上部水平配置承接模板(不小于500mm),承接模板高出楼面50mm,防止浇楼面混凝土时溢出外墙模板,并在开孔处安装穿墙螺栓,承接模板长度与外墙长度一致。
利用穿墙螺栓安装外墙模板支撑,用来支撑外墙模板。
如图3.3.1.2。
图3.3.1.2外墙模板安装示意图拆除该层模板时不拆除承接模板,可做为安装上层模板时的支撑。
如图3.3.1.3-2。
IIII处放大AA穿孔模板穿孔模板槽钢对接座蝴蝶扣槽钢对接座螺母图3.3.1.3-2上层外墙模板安装图3.3.1.3墙体厚度控制:在两模板之间对拉螺栓上安装定位穿墙管,确保墙体厚度控制准确。
如图3.3.1.3。
定位胶塞φ25X2PVC 管Tr 18对拉螺栓图3.3.1.3墙体厚度控制方法3.3.1.4墙体垂直度控制:在墙体模板两侧安装斜支撑,在一侧安装2支以上斜支撑,斜支撑间距不大于2000mm ,在两斜支撑的中间对面安装两个斜支撑。
如图3.3.1.5,楼面板浇注时必须预留斜支撑安装孔。
≤2000内墙体垂直度控制 外墙体垂直度控制图3.3.1.5 墙体垂直度控制3.3.2铝合金柱模板安装柱模板采用全铝合金模板,梁侧模板与梁底模板以连接角模连接。
在柱体两外端用对拉螺栓夹紧背楞的方式作为柱箍,背楞与对拉螺栓交错布置作为一个柱箍,柱箍距离底部不大于300 mm,两柱箍之间距离不大于500 mm,如图3.3.2-1。
图3.3.2-1柱模板安装图为控制柱垂直度,在相邻两柱模板安装斜支撑,如图3.3.2-2。
图3.3.2-2柱的垂直度调整3.4铝合金梁板模板支模3.4.1梁底、梁侧模板采用全铝合金模板,主次梁侧模以铝阴角连接,梁侧模板与楼面模板以铝阴角连接。
如图3.4.1图3.4 梁模板的组成3.4.2在梁底模板设置梁底早拆头,在梁底早拆模板下安装独立钢支撑,如图3.4.2。
图3.4.2梁底早拆头布置示意图当梁一侧没有楼面时,梁侧模板装对拉螺栓,以此防止胀模及校正侧模垂直度和平直度。
当梁两侧都没有楼面时,在梁侧模板上部用对拉板连接,如图20对拉板连接3.5铝合金楼面板模板支模3.5.1楼面板采用全铝合金,使用独立钢支撑,支撑间距按模板设计方案要求。
如图3.5.1转角阴角易拆阴角主阴角嵌补阴角铝梁早拆头图3.5.1楼面模板配模图(图中尺寸仅供参考)3.5.2预留孔及管道的预留方法3.5.2.1先做钢框,其大小同留孔尺寸,厚度为内外两模板之间间距,在留孔部位,与钢筋焊接固定。
3.5.2.2固定在模板上的预留件和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要求。
如表3.5.2.23.5.2.3传料口:使用铝合金模板预留方案,利用外墙模板,固定传料口预留模板,如对拉板图3.5.2.3表3.5.2.2项目允许偏差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 3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3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置 2外露长度+100预留洞中心线位置10 截面内部尺寸+100图3.5.2.2 控制孔预留孔做法图3.5.2.3 传料口预留孔做法3.5.3梁板支撑系统梁板支撑系统采用独立式钢支撑,用于建筑物水平结构作垂直支撑,承受梁板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还可以用作斜撑、水平撑。
3.6梁、楼板钢筋安装与验收:同框架结构钢筋工程的施工技术标准要求。
3.7混凝土浇筑及过程控制:3.7.1混凝土浇筑宜用泵送方式进行,施工时先浇筑剪力墙、柱、梁,然后再浇筑水平楼板。
混凝土的浇筑需分层浇筑,并连续进行,防止混凝土出现冷缝现象。
3.7.2混凝土浇筑后及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养护。
气温较高时,应不断浇水养护,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防止裂缝的产生,加快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提高。
3.8模板安装与拆除3.8.1剪力墙模板安装程序3.8.2剪力墙支模模板拆除程序3.8.3柱模板安装程序3.8.4柱子模板拆除程序3.8.5水平模板安装程序4、质量标准4.1一般规定4.1.1铝模第一次安装前,应对加工和购进的构配件及材料等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检查验收内容包括:4.1.1.1构配件结构尺寸、焊缝检查以及支撑构件、配合件的各项功能的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4.1.1.2面板拼缝必须在1mm以内,并且所有拼缝均需用腻子嵌填。
4.1.1.3拼合板处平整度偏差不大于2mm。
4.1.1.4模板平面平整度,用2m直尺检查不大于5mm。
4.1.1.5墙板支承面高度误差,允许偏差±5mm。
4.1.1.6轴线位移允许偏差±5mm4.1.1.7截面尺寸±2mm4.1.1.8模板脱模、移动、组装、校正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精心操作,不得出现碰磕、摩擦、拉顶裂出模的墙体混凝土,造成碰缺、摩痕、裂缝等缺陷。
4.2主控项目4.2.1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的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对照模板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方案观察。
4.2.2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4.3一般项目4.3.1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不应积水;模板与混凝土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杂物应清理干净4.3.2对于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要求起拱。
检查数量:按规范要求的检验批(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应少于3件,对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抽查10%,且不得小于3间)。
检验方法: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4.3.3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4.3.4模板制作允许偏差如下表所示:4.3.5模板安装允许偏差按下表的标准进行检查。
4.4模板质量保证措施4.4.1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刚度、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选用的模板应保证施工成品质量符合现行钢筋混凝土质量标准。
对于个别部位使用的非标准模数的模板,需经技术人员设计计算方可使用。
4.4.2严格控制模板加工质量,模板制作质量需符合现行国家规范,并派专人负责检验模板产品,凡质量不达标的产品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4.4.3拼装和安装所选用铝合金模板和配件,保证模板使用安全及拼装可靠性。
4.4.4完成拼装和安装模板后,要质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4.4.5模板拆除时间要达到规范要求的混凝土强度。
4.5模板使用注意事项4.5.1 墙、柱大模板及梁侧、梁底模板等预先制作的模板,应进行编号管理,模板宜分类堆放,以便于使用。
4.5.2模板安装及拆除时,应轻起轻放,不准碰撞,不得使劲敲砸模板,以免模板变形。
4.5.3 拆下的模板应及时清理,如发现翘曲、变形、应及时修理,损坏的板面应及时进行修补。
4.5.4预组拼的模板要有存放场地,场地要平整夯实。
模板平放时,要有木方垫架。
立放时,要搭设分类模板架,模板触地处要垫木方,以此保证模板不扭曲不变形。
不可乱堆乱放或在组拼的模板上堆放分散模板和配件。
4.5.5工作面已安装完毕的墙、柱模板,不准在吊运其它模板时碰撞,不准在预拼装模板就位前作为临时椅靠,以防止模板变形或产生垂直偏差。
工作面已安装完毕的平面模板,不可做临时堆料和作业平台,以保证支架的稳定,防止平面模板标高和平整度产生偏差。
4.6模板的拆除要求4.6.1模板拆除原则:遵循先装后拆、后装先拆的原则,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先拆纵墙模板后拆横墙模板,先拆外墙模板,再拆内墙模板。